1. 程式人生 > >虛擬化,有什麼用?資料庫虛擬化、cpu虛擬化、記憶體虛擬化等等

虛擬化,有什麼用?資料庫虛擬化、cpu虛擬化、記憶體虛擬化等等

zz
儲存的虛擬化技術自本世紀初誕生以來,歷經了十餘年的技術演進與市場考驗。發生變化的不僅是技術本身,而更多的是使用者的實際應用需求。早期儲存虛擬化技術出現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使用者對異構儲存資源進行池化和整合,提高使用和管理效率,合理降低TCO。而近年來基於SAN的儲存虛擬化技術越來越多被應用於有效提升核心生產系統的業務連續性,資料安全性以及平滑的跨儲存陣列的資料遷移能力

儘管關於虛擬化的宣傳鋪天蓋地,企業界採用虛擬儲存技術的腳步還是頗為緩慢。根據IDC對269名來自不同規模的公司的IT經理的調查,僅僅只有8%的企業正在應用任何一種形式的虛擬化。並且僅有平均23%的企業表示計劃將在未來12個月裡嘗試實施一定程度的儲存虛擬化。

中端儲存使用者主要期望用於對資料遷移進行管理,減輕管理負擔;大型企業則主要期望將虛擬儲存中的資料複製、卷管理用於儲存預備。不管是哪個虛擬化陣營的廠商都面臨著不同的壓力,並有待在真實環境中接受考驗。
使用者在對儲存子系統升級擴容時,不僅把效能與容量指標作為首要考慮物件,對於整個生產儲存系統的高可用性,以及業務連續性保障能力的要求也逐漸成為規劃建設初期進行考慮的重點!為了有效實現業務連續性保障目標,解決儲存子系統的單點故障問題,合理引入儲存虛擬化技術已經成為最為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比如通過儲存虛擬化技術實現不同品牌型號陣列間的實時映象,幫助使用者實現儲存子系統的冗餘能力。這一點在VMware虛擬化環境中幾乎變成唯一可行的儲存系統高可用性解決方案;又比如通過精簡頻寬的遠端複製,資料錄影或密集時間點的可恢復快照功能,來有效實現對於邏輯故障的防禦,控制運維成本投入等。最終,通過一套統一的系統功能來實現對生產系統的業務連續性保障,方便,簡單,大大減少了運維人員的壓力。

近來,相容異構儲存[4]  ,同時具備完整資料保護和管理功能的成熟儲存虛擬化產品也被廣泛應用於兩地三中心容災以及雙活資料中心的建設當中,作為一種積極的,可靠的技術手段有效提升使用者原有生產系統對各型別災難的防禦能力。
目前而言沒有任何一家已經穩固佔領了市場,迄今為止,IBM似乎有最高的銷售記錄,但也僅僅只是接近於領導地位。IBM SVC於2004年左右上市,從某種維度上看SVC 似乎與飛康的NSS形態和設計都很類似,都是基於Linux核心和x86工業標準伺服器。IBM基於SVC的I/O GROUP引擎開發出了其目前整個V系列的儲存產品線,比如常見的v7000系列儲存系統[3]  。SVC早起儲存虛擬化功能較為單一,僅支援對異構儲存的基本管理和池化,所以IBM曾經檢視收購飛康,未果後也與2010年左右升級了其SVC 軟體版本,逐漸提供了一些相應的高階功能。

另一個就是飛康 NSS,作為儲存虛擬化技術的先驅之一,飛康的IPStor/NSS 儲存虛擬化產品在2001年就已經出現在市場上,截止2014年已經正式釋出了其第七代儲存虛擬化產品,技術成熟度和廣泛的應用範圍都具備良好的可參考性。自創立以來,一直堅持開放硬體的態度,獲得眾多使用者和第三方儲存廠商的青睞,很多國內外儲存廠商的技術人員都曾經接觸過該產品。飛康官方宣稱,以OEM方式或自主品牌銷售的NSS產品安裝量已超過數萬套。豐富而實用的功能設計以及長期經受市場考驗的產品穩定性和可靠性,應該是飛康IPStor/NSS產品的主要特點。
根據企業策略集團公司(ESG)的建立人,高階分析師SteveDuplessie的報告,SVC已完成1500多套系統的售出。該資料還被英國一家調研公司所證實。Cisco系統公司最近收購了ToPSPin公司,於是也擁有了把伺服器虛擬化、儲存虛擬化和網路虛擬化連線起來的能力。Topsin的虛擬化核心技術能夠給Cisco帶來大筆的技術財富,如果Cisco公司在收購它之後選擇全力實現虛擬效能,結果勢必令人矚目。儘管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和地位,但在儲存領域Cisco仍然是一個玩票性質的參與者。Cisco面臨的挑戰在於所有的資料複製,儲存預備以及其他核心儲存功能的智慧財產權都在儲存供應商手中,Cisco要想佔優勢,除了自身產品的研發與市場以外,還需要加強和這些主流儲存系統廠商的合作與溝通。
在這場大賽中還有一個低調的實力派就是微軟。微軟在過去的兩年裡已默默地把自身建設成一支儲存領域的強大軍隊,並且最近還克服了一些阻礙發展虛擬化的許可證等問題。在這場虛擬化的混戰中,微軟也許有些姍姍來遲,但憑藉微軟在軟體領域的絕對地位,微軟很可能會爆出一些驚人的技術,也許會把虛擬化變為伺服器作業系統的一部分。
eG Innovations創始人兼總裁兼執行長Srinivas Ramanathan表示從儲存虛擬化格局改變的角度來看,他認為儲存虛擬化將走伺服器虛擬化所走過的路。Ramanathan解釋道:"幾年前,伺服器虛擬化的焦點還在虛擬機器管理器。現在,虛擬機器管理器已經變成商品。所有的虛擬化公司都在關注管理性,以便為虛擬化客戶提供成本節約和靈敏性。在我看來,幾年後,儲存虛擬化也將接著伺服器虛擬化進入成熟期。"
儘管伺服器虛擬化已經成為主流,但是Ramanathan表示儲存虛擬化離主流還有一定距離。他表示:"現在的主要焦點是證明這個技術是有效的。幾年後,管理性將更加重要--如何充分利用現有的硬體,如何在不同主機上動態遷移VM(虛擬機器)等。"
Infortrend Technology副總監Galvin Chang表示儲存虛擬化的第一階段是要能夠整合和處理來自不同廠商的儲存硬體的I/O命令。Chang表示,在儲存虛擬化的下一階段,下列這些問題將變得更加重要:向外擴充套件儲存,分層和虛擬化儲存,針對雲資料中心的虛擬化儲存,以及負載均衡。
根據Chang的說法,在虛擬化環境中使用向上擴充套件儲存只會增加容量和導致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只有向外擴充套件架構可以提高儲存效能和獲取來自虛擬化的好處。Chang還表示虛擬化儲存可以提供不同層次的儲存管理服務,包括SSD、SAS、SATA甚至VTL(虛擬磁帶庫)。
至於雲服務要求,Chang認為虛擬化的儲存可以提供不同的好處,包括可擴充套件性、無宕機資料管理以及更低的成本。他表示另一個關鍵問題將是當多個儲存控制器引入一個虛擬化儲存池的時候如何平衡控制器工作負荷和主機頻寬。Chang指出:"廠商們可以部署智慧主機代理端或利用網路層協議來進行負載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