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細枝末節都交給App 我只負責享受生活 | 2016與我的數字生活

細枝末節都交給App 我只負責享受生活 | 2016與我的數字生活

我一度在探索應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回頭發現生活才是一切的根源。

生活

目錄

一、數字生活探索之路
二、我一天的數字生活
三、各類應用推薦介紹

一、數字生活探索之路

第一階段:從未在意過自己的生活

我一直都是一個越獄使用者,越獄是為了一些美化外掛和一些便利性方面的外掛,也會下載一些盜版軟體,或者利用外掛破解內購,並沒有很強的正版意識。同時手機上裝了大量的軟體,主要用於看視訊、玩遊戲等娛樂活動。做事沒有什麼秩序,經常是做了一件事忘了另一件。很少在意自己的的時間、生活、效率。

第二階段:逐漸認識數字生活

年初時由於我的6 Plus被偷,更換了iPhone 6s Plus,這時候我開始發現一些優秀的應用,逐漸開始上網找使用方法。初步認識到了一些有意思的軟體,逐漸開始提高自己對數字生活的認識。這段時間手機上塞滿了各種應用,導致64G被經常塞滿。但是實際上日常使用的App依然只有那麼幾個。
逐漸開始認識數字生活

第三階段:調整習慣、發現工具

2016年7月,我發現了少數派、異次元軟體等網站。開始逐漸將各種工具用於生活中,下載和體驗各種軟體,並對同類軟體進行比較。以前一些習慣也從這個時候逐漸改變。從這個時候開始學會了記錄時間、利用印象筆記收集資料、利用Todo和番茄鍾提高效率。

第四階段:繁雜、比較、探索

找到適合自己需求的工具並不容易,我曾一度在手機上裝了幾百個App,甚至是單是筆記應用都有一屏。(當然,這和我喜歡收限免也有很大的關係)整個思路很不清晰。同時使用數個筆記軟體,造成的後果就是無比繁雜,隨手記錄下之後,難以找到自己想要找的內容。
同時隨著使用的深入,才發現原先的工具逐漸不夠用,比如奇妙清單,由於API的缺乏,完全無法融入我現在使用的Drafts→待辦事項的體系之中,我經過斟酌和比較將其替換成2Do。
又有一些目前還沒有這種需求的App,看到別人的推薦果斷去下載了,發現其實自己其實用不到它,比如神器TextExpander,我對英文的輸入需求很少,所以幾乎從未使用過。

第五階段:穩定的日常使用

在2016年年底,我將日常使用的App穩定了下來,在各種工具的比較之中,我逐漸探索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
我刪除了大量用不到的App,並不再隨意刪添。如果目前的工具確實滿足不了需求才會去尋找替代品。這樣一種穩定,意味著我真正將其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中,而不再將重心浪費在“發現新工具”上。因為工具最終的目的是服務於人。細枝末節的事情就交給App來完成,而我,只負責享受生活。
日常使用

將來:進階的工作流

Workflow的使用無疑是提高效率的一大步,一些有很強重複性的工作可以交給Workflow來完成。然而這跟應用開放的API有很大的關係。Launch Pro和Drafts有一樣的問題。在這方面還需要做更多的探索。

二、我的數字生活

想象中的一天

  • 7:30 睡眠——小米床頭燈自動亮起,隨著時間逐漸增亮。
  • 8:00 起床——Sleep Cycle的鬧鐘重複響起,將我從睡夢中喚醒。
  • 8:30 檢視天氣——IFTTT 提醒我今天是多雲,氣溫在3到13度之間。
  • 9:00 檢視郵件——利用Spark檢視一下今日的郵件,由於是學生,一般會有一些輔導員發來的活動郵件,一些廣告郵件。將有用的保留並利用Workflow傳送到2Do,其餘郵件直接標記為已讀。
  • 9:30 檢視課程——我查看了一下日曆,學期開始時在iStudiez Pro中記錄的課程表會告訴我今天的課程在哪個教室上。
  • 9:40 學習時間——上課時間,利用Apple Pencil配合Notability做好上課筆記,回宿舍將筆記的PDF版本同步到Dropbox中。
  • 11:30 休息時間——下課後,回去途中聽了幾首歌。
  • 11:50 吃午飯——閱覽Reeder檢視新聞,或者在知乎上看一些感興趣的內容。新聞或好文章收集到Instapaper中,等回宿舍或有空再詳細閱讀。
  • 12:30 處理事務——處理郵件中的事項,或睡一個午覺。
  • 13:30 生活雜務——醒來發現沒有餐巾紙了,在2Do中新增任務。
  • 14:50 想法——下午上課時有一個新的想法,想寫一篇文章,隨手就寫了下來。
  • 16:30 影象處理——上課拍了一些上課PPT的照片,準備回去之後整理。
  • 17:00 記錄生活——吃飯時,開啟Calendar,記錄一下今天的生活。
  • 18:30 休閒娛樂——課程結束,放鬆一下看個視訊或者打一把星際2。
  • 19:30 課外學習——利用MarginNote學習HTML知識。
  • 21:00 閱讀——在Kindle上看一會兒書,或者在Instapaper中閱讀未閱讀完的文章。
  • 22:30 寫日記——在DayOne上新增照片、寫日記。
  • 23:00 睡眠——洗漱後上床睡覺,利用Sleep Cycle記錄睡眠情況,同時設定好明天的鬧鐘。

看上去井然有序,但是實際操作起來絕對不會有這麼完整的體驗。

實際上的一天…

  • 1:00 睡得太遲 晚上追劇睡著,導致沒有開啟Sleep Cycle,第二天的鬧鐘也沒有定下,直接睡過了頭。
  • 9:30 忘記檢視 急匆匆的洗漱,沒有來得及檢視Spark中的郵件,上課時才發現輔導員又給我佈置了一項任務*
  • 12:00 沒有時間 為了完成任務,中午直接回了宿舍點了份外賣,也沒空檢視新聞和知乎了。
  • 13:30 操作失誤 只在2Do中添加了任務,卻沒有新增提醒時間,導致我忘記了購買餐巾紙。
  • 14:50 想法多行動少隨手寫下的想法得不到實施,空有想法,沒有行動。
  • 16:30 流量限制 另外由於4G**流量的限制**,無法隨時同步日程、較大的PDF檔案,很多工作都需要在WiFi下進行。
  • 17:00 糾結太久 掏出手機想點個外賣發現有四五個同類的App ,於是來回挑選,浪費了大量時間。
  • 18:30 時間規劃衝突 想跟朋友開一盤遊戲的時候,手機提醒我該寫日記了,於是我不耐煩的關掉了它。
  • 21:00 推送複雜 我剛好好看書時,QQ 和微信有人找我聊天,書也沒看成。

於是,原本美好的生活變成了一場災難
一場災難

讓我們都冷靜一下,看看問題出在了哪裡

  1. 理想生活中,加粗的部分是我日常的硬性需求,一天大致就分為這些部分。但是沒有輕重緩急
  2. 實際生活中,加粗的部分是我遇到的一些問題,在現有的條件下難以避免

於是我做了以下這些調整

1、更科學的時間規劃

我發現,儘管原定計劃很有條理,不過時間定的太死,沒有留下靈活使用的空間。一旦有突發情況,勢必會影響另一件原定事件。如果一件事情並不是很重要或者較為靈活,沒有必要將其放在一個固定的時間點上。
相應的,一些必須要做的事情,比如上課,比如晚上有講座,就應該提前規劃好時間,設定好鬧鐘和提醒。
還要考慮喝水、休息、上廁所等雜務所需時間,留下足夠的時間靈活調整
時間規劃過於死板的情況,發生在很多時間規劃初學者的身上,想把每一件事情都規劃好,到時候按照這個表實施就可以了。但是實際上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做到。

顯然,越依賴日程表管理任務,我的日程表就越充實,可調整的餘地就越小。看似完美實則僵化的日程表,最終卻成了嚴謹的時間管理實踐者的噩夢。
我本來是想讓它像個祕書一樣,做好計劃後就放心的交給她,她會適時地提醒我到時間該做什麼事了;至於其他還沒開始的任務,暫時還不需要佔據我的頭腦。

這兩段話是我曾在知乎上看到,並正在努力改善的事。
所以我個人並不會在日曆上規劃過多的事情。用2Do和Habitica反而更合適,可以參考我目前的使用習慣——

任務規劃

2Do和iCloud待辦事項是同步的,可以看做是同一個應用。
而每日習慣的養成,用Habitica讓我更有動力的完成,所以在最後一步中,我所有的成就都統計在了Habitica中。
只要形成了習慣,就能高效的完成每一件需要做的事情。

2、更清爽的資訊推送

很多推送其實沒那麼重要,關掉大部分推送之後,做事會清淨很多。我的做法是隻留“電話、QQ、微信、簡訊、待辦事項”的聲音通知;“郵件、新聞”等關閉聲音,只顯示通知;其他應用不在鎖屏介面顯示通知。“不重要的App、廣告多的App、遊戲”完全關閉通知
——這樣做之後,只有最重要的資訊(電話、QQ私發信息)才能讓聲音轉移我的注意力,新聞之類的可以在我看到鎖屏的時候點進去,其他的(Ins、推特)在我空閒時自行檢視通知中心,至於廣告多的App(阿里系、微博)…手動再見。

3、花最少的時間,做最重要的事情

如何將有限的時間放在更有意義的工作上,這涉及到優先順序、專注力等問題。由於我並不是工作狀態,我的事務不是源源不斷的,所以在特別忙碌的時候我才會考慮優先順序的問題。手頭同時有幾份工作時,一定要先把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完成。
專注力也必不可少。番茄鍾可以作為一個參考作用,標準的番茄鍾是每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嚴格遵守固然是好事,但是頻繁的休息,容易打斷工作的思路,讓人無法安靜下來好好工作。

4、淡化工具的概念,讓工具真正服務於人

我曾一度下載了大量的App,想著某工具“遲早有一天用得著”。這就好比別人向你推薦了一把好用的扳手,你買下了。別人又推薦了一套螺絲刀,你心想這個物有所值又買下了。家裡堆了一大堆工具,然而你經常使用的可能只是一兩個趁手的。
所以我將很少使用的App放在一個資料夾裡,放在主螢幕的最後,如果接下來的幾天都沒有開啟過,就毫不猶豫的刪除掉。
不能讓一個工具束縛了自己。工具從來都是什麼好用就用什麼。在取捨之後留下最適合自己的。別人給你推薦的一切,都是別人的需求別人給你創造的使用環境,只有自己有需求,才會真正的讓工具服務於自己的生活。

5、優化自己的生活習慣

上面幾點都是針對設定、使用方面的。再講講如何利用工具提升自己。睡眠記錄、時間規劃、量化自身,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所以需要在使用這些工具的同事,逐漸優化自己的生活習慣。
反省一週的時間利用,有多少時間花在了玩遊戲上,又有多少時間花在了學習上。一目瞭然,再也不會“回顧生活,一無所獲”。
反省一週的睡眠記錄,哪幾天睡得太晚,又有哪幾天睡眠質量很差。有針對的減少日曆上當天的事項安排,將睡眠質量逐步提高。
反省一週的筆記整理,將有用的資訊提煉出來整理好,沒用的資訊刪除或者歸檔。將來想到時直接搜尋就能找到曾經收藏過的知識。
這些繁雜的記錄工作,全都交給工具來完成。而自己只要看一眼就可以反省自身,進而享受更優質的生活。

再讓我們回到上面的一天

數字生活的一天

  • 7:30 睡眠——小米床頭燈自動亮起,隨著時間逐漸增亮。(雙休日則不會亮起,讓我睡到自然醒
  • 8:00 起床——Sleep Cycle的鬧鐘重複響起,將我從睡夢中喚醒。隨手將床頭燈關閉,也可以不用管它直接起床,8:30它會自動熄滅。
  • 8:30 檢視天氣——IFTTT 發現今天有雨,提醒我今天出門別忘了帶傘,如果是晴天,就不會發送推送。
  • 9:00 檢視郵件——利用Spark檢視一下今日的郵件,如果有輔導員發來的郵件,將會自動轉發到工作郵箱中,廣告郵件自動歸檔
  • 9:30 檢視課程——我擡起手錶,看到了今天的課程安排
  • 9:40 學習時間——上課時間,利用Apple Pencil做好上課筆記。
  • 11:30 休息時間——下課後,回去途中將藍芽耳機開啟,無需操作iPhone,自動播放網易雲音樂的私人FM。
  • 11:50 吃午飯——靈活時間
  • 12:30 處理事務——靈活時間 可用於處理郵件中的事項,或睡一個午覺。
  • 13:30 生活雜務——靈活時間 醒來發現沒有餐巾紙了,隨手在Drafts中記錄,傳送到2Do中。它會在16:30,我回宿舍的時候提醒我去超市買一些回來。
  • 14:50 想法——下午上課時有一個新的想法,想寫一篇文章,隨手寫在Drafts中,通過Pushbullet動作,直接傳送到PC上。
  • 16:30 影象處理——上課拍了一些上課PPT的照片,在路上就用Scanner Pro處理後,自動同步到印象筆記中。
  • 17:00 記錄生活——靈活時間 吃飯時,開啟Calendar,記錄一下今天的生活。每週在Day One中進行一次彙總,總結我花了哪些時間在無謂的事情上。
  • 18:30 休閒娛樂——靈活時間 課程結束,放鬆一下看個視訊或者打一把星際2。
  • 19:30 課外學習——靈活時間 利用MarginNote學習HTML知識。
  • 21:00 閱讀——關閉網路 在Kindle上看一會兒書,或者在Instapaper中閱讀未閱讀完的文章。
  • 22:30 寫日記——在DayOne上新增照片,或者按日曆上記錄的時間寫日記。
  • 23:00 睡眠——洗漱後上床睡覺,利用Sleep Cycle記錄睡眠情況,同時設定好明天的鬧鐘。
  • 23:30 警告——如果我太晚沒有睡覺,Offtime會強制提醒我已經玩了多少時間的手機,並且發出難聽的警告聲,讓我趕緊睡覺。

如此一來,生活的小細節都交給了工具來完成,而我能更專注於我的工作學習,更享受我的數字生活。

數字生活

三、各類應用推薦介紹

我會推薦一些自己使用的App和試用過的同類App。並列出他們的優劣。
為了不讓這篇文章成為單純的推薦文,我會著重於自己作為使用者的一些感受,而使用方面我更建議大家去看更詳細更專業相關文章

1. GTD方面

日程安排

我習慣利用日曆來記錄每一天的生活,日程的安排對我來說很重要,上文提到的時間規劃方面的經驗,是我嘗試了很多時間管理方式之後得出的結論。一個好用、直觀的時間管理軟體,不僅便於反思總結,還能讓生活更有條理。

正在使用

Calendars 5
Readdle公司出品的Calendars 5,介面美觀。可以和待辦事項一起顯示,可以連線Google日曆,有任務檢視和列表檢視。支援自然語言輸入。是非常優秀的日曆應用。
我對Calendars 5最大的感受,在於他很接近原生日曆,又在一些人性化的地方存在細小差異,比如新增日程時,按下空格即可變成待辦事項的任務。同時還有更科學的一週檢視可供選擇。

Calendars 5
▲我的 Calendars 5

曾經考慮過

iOS日曆應用
iOS原生日曆同樣表現出色,互動動畫也優於大部分日曆應用,相比其他的應用可能僅僅是缺少自然語言輸入。

Fantastical 2
Fantasical 2 的Mac版本很出色,和Calendars 5相媲美,只是介面語言不支援中文,我還是選擇了看得更順眼的Calendars 5。

相關文章:
最好的 Mac 日曆應用 Fantastical 2 for Mac 評測:http://sspai.com/30287

時間塊
一款畫素風的時間記錄軟體,如果你覺得記錄時間很麻煩,那麼應該試一下這款App,它將一天分為48個小方塊,每半小時是1塊,當你回顧一天的生活,只需要給時間塊上塗上顏色即可。還自帶了全面的時間分析,讓你知道“時間都去哪兒了”
我跟它的開發者安妮提出過加入日曆訂閱功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新增進App中~ 另外給個資訊,它的安卓版也已經在開發中了~

相關文章:
這款時間統計應用,讓你不再為忘記「開始」和「結束」而煩惱:時間塊:http://sspai.com/35226

其他推薦

知行日程
提供了日程模板,提供了快速記錄,還能與自帶的日曆和待辦事項同步。
是個很不錯的日程管理應用,目前國內對這款軟體的介紹還比較少,有興趣的可以自行下載。

Todo類應用

正在使用

2Do
可以和Dropbox、待辦事項、Todoist、CalDAV等多種形式同步,相比尤為昂貴且複雜的OmniFocus來說更親民。並且介面美觀,操作便捷,開放了很多API,可以在Drafts 中隨手記下要做的任務,直接就可以新增任務。在需要做規劃的時候,也能利用2Do來做完整的任務規劃。

2Do
▲我的 2Do

Habitica
將一個個繁雜的任務,變成一個個遊戲任務。完成任務還能擊敗各種怪物。對於我這種嚴重拖延症患者十分有用。“不做完今天的任務你就完蛋啦!”很能激勵我們完成它們。

Habitica
▲我的 Habitica

相關文章:
這篇是我寫的→ →
讓生活變成遊戲,超好玩的待辦事項:Habitica http://sspai.com/36592

曾經考慮過

奇妙清單
奇妙清單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軟體,甚至直到前段時間我還在2Do和奇妙清單之間糾結。
奇妙清單有全平臺的客戶端,而2Do只有iOS和Mac版本,甚至我想在Windows環境下使用2Do,都只能採用待辦事項的網頁版來進行操作。同時奇妙清單同步速度又快,還有郵件提醒等實用功能,說實話很難割捨
然而缺點也很明顯,沒有API支援,無法融入現有的GTD體系之中,想要在日曆中顯示只能依靠CalDAV。不過在微軟收購之後似乎在變得越來越開放,Outlook將它納入體系應該也是遲早的事情。
如果你剛剛開始學習GTD,或者只是單純的想要把要做的事情列出來,那麼奇妙清單一定是最適合你的一款軟體。

其他推薦

Todoist
Todoist是個比奇妙清單更強大的軟體,還開放了大量的API,很容易使用。遺憾的是收費功能較多,作為一款todo類應用,我更願意一次性購買來永久使用,比如2Do的免費下載+付費升級永久版。

OmniFocus
知名的專業GTD軟體,相信大家已經看過了不少關於它的文章,高昂的價格讓我望而卻步,我的事務還沒有到那麼繁雜的地步,所以沒有選擇購買。可以說並不適合GTD初學者。

番茄鍾應用

正在使用

Forest
Forest要求你在一段時間內專注於眼前的事物,同時會種一棵樹。如果你碰了手機、或者切出了Forest,你種的小樹苗就會枯死。一天下來專注的時間越多,你種下的小樹苗就越多。
這種應用是我很喜歡的應用型別,嚴格意義上講Forest不屬於番茄鍾,不過它的非專業性反而讓人更容易接受。(就像上面的Habitica也不夠專業,但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Flat Tomato
Flat Tomato是一款乾淨的、標準的番茄鍾應用,介面整潔、互動清晰,並且能與日曆同步,也可以做作為時間記錄工具。
我在體驗了多款番茄鍾之後選擇了它。它的開發者也很積極,我的每次反饋幾乎都能24小時內收到回覆。如果你有更好的意見也可以向他提出來~

相關文章:
一個好的番茄鍾,可不止是計時那麼簡單:Flat Tomato http://sspai.com/34014

番茄鍾應用
▲Forest 、 Flat Tomato

其他推薦

番茄土豆
這是一款很好用的番茄鍾+待辦事項應用。我很喜歡它的番茄鍾開啟時的滴答聲,能讓人產生每分每秒都在流逝的感覺。互動邏輯相比隱藏起來的Flat Tomato更為清晰,高階版本的包月價格也適中。有需求的可以自行購買。

2. 生產力方面

筆記應用

正在使用

印象筆記
印象筆記作為最老牌的筆記應用,網頁剪藏功能十分好用。全平臺的客戶端支援,支援文字、圖片、錄音、手寫筆記、PDF、網頁、附件等各種格式。開放了眾多API,可以方便的在印象筆記中完成收集、編輯、歸檔,也可以利用它來做個人知識庫。大量的第三方軟體都會支援傳送到印象筆記,這也成為了他和其他筆記應用之間最大的優勢。
舉幾個例子,多看閱讀中只能繫結印象筆記和微博,知乎App中能傳送到印象筆記和有道雲筆記兩種筆記應用,Spark只能繫結印象筆記和OneNote兩種筆記應用。如果我希望有個地方可以快速找到所有的筆記,那我的選擇一定是印象筆記

印象筆記還作為大量知識的儲存倉庫:我在PC上看到了好文章,將值得收藏的部分剪藏進印象筆記。我在手機上的Inoreader或者知乎日報中看到好文章,可以直接分享到印象筆記。我在Drafts中隨手記下一些創意,馬上就能傳送到印象筆記。還能通過IFTTT,讓我的傳送的推特自動同步到印象筆記。每當我想要找到這些內容,只要在印象筆記中搜索就可以了。

不過近來值得吐槽的也有很多,比如它對免費使用者限制了兩臺裝置登陸,比如近來修改隱私條款引起的爭議(後來沒有修改),又比如它的PC版本自帶的編輯器非常難用,導致我不得不使用馬克飛象來寫作。手機版的大象也越來越臃腫,我用手機版的印象筆記主要用途,還是“查閱”而不是“寫作”。
儘管有這些槽點,但是對於一個重度的印象筆記使用者來說,除非完全用不下去,我是不會輕易再將印象筆記中的上千篇筆記轉到其他應用的,畢竟太方便了。優點遠大於缺點啊。

印象筆記
▲我的印象筆記

曾經考慮過

OneNote
能和印象筆記的口碑媲美的非OneNote莫屬了,在手寫的支援上可以完爆印象筆記,另外對Office系列的支援也很好,iPad版本、PC版本的OneNote都很良心,還提供了印象筆記轉到OneNote的工具。
不過由於同步速度問題,我最終放棄了OneNote乃至OneDrive。而且PC版的OneNote雖然好用,但是實在是太臃腫,在Win上推薦使用UWP版本的OneNote,Mac有單獨的OneNote下載,微軟還是相當良心的。

為知筆記
為知筆記的剪藏功能不輸給印象筆記,同步速度、編輯器、每月上傳上限、單條筆記上線、Markdown等都是優於印象筆記的。不過在各種應用的支援上還是少了點,相反很多國外應用會支援印象筆記,在這一點上是大部分國內筆記應用的軟肋。
而且在近期的一次調整中,為知筆記的免費使用者變成了試用版使用者,只能免費試用100天。不過它的會員價格相當便宜,體驗也相當完善,可以考慮購買。

其他推薦

有道雲筆記
如果不想付費,也有很好用的有道雲筆記可以用,跟印象筆記和為知筆記不同,它採用的是內容上限,就和雲盤一樣,塞滿了就需要刪除一些。初始使用者是3GB的容量,如果只是放純文字就儘管用吧,如果是用來存一些PDF,經常剪藏一些網站,恐怕是不夠用的。另外,它也原生支援Markdown。
(放棄有道雲的原因也是有點迷…當初我在挑選的時候,有道雲的iPad版本是擬物化的UI,我覺得不好看就放棄了- - 不過如果當初用了有道雲,3GB空間應該早就滿了吧)

編輯器應用&第三方印象筆記應用

Awesome Note
當初看到這個應用的介面的時候,喜歡的不行。更厲害的是它整合了日曆應用、待辦事項、印象筆記同步、日記本、紀念日等各種功能。介面又做的非常好看,每次建立新筆記的時候都會隨機選擇一種信紙。如果希望裝一個一步到位的應用,那我一定會推薦Awesome Note給你。
這也是為數不多的“哪怕不用也要在手機裡留著”的應用,捨不得刪掉。

相關文章:
將印象筆記、日曆和提醒事項放在一個應用裡:Awesome Note 2 http://sspai.com/32977

Matcha
這是一款第三方印象筆記應用,這隻綠色的小鳥LOGO看上去有一絲奇怪,不過它的功能十分強大,如果厭倦了又臃腫又難用的手機版印象筆記,將Matcha作為主力來用完全沒有問題。支援整段文字拖動,快速新增Markdown標記等功能。

Bear
這款應用被不少人推崇,它在Mac版的表現也十分出色,有人僅僅體驗了幾分鐘就願意付費購買pro版。我沒有深度體驗過這款應用,所以附上鍊接供有興趣的同學參考。

第三方印象筆記
▲Awesome Note 、Bear 、Matcha

效率應用

Drafts 4
啟動速度堪比原生備忘錄,啟動速度堪比原生備忘錄,啟動速度堪比原生備忘錄。
僅憑上面這一點,我就願意將它放在第一頁。
Drafts還支援各種Action,只需要輸入一些字,就可以分享到推特、分享到FB、傳送到印象筆記、傳送到DayOne、建立待辦事項、建立日曆事件、轉換成Markdown並預覽、儲存到Dropbox。甚至輸入一個快遞單號就能查詢到快遞。
Drafts也是我很多創意的發源地,我把它放在了我的Dock欄,然後刪掉了大部分需要在手機上打字的應用。因為用過Drafts,你絕對會嫌棄其他應用的啟動速度的。

Workflow
這款效率神器,我還在探索之中,只能給出少數派上的全套的教程。

Launch
這款應用也被我放在了Dock欄上,它能讓我快速完成很多日常工作,
點開Launch→滑動→完成
比如我習慣睡覺前開啟Sleep Cycle記錄睡眠。我只需要順手開啟Launch,憑著肌肉記憶滑到Sleep Cycle的大概位置就可以了。再比如我把QQ、微信和掃描二維碼的動作,放在了3D Touch的快捷選單裡。我想完成這三個動作時,重按一下即可全部完成。
在這裡,滑動比點按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IFTTT
如果說Workflow是主動觸發型的,那麼IFTTT就是被動型的。利用IFTTT,可以完成一些“如果…就…”的行動。比如如果“明天下雨”“給我發一條推送提醒我帶傘”,如果“我在Facebook中打了個tag”“把照片存到Dropbox中”,如果“在iOS聯絡人中有了新的聯絡人”“同步到Google Spreadsheet中”。

效率應用
▲Drafts 4 、Workflow 、Launch Pro

3. 生活方面

相簿應用

Hashphotos
Hashphotos在本地幾乎可以代替原生的相簿應用,除了比原生相簿略多一些的啟動時間外,想不到其他什麼缺點了。
支援live照片生成gif動畫,支援標籤、活動、RAW等眾多功能,絕對是一款不可多得的本地照片管理應用。

相關文章:
從整理相簿到修圖,和照片有關的事它幾乎都能做:HashPhotos http://sspai.com/33635

Google Photos
有條件的同學可以使用Google Photos,15G的原解析度照片儲存空間+無限制高質量照片儲存空間,相當良心。目前我把所有的照片都放在了Google Photos中,不用擔心容量,也不用擔心突然倒閉(此處@某些國產網盤)。用起來很是省心,而這一切只需要一個穩定可靠的梯子。

日記應用

寫日記,主要是為了讓自己清晰的看到過去的自己做了些什麼,以及留作回憶。
日記不是任務,如果本身沒有寫日記的習慣,不用強求自己一定要寫日記。

正在使用

Day One
這是我從紙質日記本轉向無紙化的最大動力。Day One 寫日記的思路是“新增照片”→“寫作”→“完成”。在“新增照片”這一步中,Day One會利用照片的拍攝時間和位置資訊。自動在日記中新增“時間”、“天氣”、“位置”、“當天步數”、“拍攝時的活動狀態”,還可以在日記中插入正在聽的歌曲,將來翻閱的時候會自動播放。簡直是完美的日記本。同時還支援iCloud和DayOne自己的雲同步服務。
高階一點的玩家,還會利用“支援Markdown”這一特性,將DayOne作為自己的知識倉庫。或者是利用豐富的API,新增一個“日記模板”,每天只需要在日記稍微記一筆即可。總之Day One是一款非常優秀的日記應用,用起來非常省心。

相關文章:
煥如新生,iOS 和 Mac 上最好的日記應用:Day One 2 http://sspai.com/32870

DayOne
▲ Day One

其他推薦:

格志
格志日記的特點是“問答式”。每天生成一些特定的問題,只需要記下一筆即可。哪怕是以前沒有寫日記習慣的人,用格志日記可以迅速找到話題來寫。整體風格很小清新,看著很舒服。
不過在我個人看來,如果每天都要回答七八個問題,那麼在格志日記上花的時間會遠遠多於DayOne。幾天過後會迅速消磨人的興趣。

相關文章:
格志 4.0 想讓你的日記不再千篇一律

雲端儲存應用

目前國內的網盤一家接著一家倒下了,一個穩定的雲端儲存是必不可少的。

正在使用:

堅果雲
堅果雲是國內僅有的支援WebDAV服務的雲端儲存服務商,被譽為牆內的Dropbox。免費使用者是每月1G上傳流量、3G下載流量。適合用來同步一些小檔案。付費之後改為容量計費。

其他推薦:

Dropbox
Dropbox支援眾多App,有很多國外軟體都會將Dropbox作為內建雲端儲存服務。2Do、OmniFocus、Notability以及IFTTT等一眾軟體都會支援Dropbox。不過是國內使用Dropbox需要梯子。

百度雲&微雲
對於普通使用者而言,百度雲和微雲應該是目前最為可靠的大眾化雲端儲存。不過微雲近來修改了容量上限,從10T變為100G,百度雲是目前唯一上T的雲端儲存服務商了,可以預見的是在不久的將來百度雲也會有所限制。

OneDrive
微軟作為僅存的幾個沒有被牆的國外雲端儲存運營商,速度較慢是硬傷,它的優勢在於Office系列的軟體支援相當好,用來同步Word、PPT等文件再合適不過。

還有一些好用的應用

裝置之間-Pushbullet
Pushbullet子彈推是一款各種裝置之間推送的應用,利用Pushbullet可以在自己的全部裝置之間傳送訊息。相比類似的QQ資料線,它的優勢在於一次性發送到所有的裝置。只有第一次登陸的時候需要梯子登陸谷歌賬號。後續的傳送都不需要梯子。

睡眠記錄-小米手環Sleep Cycle
睡眠記錄應用我嘗試過小米手環和SleepCycle、Sleep Times。不得不說小米手環是個很強大的配件,儘管Apple Watch也能檢測睡眠,但是AppleWatch至少要兩天一衝啊,晚上不充電第二天就沒電了…小米手環一個月只需要充電一次,而且小米運動的App也做得十分友好。而Sleep Times的廣告一天比一天多,一覺醒來給你放個視訊廣告,完全無法忍受之後改用Sleep Cycle。

其他應用
▲ Pushbullet 、Sleep Cycle 、堅果雲

除了我上面介紹的這些

還有很多有意思,有創意的App,每天都在湧現。
不斷地探索新的道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總結

數字生活帶給我的改變太多,從最初的毫無計劃,到現在的井井有條;從最初的得過且過,到現在的精打細算;從最初的野蠻生長,到現在的享受生活。期間的探索正讓我一步步成長。

儘管我在這篇長文上花了很長時間,但是我認為還是值得的。本文不僅可以作為我個人2016年度的數字生活總結,還可以作為後來者的參考,讓更多人享受到數字生活的樂趣。

另外,數字生活不僅僅是是我在上文介紹的那些App,還有功能更強大的智慧裝置。智慧裝置逐漸的進入我們的生活,當初購買小米手環,體驗後給我的驚喜。如今已經變成了習以為常。還有很多方法對各種裝置進行或硬體或軟體的優化,以達到更優質的體驗。在這個時代裡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智慧裝置的中心,利用智慧裝置將生活打造的更優質,讓生活更美好。

我想,這就是我們未來的生活逐步探索的方向。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