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聊一聊積分墻的那些事兒

聊一聊積分墻的那些事兒

制造 指數 app下載 google 也有 收入 獲得 容易 什麽是

德普優化,專業的APP推廣積分墻平臺

什麽是積分墻?

“積分墻”目前已經發展為在一個應用內展示各種不定額任務(下載安裝試玩的相關應用、好評截圖審核、分享轉發獎勵等等),用戶完成相應任務就可以賺取對應金錢,滿指定額度就可以提現。積分墻是除“廣告條”、“插屏廣告”外,第三方移動廣告平臺提供給應用開發者的另一新型移動廣告盈利模式。

積分墻好不好?

積分墻在2008年左右由Tapjoy首創這種推廣模式,至2016年已經近8年,一直存在至今並且被各種公司不斷復制。Glu,EA,Gameloft等知名廠商很多遊戲推廣時都使用了積分墻,並且在增加收益時遊戲內部也引入了積分墻,就足以說明積分墻的價值和作用。facbook,googleadmob,tapjoy等組合是目前海外推廣的主流方式,單一方式已經略顯單薄,無法滿足需求。以前沖榜可以使用積分墻,但是現在有了機刷之後,用積分墻沖榜成本顯著提高,所以大家更樂於用機刷做沖榜,用積分墻來做關鍵詞排名。機刷沖榜成本低但被清榜的危險系數高,積分墻成本高但危險系數相對較低。

積分墻與facebook的非獎勵式所獲取用戶相比質量差,但也是獲取用戶的有效手段,尤其是數量上有明顯優勢。當然現在大多數用戶基本是為了獲取金錢而應付了事的情況,留存率不高,但是積分墻能夠有機會促使用戶完成下載並打開遊戲,完成任務等等,如果產品本身出色,對用戶的興趣點產生刺激,必然有相當用戶的留存。

積分墻和機刷均可以刷榜沖榜,但是不同的是機刷是程序刷,而積分墻是人工的真人真機,因此可以控性更高,相對於機刷也更為安全一些,效果也不會差。

積分墻的包含

角色:

1) 廣告主,即指APP的運營者。說明一下,這裏的APP運營者未必就是APP的真實擁有者,也有可能是渠道或其他商業關系的公司,將該APP投放到積分墻上吸量、做優化;

2) 媒介也稱作渠道,就是積分墻的運營者,比如錢咖、應用試客等。他們有一個或一套技術平臺,一方面能承接廣告主的廣告,並為其提供廣告投放、任務分發、對賬結算等服務,同時有一個公開面向C端的媒介產品來招攬用戶,並為用戶提供任務執行、獎勵積分、積分兌換、充值提現、下線邀請等一系列功能與服務;

3) 用戶,受激勵而來的用戶,他們按照媒介平臺上的指示要求,逐步完成下載、激活、註冊、以及其他的行為,並獲得應有的報酬。通常,以學生、時間空隙較多的人員為主。

技術成本:

運營一個積分器需要投入軟件成本和硬件成本,現在多數積分器都會部署在雲服務器或托管給某些大型服務器機房,相對硬件投入成本較低。成本占比最大的是技術成本,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檢測機制和反作弊算法。

利益:

整體而言,積分墻其實是三方共同獲利的東西,廣告主收獲自己想要的優化效果,媒介獲得相應的差價,用戶獲得自己的操作酬勞。但要是媒介作弊,那三角關系就不是這樣的三角關系了。

作弊與反作弊

積分墻是按CPA結算的廣告形態。

APP推廣作弊的定義有兩個維度:

1) 在用戶質量上,流量供給方,提供的用戶質量名不副實,以沒有真實需求、沒有轉化的用戶,冒充真實自然用戶的行為,稱謂為APP推廣作弊。

2) 在成本上,以低成本的流量,冒充高成本流量的行為,成為APP推廣作弊。

通常,滿足上述任何一條的行為,都可以被成為APP推廣流量作弊行為。

從作弊的種類上,一般分為:

1) 以機器流量,冒充自然用戶流量;

2) 以激勵流量,冒充自然用戶流量;

3) 以機器流量,冒充激勵用戶流量;

4) 上述三種方式的組合。

那麽作為媒介,反作弊是一項十分麻煩而又需要技術的工作。因為有實際的獎勵刺激,所以用戶會想盡一切辦法通過積分墻獲得獎勵。這就難免會出現用戶作弊行為。積分墻如何判斷用戶作弊,是一項比較復雜的技術。防作弊如果做不好,無論是對廣告主還是平臺,都會造成很大損失。當然,媒介也可能通過某些工作室真人機刷制造假量,這就需要廣告主通過數據去判斷這個媒介是否靠譜了。俗話說打臉充胖子,臉消原形出,如果不是自然流量而是冒充的自然量,那麽過個2天左右,付出基本上就會全部打水漂,雖說多少有點自然量,但是跟實際效果相比肯定相差甚遠。媒介跟作弊行為的鬥爭就好比是蘋果跟機刷、積分墻這些渠道的鬥爭。

做積分墻的步驟

1.關鍵詞的確定:篩選要做優化的幾個關鍵詞,第一個是排名不能太靠後,大約在50名之內效果最好。因為排名越靠前,用戶越能更好的按照要求完成任務,現在的人耐心基本上都不是很足。第二是選擇搜索指數適中的詞,大約在5000+~6000+熱度的相關詞。首先這個熱度段的詞比較好做優化,效果也還不錯,成本也較為合適。其次關鍵詞越相關獲得的自然用戶也就能越多,因為有相應的需求。最後就是競品詞建議少做,因為容易被投訴之外還可能為他人做嫁衣。

2.找到一家靠譜的積分墻渠道,確保自己的付出能有正比的效果收入。和渠道商定制自己關鍵詞的沖榜排期,時間段,以及多少量。

3.評論比你預想的還要重要。如果用積分墻沖榜沖榜前APP最好有那麽些個評論,現在很多人判斷APP,除了描述和截圖,還有就是對評論的看法。有4-5星的評論對導量有很大的作用,如果一個APP在榜首,但是評論基本上是1-2星,請問你會下載麽?或許你會因為好奇去下載,但是留存率估計很低。

4.選擇好沖榜節點。每次因為蘋果算法的調整或者其他變動,或許都會影響沖榜的時間,廣告主和媒介要一起討論選好時間,同時要註意:不要一次性沖多個關鍵詞,不利於監測效果;其次,避免相同關鍵詞競品詞,以免加大沖榜成本。

5.維榜。這個環節也是蠻重要的,有些廣告主沖而不圍,就好比剛登基的皇帝,皇位沒坐穩,就會被踹下來。

6.最後就是評估了,做積分墻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自然用戶和優化關鍵詞,要依靠大數據理性分析,避免下次出現類似錯誤的問題。

是與否

上面提過,積分墻很有可能以次充好,以假亂真。但是一句話或許有警惕作用,就是一分錢一分貨。現在很多不清楚水坑的CP喜歡比價格:左比比,右比比,這邊1.8元一個A,那邊2.5元一個A,差這麽多,我當然選擇1.8元了。殊不知,渠道一口好言勸,已經套中CP羊。想過為何價格這麽低?想過比起價格,比過服務麽?想過做的是長久還是一次性的?做過第一家,建議在做第二家,第三家,對比效果,你就能看到很多。

未來的積分墻

蘋果一直都在想辦法打壓積分墻,原因是積分墻能夠快速給某個APP提供大量下載量以擾亂蘋果的app store排名,如果積分墻的廣告寬泛化,不僅僅做APP下載這塊的話,可能會緩解一點積分墻目前的處境。

如果輿論中的蘋果競價系統(ASM)未來或許會上線中國,那麽屆時積分墻就很可能會被進一步打壓,同時市場也可能會被蘋果搜刮一部分走,到時候僧多肉少,不免又出現價格戰。但用戶擇高額任務而就,棄回報低渠道而行,所以價格在怎麽低,最多渠道少賺,不然就是被淘汰了。

但是,不管如何,有市場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交易,有交易就有發展,所以,積分墻只要紮穩腳跟,提高用戶質量,或許還能度過寒冬,開辟新方法。

聊一聊積分墻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