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科研牛人對看文獻,寫論文的總結,很實用!

科研牛人對看文獻,寫論文的總結,很實用!

一、先看綜述

先讀綜述,可以更好地認識課題,知道已經做出什麼,自己要做什麼,,還有什麼問題沒有解決。

對於國內文獻一般批評的聲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瞭解你的研究領域的入口,在此之後,你再看外文文獻會比一開始直接看外文文獻理解的快得多。而國外的綜述多為本學科的資深人士撰寫,涉及範圍廣,可以讓人事半功倍。

二、有針對地選擇文獻

針對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論文來讀,從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麼問題,通過哪些技術手段來證明,有哪些結論?從這些文章中,瞭解研究思路,邏輯推論,學習技術方法.

1.關鍵詞、主題詞檢索:

關鍵詞、主題詞一定要選好,這樣,才能保證你所要的內容的全面。因為,換個主題詞,可以有新的內容出現。

2. 檢索某個學者:

SCI,知道了某個在這個領域有建樹的學者,找他近期發表的文章。

3. 參考綜述檢索:

如果有與自己課題相關或有切入點的綜述,可以根據相應的參考文獻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論文。

4. 注意文章的參考價值:

刊物的影響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數能反映文章的參考價值。但要注意引用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評價這篇文章的

三、如何閱讀文獻

1.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說是一個論文的視窗。多數文章看摘要,少數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並不多,過分追求全文是浪費,不可走極端。當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對的。多數文章題目、摘要簡單瀏覽後,直接把幾個FigureTitlelegend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

2.通讀全文:

讀第一遍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爭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為讀論文的目的並不是學英語,而是獲取資訊,查了字典以後思維會非常混亂,往往讀完全文不知所謂。可以在讀的過程中將生字標記,待通讀全文後再查詢其意思。

3.歸納總結:

較長的文章,容易遺忘。好在雖然論文的句子都長,但每段的句數並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個片語標一個標題。

4.確立句子的架構,抓住主題:

讀英文原版文獻有竅門的。我們每個單詞都認識讀完了卻不知他在說什麼,這是最大的問題。在閱 讀的時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關係連詞,他們承上啟下引領了全文。中國人喜歡羅列事實,給出一個觀點然後就是大量的事實,這也是中文文獻的特點,我們從小都在讀這樣的文章,很適應。西方人的文獻注重邏輯和推理,從頭到尾是非常嚴格的,就像GRE

裡面的閱讀是一樣的,進行的是大量重複、新舊觀點的支援和反駁,有嚴格的提綱,尤其是好的雜誌體現得越突出。讀每一段落都要找到他的主題,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無用資訊可以一帶而過,節約你大量的寶貴時間和精力。

5.增加閱讀量:

由於剛剛接觸這一領域,對許多問題還沒有什麼概念,讀起來十分吃力,許多內容也讀不懂。後來隨著閱讀量的增加,最後可以融匯貫通。所以,對新手而言,應當重視閱讀文獻的數量,積累多了,自然就由量變發展為質變了。

四.提高閱讀的效率

1.集中時間看文獻:

看文獻的時間越分散,浪費時間越多。集中時間看更容易聯絡起來,形成整體印象。

2.做好記錄和標記:

影印或列印的文獻,直接用筆標記或批註。pdfhtml格式的文獻,可以用編輯器標亮或改變文字顏色。這是避免時間浪費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則等於沒看。

3.閱讀順序:

根據閱讀目的選擇合適的順序。一般先看abstractintroduction,然後看discussion,最後看resultmethod(結合圖表)。

五、文獻的整理

1.下載電子版文獻時(cajpdfhtml),把文章題目貼上為檔名(檔名不能有特殊符號)

2.不同主題存入不同資料夾。資料夾的題目要簡短,如:PDLTP,PKCNO

3.看過的文獻歸入子資料夾,最起碼要把有用的和沒用的分開。

4.重要文獻根據重要程度在檔名前加001,002003編號,然後按名稱排列圖示,最重要的文獻就排在最前了。而且重要文獻要注意追蹤。運氣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線索;運氣不好,發現別人搶先了。據此修正你的實驗。

六、英文文章寫作 (閱讀文獻的副產品)

1.平時閱讀文獻,注意總結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語(注意,文獻作者必須是以英文為母語者,文獻內容要與你的專業有關)。

2.3-5篇技術路線和統計方法與你的課題接近的文章,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