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料庫系統概論——第一章(基礎篇)

資料庫系統概論——第一章(基礎篇)

資料庫系統概論——第一章  緒論

     最近複習一下資料庫,參考書籍《資料庫系統概論》,以下純屬是個人筆記:

1、資料庫系統概述

  1.1 資料、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資料庫系統

    1.1.1 資料(Data)

   資料是資料庫中儲存的基本物件,種類包括:文字、圖形、影象、音訊、視訊等。定義:描述事物的符號記錄即為資料。 

     1.1.2 資料庫(DataBase,簡稱DB)

資料庫是存放資料的倉庫,是長期儲存在計算機內、有組織的、可共享的大量資料的集合。資料庫中的資料按一定的資料模型組織、描述與儲存,具有較小的冗餘度、較高的獨立性和易擴充套件性,並可為使用者共享。

    1.1.3 資料庫管理系統(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簡稱DBMS)

  主要功能包括:

  (1)資料定義功能

  (2)資料組織、儲存和管理

  (3)資料操作功能(如,增刪查改)

  (4)資料庫的建立與維護功能

  (5)其他功能

     1.1.4 資料庫系統(DataBase System,簡稱DBS)

資料庫系統是指在計算機系統中引入資料庫後的系統,一般由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及其開發工具)、應用系統、資料庫管理員構成。資料庫的建立、使用和維護等工作只靠一個DBMS遠遠不夠,還要有專門的人員來完成,這些人被稱為資料庫管理員(DataBase Administrator,簡稱DBA)。

  1.2 資料管理技術的產生與發展

     1.2.1 人工管理資料特點:

    (1)資料不儲存

    (2)應用程式管理資料

    (3)資料不共享

    (4)資料不具有獨立性

    1.2.2 檔案系統特點:

資料可以長期儲存;由檔案系統管理資料。但資料共享性差,冗餘度大;資料獨立性差。

     1.2.3 資料庫系統特點:

(1)資料結構化

    (2)資料的共享性高、冗餘度低以及易擴充

    (3)資料獨立性高

    (4)資料由DBMS統一管理和控制

2、資料模型

 資料模型是對現實世界資料特徵的抽象,用來描述資料、組織資料和對資料進行操作的。根據模型應用的不同目的,可將模型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概念模型,第二類是邏輯與物理模型。

  2.1 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也叫資訊模型,是按使用者的觀點來對資料和資訊建模,主要用於資料庫DB設計。

    1.2.1 實體(客觀存在並可相互區別的事物)

    1.2.2 屬性(實體所具有的的某一特性)

    1.2.3 碼(或鍵,唯一標誌實體的屬性)

    1.2.4 域(一組具有相同資料型別的值的集合)

    1.2.5 實體型(具有相同屬性的實體必然具有相同的特徵和性質)

    1.2.6 實體集(同一型別的實體集合)

    1.2.7 聯絡(實體之間的聯絡通常指不同實體間的聯絡)

        A、兩個實體型或以上之間(同一實體集內個實體之間)的聯絡分類:

      (1)一對一聯絡(1:1)

      (2)一對多聯絡(1:n)

      (3)多對多聯絡(m:n)

        B、概念模型的一種表示方法:實體—聯絡方法(E-R圖,也稱為E-R模型,用於描述現實世界的概念模型)。

         C、E-R圖提供了表示實體型、屬性和聯絡的方法:

           1)實體型:用矩形表示,矩形內寫明實體名;

           2)屬性:用橢圓表示,並用無向邊將其與相對應的實體型連線起來;

           3)聯絡:用菱形表示,菱形內寫明聯絡名,並用無向邊分別於有關實體型連線起來,同時在無向邊旁邊標上聯絡的型別(1:1或1:n或m:n)

  2.2 邏輯與物理模型

       邏輯模型主要包括:層次模型、網狀模型、關係模型、面向物件模型和物件關係模型等,按計算機系統的觀點對資料建模,主要用於DBMS的實現。物理模型是對資料最低層的抽象,描述資料在系統內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在磁碟或磁帶上的儲存方式和存取方法沒事面向計算機系統的。

    2.2.1 層次模型

    2.2.2 網狀模型

    2.2.3 關係模型

    (1)關係:一個關係對應通常說的一張表

    (2)元組:表中的一行即為一個元組

    (3)屬性:表中的一列即為一個屬性,給每一個屬性起的名稱叫做屬性名

    (4)碼:或叫鍵,也成碼鍵,表中的某個屬性組,可以唯一確定一個元組

    (5)域:屬性的取值範圍

  (6)分量:元組中的一個屬性值

    (7)關係模式的表達方式:關係名(屬性1,屬性2,……,屬性n),如學生(學號,姓名,年齡,性別,年級,專業)

      注意:關係的完整性約束條件包括: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與使用者定義的完整性

  2.3 資料模型的組成要素(資料結構、資料操作與完整性約束

3、資料庫系統的結構

     模式是資料庫中全體資料的邏輯結構和特徵的描述,僅涉及到型的描述,不涉及具體的值,模式的一個具體值稱為模式的一個例項。資料庫系統的三級模式結構是指資料庫系統是由外模式、模式與內模式三級構成。

  3.1 模式

       模式也稱邏輯模式,是資料庫中全體資料的邏輯結構和特徵的描述,是所有使用者的公共資料檢視,是資料庫系統模式結構的中間層,既不涉及資料的物理儲存細節和硬體環境,也不涉及具體的因公程式。所使用的應用開發工具及高階程式設計語言。模式描述的是資料的全域性邏輯結構,一個數據庫只有一個模式。

3.2 外模式

 外模式也稱子模式或使用者模式,是資料庫使用者(應用程式設計師與終端使用者)能看得見和使用的區域性資料的邏輯結構和特徵的描述,是資料庫使用者的資料檢視,是與某一應用有關的資料的邏輯表示。外模式描述的是資料的區域性邏輯結構,外模式是模式的子集,一個數據庫可以有多個外模式,但一個應用程式只能使用一個外模式。

  3.3 內模式

       內模式也稱儲存模式,一個數據庫只有一個內模式,是資料物理結構和儲存方式的描述,數資料在資料庫內部的表示方式。

為了能夠在系統內實現這3個抽象層次的聯絡和轉換,資料庫管理系統在這三級模式之間提供了兩層映像

    3.3.1 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證了資料與程式的邏輯獨立性)

    3.3.2 模式/內模式映像(保證了資料與程式的物理獨立性)

4、資料庫系統的組成

  4.1 硬體平臺及資料庫

  4.2 軟體

  4.3 人員

     4.3.1 資料庫管理員主要職責(DBA)

(1)決定資料庫中的資訊內容與結構

       (2)決定資料庫的儲存結構與存取策略

       (3)定義資料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約束條件

       (4)監控資料庫的使用和執行

       (5)資料庫的改進與重組重構

  4.3.2 系統分析員與資料庫設計人員

  4.3.3 應用程式設計師

  4.3.4 使用者

    (1)偶然使用者

    (2)簡單使用者

    (3)複雜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