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iOS開發底層知識——Runtime詳解

iOS開發底層知識——Runtime詳解

簡介

Runtime 又叫執行時,是一套底層的 C 語言 API,其為 iOS 內部的核心之一,我們平時編寫的 OC 程式碼,底層都是基於它來實現的。比如:

[receiver message];
// 底層執行時會被編譯器轉化為:
objc_msgSend(receiver, selector)
// 如果其還有引數比如:
[receiver message:(id)arg...];
// 底層執行時會被編譯器轉化為:
objc_msgSend(receiver, selector, arg1, arg2, ...)

以上你可能看不出它的價值,但是我們需要了解的是 Objective-C 是一門動態語言,它會將一些工作放在程式碼執行時才處理而並非編譯時。也就是說,有很多類和成員變數在我們編譯的時是不知道的,而在執行時,我們所編寫的程式碼會轉換成完整的確定的程式碼執行。

因此,編譯器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一個執行時系統(Runtime system)來處理編譯後的程式碼。

Runtime 基本是用 C 和彙編寫的,由此可見蘋果為了動態系統的高效而做出的努力。蘋果和 GNU 各自維護一個開源的 Runtime 版本,這兩個版本之間都在努力保持一致。

點選這裡下載蘋果維護的開原始碼。

Runtime 的作用

Objc 在三種層面上與 Runtime 系統進行互動:

  1. 通過 Objective-C 原始碼
  2. 通過 Foundation 框架的 NSObject 類定義的方法
  3. 通過對 Runtime 庫函式的直接呼叫

Objective-C 原始碼

多數情況我們只需要編寫 OC 程式碼即可,Runtime 系統自動在幕後搞定一切,還記得簡介中如果我們呼叫方法,編譯器會將 OC 程式碼轉換成執行時程式碼,在執行時確定資料結構和函式。

通過 Foundation 框架的 NSObject 類定義的方法

Cocoa 程式中絕大部分類都是 NSObject 類的子類,所以都繼承了 NSObject 的行為。(NSProxy 類時個例外,它是個抽象超類)

一些情況下,NSObject 類僅僅定義了完成某件事情的模板,並沒有提供所需要的程式碼。例如 -description 方法,該方法返回類內容的字串表示,該方法主要用來除錯程式。NSObject 類並不知道子類的內容,所以它只是返回類的名字和物件的地址,NSObject 的子類可以重新實現。

還有一些 NSObject 的方法可以從 Runtime 系統中獲取資訊,允許物件進行自我檢查。例如:

  • -class方法返回物件的類;
  • -isKindOfClass: 和 -isMemberOfClass: 方法檢查物件是否存在於指定的類的繼承體系中(是否是其子類或者父類或者當前類的成員變數);
  • -respondsToSelector: 檢查物件能否響應指定的訊息;
  • -conformsToProtocol:檢查物件是否實現了指定協議類的方法;
  • -methodForSelector: 返回指定方法實現的地址。

通過對 Runtime 庫函式的直接呼叫

Runtime 系統是具有公共介面的動態共享庫。標頭檔案存放於/usr/include/objc目錄下,這意味著我們使用時只需要引入objc/Runtime.h標頭檔案即可。

許多函式可以讓你使用純 C 程式碼來實現 Objc 中同樣的功能。除非是寫一些 Objc 與其他語言的橋接或是底層的 debug 工作,你在寫 Objc 程式碼時一般不會用到這些 C 語言函式。對於公共介面都有哪些,後面會講到。我將會參考蘋果官方的 API 文件。

一些 Runtime 的術語的資料結構

要想全面瞭解 Runtime 機制,我們必須先了解 Runtime 的一些術語,他們都對應著資料結構。

SEL

它是selector在 Objc 中的表示(Swift 中是 Selector 類)。selector 是方法選擇器,其實作用就和名字一樣,日常生活中,我們通過人名辨別誰是誰,注意 Objc 在相同的類中不會有命名相同的兩個方法。selector 對方法名進行包裝,以便找到對應的方法實現。它的資料結構是:

typedef struct objc_selector *SEL;

我們可以看出它是個對映到方法的 C 字串,你可以通過 Objc 編譯器器命令@selector() 或者 Runtime 系統的 sel_registerName 函式來獲取一個 SEL 型別的方法選擇器。

注意:
不同類中相同名字的方法所對應的 selector 是相同的,由於變數的型別不同,所以不會導致它們呼叫方法實現混亂。

id

id 是一個引數型別,它是指向某個類的例項的指標。定義如下:

typedef struct objc_object *id;
struct objc_object { Class isa; };

以上定義,看到 objc_object 結構體包含一個 isa 指標,根據 isa 指標就可以找到物件所屬的類。

注意:
isa 指標在程式碼執行時並不總指向例項物件所屬的型別,所以不能依靠它來確定型別,要想確定型別還是需要用物件的 -class 方法。

PS:KVO 的實現機理就是將被觀察物件的 isa 指標指向一箇中間類而不是真實型別,詳見:KVO章節

Class

typedef struct objc_class *Class;

Class 其實是指向 objc_class 結構體的指標。objc_class 的資料結構如下:

struct objc_class {
    Class isa  OBJC_ISA_AVAILABILITY;

#if !__OBJC2__
    Class super_class                                        OBJC2_UNAVAILABLE;
    const char *name                                         OBJC2_UNAVAILABLE;
    long version                                             OBJC2_UNAVAILABLE;
    long info                                                OBJC2_UNAVAILABLE;
    long instance_size                                       OBJC2_UNAVAILABLE;
    struct objc_ivar_list *ivars                             OBJC2_UNAVAILABLE;
    struct objc_method_list **methodLists                    OBJC2_UNAVAILABLE;
    struct objc_cache *cache                                 OBJC2_UNAVAILABLE;
    struct objc_protocol_list *protocols                     OBJC2_UNAVAILABLE;
#endif

} OBJC2_UNAVAILABLE;

從 objc_class 可以看到,一個執行時類中關聯了它的父類指標、類名、成員變數、方法、快取以及附屬的協議。

其中 objc_ivar_list 和 objc_method_list 分別是成員變數列表和方法列表:

// 成員變數列表
struct objc_ivar_list {
    int ivar_count                                           OBJC2_UNAVAILABLE;
#ifdef __LP64__
    int space                                                OBJC2_UNAVAILABLE;
#endif
    /* variable length structure */
    struct objc_ivar ivar_list[1]                            OBJC2_UNAVAILABLE;
}                                                            OBJC2_UNAVAILABLE;

// 方法列表
struct objc_method_list {
    struct objc_method_list *obsolete                        OBJC2_UNAVAILABLE;

    int method_count                                         OBJC2_UNAVAILABLE;
#ifdef __LP64__
    int space                                                OBJC2_UNAVAILABLE;
#endif
    /* variable length structure */
    struct objc_method method_list[1]                        OBJC2_UNAVAILABLE;
}

由此可見,我們可以動態修改 *methodList 的值來新增成員方法,這也是 Category 實現的原理,同樣解釋了 Category 不能新增屬性的原因。這裡可以參考下美團技術團隊的文章:深入理解 Objective-C: Category

objc_ivar_list 結構體用來儲存成員變數的列表,而 objc_ivar 則是儲存了單個成員變數的資訊;同理,objc_method_list 結構體儲存著方法陣列的列表,而單個方法的資訊則由 objc_method 結構體儲存。

值得注意的時,objc_class 中也有一個 isa 指標,這說明 Objc 類本身也是一個物件。為了處理類和物件的關係,Runtime 庫建立了一種叫做 Meta Class(元類) 的東西,類物件所屬的類就叫做元類。Meta Class 表述了類物件本身所具備的元資料。

我們所熟悉的類方法,就源自於 Meta Class。我們可以理解為類方法就是類物件的例項方法。每個類僅有一個類物件,而每個類物件僅有一個與之相關的元類。

當你發出一個類似 [NSObject alloc](類方法) 的訊息時,實際上,這個訊息被髮送給了一個類物件(Class Object),這個類物件必須是一個元類的例項,而這個元類同時也是一個根元類(Root Meta Class)的例項。所有元類的 isa 指標最終都指向根元類。

所以當 [NSObject alloc] 這條訊息傳送給類物件的時候,執行時程式碼 objc_msgSend() 會去它元類中查詢能夠響應訊息的方法實現,如果找到了,就會對這個類物件執行方法呼叫。

上圖實現是 super_class 指標,虛線時 isa 指標。而根元類的父類是 NSObjectisa指向了自己。而 NSObject 沒有父類。

最後 objc_class 中還有一個 objc_cache ,快取,它的作用很重要,後面會提到。

Method

Method 代表類中某個方法的型別

typedef struct objc_method *Method;

struct objc_method {
    SEL method_name                                          OBJC2_UNAVAILABLE;
    char *method_types                                       OBJC2_UNAVAILABLE;
    IMP method_imp                                           OBJC2_UNAVAILABLE;
}

objc_method 儲存了方法名,方法型別和方法實現:

  • 方法名型別為 SEL
  • 方法型別 method_types 是個 char 指標,儲存方法的引數型別和返回值型別
  • method_imp 指向了方法的實現,本質是一個函式指標

Ivar

Ivar 是表示成員變數的型別。

typedef struct objc_ivar *Ivar;

struct objc_ivar {
    char *ivar_name                                          OBJC2_UNAVAILABLE;
    char *ivar_type                                          OBJC2_UNAVAILABLE;
    int ivar_offset                                          OBJC2_UNAVAILABLE;
#ifdef __LP64__
    int space                                                OBJC2_UNAVAILABLE;
#endif
}

其中 ivar_offset 是基地址偏移位元組

IMP

IMP在objc.h中的定義是:

typedef id (*IMP)(id, SEL, ...);

它就是一個函式指標,這是由編譯器生成的。當你發起一個 ObjC 訊息之後,最終它會執行的那段程式碼,就是由這個函式指標指定的。而 IMP 這個函式指標就指向了這個方法的實現。

如果得到了執行某個例項某個方法的入口,我們就可以繞開訊息傳遞階段,直接執行方法,這在後面 Cache 中會提到。

你會發現 IMP 指向的方法與 objc_msgSend 函式型別相同,引數都包含 id 和 SEL 型別。每個方法名都對應一個 SEL 型別的方法選擇器,而每個例項物件中的 SEL 對應的方法實現肯定是唯一的,通過一組 id和 SEL 引數就能確定唯一的方法實現地址。

而一個確定的方法也只有唯一的一組 id 和 SEL 引數。

Cache

Cache 定義如下:

typedef struct objc_cache *Cache

struct objc_cache {
    unsigned int mask /* total = mask + 1 */                 OBJC2_UNAVAILABLE;
    unsigned int occupied                                    OBJC2_UNAVAILABLE;
    Method buckets[1]                                        OBJC2_UNAVAILABLE;
};

Cache 為方法呼叫的效能進行優化,每當例項物件接收到一個訊息時,它不會直接在 isa 指標指向的類的方法列表中遍歷查詢能夠響應的方法,因為每次都要查詢效率太低了,而是優先在 Cache 中查詢。

Runtime 系統會把被呼叫的方法存到 Cache 中,如果一個方法被呼叫,那麼它有可能今後還會被呼叫,下次查詢的時候就會效率更高。就像計算機組成原理中 CPU 繞過主存先訪問 Cache 一樣。

Property

typedef struct objc_property *Property;
typedef struct objc_property *objc_property_t;//這個更常用

可以通過class_copyPropertyList 和 protocol_copyPropertyList 方法獲取類和協議中的屬性:

objc_property_t *class_copyPropertyList(Class cls, unsigned int *outCount)
objc_property_t *protocol_copyPropertyList(Protocol *proto, unsigned int *outCount)

注意:
返回的是屬性列表,列表中每個元素都是一個 objc_property_t 指標

#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

@interface Person : NSObject

/** 姓名 */
@property (strong, nonatomic) NSString *name;

/** age */
@property (assign, nonatomic) int age;

/** weight */
@property (assign, nonatomic) double weight;

@end

以上是一個 Person 類,有3個屬性。讓我們用上述方法獲取類的執行時屬性。

    unsigned int outCount = 0;

    objc_property_t *properties = class_copyPropertyList([Person class], &outCount);

    NSLog(@"%d", outCount);

    for (NSInteger i = 0; i < outCount; i++) {
        NSString *name = @(property_getName(properties[i]));
        NSString *attributes = @(property_getAttributes(properties[i]));
        NSLog(@"%@--------%@", name, attributes);
    }

列印結果如下:

2014-11-10 11:27:28.473 test[2321:451525] 3
2014-11-10 11:27:28.473 test[2321:451525] name--------T@"NSString",&,N,V_name
2014-11-10 11:27:28.473 test[2321:451525] age--------Ti,N,V_age
2014-11-10 11:27:28.474 test[2321:451525] weight--------Td,N,V_weight

property_getName 用來查詢屬性的名稱,返回 c 字串。property_getAttributes 函式挖掘屬性的真實名稱和 @encode 型別,返回 c 字串。

objc_property_t class_getProperty(Class cls, const char *name)
objc_property_t protocol_getProperty(Protocol *proto, const char *name, BOOL isRequiredProperty, BOOL isInstanceProperty)

class_getProperty 和 protocol_getProperty 通過給出屬性名在類和協議中獲得屬性的引用。

訊息

一些 Runtime 術語講完了,接下來就要說到訊息了。體會蘋果官方文件中的 messages aren’t bound to method implementations until Runtime。訊息直到執行時才會與方法實現進行繫結。

這裡要清楚一點,objc_msgSend 方法看清來好像返回了資料,其實objc_msgSend 從不返回資料,而是你的方法在執行時實現被呼叫後才會返回資料。下面詳細敘述訊息傳送的步驟(如下圖):

  1. 首先檢測這個 selector 是不是要忽略。比如 Mac OS X 開發,有了垃圾回收就不理會 retain,release 這些函式。
  2. 檢測這個 selector 的 target 是不是 nil,Objc 允許我們對一個 nil 物件執行任何方法不會 Crash,因為執行時會被忽略掉。
  3. 如果上面兩步都通過了,那麼就開始查詢這個類的實現 IMP,先從 cache 裡查詢,如果找到了就執行對應的函式去執行相應的程式碼。
  4. 如果 cache 找不到就找類的方法列表中是否有對應的方法。
  5. 如果類的方法列表中找不到就到父類的方法列表中查詢,一直找到 NSObject 類為止。
  6. 如果還找不到,就要開始進入動態方法解析了,後面會提到。

在訊息的傳遞中,編譯器會根據情況在 objc_msgSend , objc_msgSend_stret , objc_msgSendSuper , objc_msgSendSuper_stret 這四個方法中選擇一個呼叫。如果訊息是傳遞給父類,那麼會呼叫名字帶有 Super 的函式,如果訊息返回值是資料結構而不是簡單值時,會呼叫名字帶有 stret 的函式。

方法中的隱藏引數

疑問:
我們經常用到關鍵字 self ,但是 self 是如何獲取當前方法的物件呢?

其實,這也是 Runtime 系統的作用,self 實在方法執行時被動態傳入的。

當 objc_msgSend 找到方法對應實現時,它將直接呼叫該方法實現,並將訊息中所有引數都傳遞給方法實現,同時,它還將傳遞兩個隱藏引數:

  • 接受訊息的物件(self 所指向的內容,當前方法的物件指標)
  • 方法選擇器(_cmd 指向的內容,當前方法的 SEL 指標)

因為在原始碼方法的定義中,我們並沒有發現這兩個引數的宣告。它們時在程式碼被編譯時被插入方法實現中的。儘管這些引數沒有被明確宣告,在原始碼中我們仍然可以引用它們。

這兩個引數中, self更實用。它是在方法實現中訪問訊息接收者物件的例項變數的途徑。

這時我們可能會想到另一個關鍵字 super ,實際上 super 關鍵字接收到訊息時,編譯器會建立一個 objc_super 結構體:

struct objc_super { id receiver; Class class; };

這個結構體指明瞭訊息應該被傳遞給特定的父類。 receiver 仍然是 self 本身,當我們想通過 [super class] 獲取父類時,編譯器其實是將指向 self 的 id 指標和 class 的 SEL 傳遞給了 objc_msgSendSuper 函式。只有在 NSObject 類中才能找到 class 方法,然後 class 方法底層被轉換為 object_getClass(), 接著底層編譯器將程式碼轉換為 objc_msgSend(objc_super->receiver, @selector(class)),傳入的第一個引數是指向 self 的 id 指標,與呼叫 [self class] 相同,所以我們得到的永遠都是 self 的型別。因此你會發現:

// 這句話並不能獲取父類的型別,只能獲取當前類的型別名
NSLog(@"%@", NSStringFromClass([super class]));

獲取方法地址

NSObject 類中有一個例項方法:methodForSelector,你可以用它來獲取某個方法選擇器對應的 IMP ,舉個例子:

void (*setter)(id, SEL, BOOL);
int i;

setter = (void (*)(id, SEL, BOOL))[target
    methodForSelector:@selector(setFilled:)];
for ( i = 0 ; i < 1000 ; i++ )
    setter(targetList[i], @selector(setFilled:), YES);

當方法被當做函式呼叫時,兩個隱藏引數也必須明確給出,上面的例子呼叫了1000次函式,你也可以嘗試給 target 傳送1000次 setFilled: 訊息會花多久。

雖然可以更高效的呼叫方法,但是這種做法很少用,除非時需要持續大量重複呼叫某個方法的情況,才會選擇使用以免訊息傳送氾濫。

注意:
methodForSelector:方法是由 Runtime 系統提供的,而不是 Objc 自身的特性

動態方法解析

你可以動態提供一個方法實現。如果我們使用關鍵字 @dynamic 在類的實現檔案中修飾一個屬性,表明我們會為這個屬性動態提供存取方法,編譯器不會再預設為我們生成這個屬性的 setter 和 getter 方法了,需要我們自己提供。

@dynamic propertyName;

這時,我們可以通過分別過載 resolveInstanceMethod: 和 resolveClassMethod: 方法新增例項方法實現和類方法實現。

當 Runtime 系統在 Cache 和類的方法列表(包括父類)中找不到要執行的方法時,Runtime 會呼叫 resolveInstanceMethod: 或 resolveClassMethod: 來給我們一次動態新增方法實現的機會。我們需要用 class_addMethod 函式完成向特定類新增特定方法實現的操作:

void dynamicMethodIMP(id self, SEL _cmd) {
    // implementation ....
}
@implementation MyClass
+ (BOOL)resolveInstanceMethod:(SEL)aSEL
{
    if (aSEL == @selector(resolveThisMethodDynamically)) {
          class_addMethod([self class], aSEL, (IMP) dynamicMethodIMP, "v@:");
          return YES;
    }
    return [super resolveInstanceMethod:aSEL];
}
@end

上面的例子為 resolveThisMethodDynamically 方法添加了實現內容,就是 dynamicMethodIMP 方法中的程式碼。其中 "v@:" 表示返回值和引數,這個符號表示的含義見:Type Encoding

注意:
動態方法解析會在訊息轉發機制侵入前執行,動態方法解析器將會首先給予提供該方法選擇器對應的 IMP 的機會。如果你想讓該方法選擇器被傳送到轉發機制,就讓 resolveInstanceMethod: 方法返回 NO

訊息轉發

重定向

訊息轉發機制執行前,Runtime 系統允許我們替換訊息的接收者為其他物件。通過 - (id)forwardingTargetForSelector:(SEL)aSelector 方法。

- (id)forwardingTargetForSelector:(SEL)aSelector
{
    if(aSelector == @selector(mysteriousMethod:)){
        return alternateObject;
    }
    return [super forwardingTargetForSelector:aSelector];
}

如果此方法返回 nil 或者 self,則會計入訊息轉發機制(forwardInvocation:),否則將向返回的物件重新發送訊息。

轉發

當動態方法解析不做處理返回 NO 時,則會觸發訊息轉發機制。這時 forwardInvocation: 方法會被執行,我們可以重寫這個方法來自定義我們的轉發邏輯:

- (void)forwardInvocation:(NSInvocation *)anInvocation
{
    if ([someOtherObject respondsToSelector:
            [anInvocation selector]])
        [anInvocation invokeWithTarget:someOtherObject];
    else
        [super forwardInvocation:anInvocation];
}

唯一引數是個 NSInvocation 型別的物件,該物件封裝了原始的訊息和訊息的引數。我們可以實現 forwardInvocation: 方法來對不能處理的訊息做一些處理。也可以將訊息轉發給其他物件處理,而不丟擲錯誤。

注意:引數 anInvocation 是從哪來的?
在 forwardInvocation: 訊息傳送前,Runtime 系統會向物件傳送methodSignatureForSelector: 訊息,並取到返回的方法簽名用於生成 NSInvocation 物件。所以重寫 forwardInvocation: 的同時也要重寫 methodSignatureForSelector: 方法,否則會拋異常。

當一個物件由於沒有相應的方法實現而無法相應某訊息時,執行時系統將通過 forwardInvocation: 訊息通知該物件。每個物件都繼承了 forwardInvocation: 方法。但是, NSObject 中的方法實現只是簡單的呼叫了 doesNotRecognizeSelector:。通過實現自己的 forwardInvocation: 方法,我們可以將訊息轉發給其他物件。

forwardInvocation: 方法就是一個不能識別訊息的分發中心,將這些不能識別的訊息轉發給不同的接收物件,或者轉發給同一個物件,再或者將訊息翻譯成另外的訊息,亦或者簡單的“吃掉”某些訊息,因此沒有響應也不會報錯。這一切都取決於方法的具體實現。

注意:
forwardInvocation:方法只有在訊息接收物件中無法正常響應訊息時才會被呼叫。所以,如果我們嚮往一個物件將一個訊息轉發給其他物件時,要確保這個物件不能有該訊息的所對應的方法。否則,forwardInvocation:將不可能被呼叫。

轉發和多繼承

轉發和繼承相似,可用於為 Objc 程式設計新增一些多繼承的效果。就像下圖那樣,一個物件把訊息轉發出去,就好像它把另一個物件中的方法接過來或者“繼承”過來一樣。

這使得在不同繼承體系分支下的兩個類可以實現“繼承”對方的方法,在上圖中 Warrior 和 Diplomat 沒有繼承關係,但是 Warrior 將 negotiate 訊息轉發給了 Diplomat 後,就好似 Diplomat 是 Warrior 的超類一樣。

訊息轉發彌補了 Objc 不支援多繼承的性質,也避免了因為多繼承導致單個類變得臃腫複雜。

轉發與繼承

雖然轉發可以實現繼承的功能,但是 NSObject 還是必須表面上很嚴謹,像 respondsToSelector: 和 isKindOfClass: 這類方法只會考慮繼承體系,不會考慮轉發鏈。

如果上圖中的 Warrior 物件被問到是否能響應 negotiate訊息:

if ( [aWarrior respondsToSelector:@selector(negotiate)] )
    ...

回答當然是 NO, 儘管它能接受 negotiate 訊息而不報錯,因為它靠轉發訊息給 Diplomat 類響應訊息。

如果你就是想要讓別人以為 Warrior 繼承到了 Diplomat 的 negotiate 方法,你得重新實現 respondsToSelector: 和 isKindOfClass: 來加入你的轉發演算法:

- (BOOL)respondsToSelector:(SEL)aSelector
{
    if ( [super respondsToSelector:aSelector] )
        return YES;
    else {
        /* Here, test whether the aSelector message can     *
         * be forwarded to another object and whether that  *
         * object can respond to it. Return YES if it can.  */
    }
    return NO;
}

除了 respondsToSelector: 和 isKindOfClass: 之外,instancesRespondToSelector: 中也應該寫一份轉發演算法。如果使用了協議,conformsToProtocol: 同樣也要加入到這一行列中。

如果一個物件想要轉發它接受的任何遠端訊息,它得給出一個方法標籤來返回準確的方法描述 methodSignatureForSelector:,這個方法會最終響應被轉發的訊息。從而生成一個確定的 NSInvocation 物件描述訊息和訊息引數。這個方法最終響應被轉發的訊息。它需要像下面這樣實現:

- (NSMethodSignature*)methodSignatureForSelector:(SEL)selector
{
    NSMethodSignature* signature = [super methodSignatureForSelector:selector];
    if (!signature) {
       signature = [surrogate methodSignatureForSelector:selector];
    }
    return signature;
}

健壯的例項變數(Non Fragile ivars)

在 Runtime 的現行版本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健壯的例項變量了。當一個類被編譯時,例項變數的記憶體佈局就形成了,它表明訪問類的例項變數的位置。例項變數一次根據自己所佔空間而產生位移:

上圖左是 NSObject 類的例項變數佈局。右邊是我們寫的類的佈局。這樣子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缺乏拓展性。哪天蘋果更新了 NSObject 類的話,就會出現問題:

我們自定義的類的區域和父類的區域重疊了。只有蘋果將父類改為以前的佈局才能拯救我們,但這樣導致它們不能再拓展它們的框架了,因為成員變數佈局被固定住了。在脆弱的例項變數(Fragile ivar)環境下,需要我們重新編譯繼承自 Apple 的類來恢復相容。如果是健壯的例項變數的話,如下圖:


在健壯的例項變數下,編譯器生成的例項變數佈局跟以前一樣,但是當 Runtime 系統檢測到與父類有部分重疊時它會調整你新新增的例項變數的位移,那樣你再子類中新新增的成員變數就被保護起來了。

注意:
在健壯的例項變數下,不要使用 siof(SomeClass),而是用 class_getInstanceSize([SomeClass class]) 代替;也不要使用  offsetof(SomeClass, SomeIvar),而要使用 ivar_getOffset(class_getInstanceVariable([SomeClass class], "SomeIvar")) 來代替。

總結

我們讓自己的類繼承自 NSObject 不僅僅是因為基類有很多複雜的記憶體分配問題,更是因為這使得我們可以享受到 Runtime 系統帶來的便利。

雖然平時我們很少會考慮一句簡單的呼叫方法,傳送訊息底層所做的複雜的操作,但深入理解 Runtime 系統的細節使得我們可以利用訊息機制寫出功能更強大的程式碼。

個人覺得其實平常開發用不到Runtime,用Runtime純屬為了裝一把,但是使用者是看不到你的程式碼的!

如果學會Runtime不是為了裝逼,那將毫無意義!

另外.....

我的願望是.......

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