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集線器、交換機和路由器通俗解釋

集線器、交換機和路由器通俗解釋

某一天,你到你女友小芳(暫定這個名字吧)就讀的學校去找她,那麼你的做法是什麼呢:

一、集線器的工作方式: 你站到學校中庭,大喊一聲“小芳,我來你找你了!” (廣播)

如果這個時候正好有別人也在大喊大叫,你就必須等他喊完了再喊。 (排隊)

如果你喊的時候不巧碰上另一個人跟你同時喊,那麼你和他喊的內容都不能被聽見。 (衝突)

你喊的時候,是聽不見別人說什麼的,只有喊完了才開始豎起耳朵聽。 (半雙工工作方式、監聽) 果然,對面樓裡傳來了你女友的聲音“你去死吧!” (響應)

二、交換機的工作方式: 你女友事先通知了你她的手機號碼(Mac地址)。

你撥通了她的手機。 (建立連線)

對她說“我來找你了,因為我想你想得要死,我的甜心,我的寶貝„„”。 (獨享通道)

你的女友聽得不耐煩,沒等你說完就回了一句“肉麻死了”! (全雙工方式)

三、路由器的工作方式: 你事先把你所有女友所在的XX系XX級XX班XX號座位的資訊記錄在你的粉紅色筆記本上(建立路由表)

你找到了小芳的地址(IP地址),並且確定瞭如何才能找到她的途徑 (路由選擇) 。

你到學校門房問到了XX系所在的樓,又到XX系問到了XX班的教室,又到XX教室問到了XX號座位的位置„„經過N次詢問(N跳),你終於來到了小芳的面前。

集線器、交換機和路由器有什麼區別?

集線器(Hub)的特點如下:

在星型結構中,它是連線的中間結點,它起放大訊號的作用; 所有裝置共享Hub的頻寬,也就是說,如果hub的頻寬是10M,連結了10了裝置,每個裝置就是1M; Hub所有埠共享一個MAC地址。

交換機(switch) 的特點如下:

用於星型結構時,它作為中心結點起放大訊號的作用; 埠不共享頻寬,如果是一個10M的switch,那麼每個埠的頻寬就是10M; 每個埠擁有自己的MAC地址。 它是一個網路裝置,擁有路由器的一部分功能,它可以決定接收到的資料向什麼地方傳送,它的速度比路由器要快。

路由器(Router)是用於連線多個邏輯上分開的網路,所謂邏輯網路是代表一個單獨的網路或者一個子網。當資料從一個子網傳輸到另一個子網時,可通過路由器來完成。因此,路由器具有判斷網路地址和選擇路徑的功能,它能在多網路互聯環境中,建立靈活的連線,可用完全不同的資料分組和介質訪問方法連線各種子網,路由器只接受源站或其他路由器的資訊,屬網路層的一種互聯裝置。 事實上,路由器除了上述的路由選擇這一主要功能外,還具有網路流量控制功能。 首先說HUB,也就是集線器。它的作用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將一些機器連線起來組成一個區域網。而交換機(又名交換式集線器)作用與集線器大體相同。但是兩者在效能上有區別:集線器採用的式共享頻寬的工作方式,而交換機是獨享頻寬。這樣在機器很多或資料量很大時,兩者將會有比較明顯的。而路由器與以上兩者有明顯區別,它的作用在於連線不同的網段並且找到網路中資料傳輸最合適的路徑 ,可以說一般情況下個人使用者需求不大。路由器是產生於交換機之後,就像交換機產生於集線器之後,所以路由器與交換機也有一定聯絡,並不是完全獨立的兩種裝置。路由器主要克服了交換機不能路由轉發資料包的不足。

總的來說,路由器與交換機的主要區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作層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換機是工作在OSI/RM開放體系結構的資料鏈路層,也就是第二層,而路由器一開始就設計工作在OSI模型的網路層。由於交換機工作在OSI的第二層(資料鏈路層),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較簡單,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層(網路層),可以得到更多的協議資訊,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慧的轉發決 策。

2、資料轉發所依據的物件不同,交換機是利用實體地址或者說MAC地址來確定轉發資料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則是利用不同網路的ID號(即IP地址)來確定資料轉發的地址。IP地址是在軟體中實現的,描述的是裝置所在的網路,有時這些第三層的地址也稱為協議地址或者網路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體自帶的,由網絡卡生產商來分配的,而且已經固化到了網絡卡中去,一般來說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則通常由網路管理員或系統自動分配。

3、傳統的交換機只能分割衝突域,不能分割廣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廣播域 由交換機連線的網段仍屬於同一個廣播域,廣播資料包會在交換機連線的所有網段上傳播,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通訊擁擠和安全漏洞。連線到路由器上的網段會被分配成不同的廣播域,廣播資料不會穿過路由器。雖然第三層以上交換機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廣播域,但是各子廣播域之間是不能通訊交流的,它們之間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牆的服務 路由器僅僅轉發特定地址的資料包,不傳送不支援路由協議的資料包傳送和未知目標網路資料包的傳送,從而可以防止廣播風暴。

交換機一般用於LAN-WAN的連線,交換機歸於網橋,是資料鏈路層的裝置,有些交換機也可實現第三層的交換。 路由器用於WAN-WAN之間的連線,可以解決異性網路之間轉發分組,作用於網路層。他們只是從一條線路上接受輸入分組,然後向另一條線路轉發。這兩條線路可能分屬於不同的網路,並採用不同協議。相比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較交換機要強大,但速度相對也慢,價格昂貴,第三層交換機既有交換機線速轉發報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因此得以廣泛應用。

目前個人比較多寬頻接入方式就是ADSL,因此筆者就ADSL的接入來簡單的說明一下。現在購買的ADSL貓大多具有路由功能(很多的時候廠家在出廠時將路由功能遮蔽了,因為電信安裝時大多是不啟用路由功能的,啟用DHCP。開啟ADSL的路由功能),如果個人上網或少數幾臺通過ADSL本身就可以了,如果電腦比較多你只需要再購買一個或多個集線器或者交換機。考慮到如今集線器與交換機的 價格相差十分小,不是特殊的原因,請購買一個交換機。不必去追求高價,因為如今產品同質化十分嚴重,我最便宜的交換機現在沒有任 何問題。給你一個參考報價,建議你購買一個8口的,以滿足擴充需求,一般的價格100元左右。接上交換機,所有電腦再接到交換機上就行了。餘下所要做的事情就只有把各個機器的網線插入交換機的介面,將貓的網線插入uplink介面。然後設定路由功能,DHCP等, 就可以共享上網了。 看完以上的解說讀者應該對交換機、集線器、路由器有了一些瞭解,目前的使用主要還是以交換機、路由器的組合使用為主,具體的組合方式可根據具體的網路情況和需求來確定。

Q: 什麼是集線器?

A: 集線器,英文名又稱Hub,在OSI模型中屬於資料鏈路層。價格便宜是它最大的優勢,但由於集線器屬於共享型裝置,導致了在繁重的網路中,效率變得十分低下,所以我們在中、大型的網路中看不到集線器的身影。如今的集線器普遍採用全雙工模式,市場上常見的集線器傳輸速率普遍都為100Mbps。

Q:什麼是交換機?

A:交換機是一種基於MAC(網絡卡的硬體地址)識別,能完成封裝轉發資料包功能的網路裝置。交換機可以“學習”MAC地址,並把其存放在內部地址表中,通過在資料幀的始發者和目標接收者之間建立臨時的交換路徑,使資料幀直接由源地址到達目的地址。 交換機,Switch。交換機分為第二層交換機和第三層交換機兩種,現在最常用的就是第三層交換機了,它包括了路由器的全部功能,因此,現在越來越多的地方的路由器正被第三層交換機所取代。第二層交換機則是較低階的,不需要高階的協議支援,直接對硬體地址進行交換,而不需要IP地址。

Q: 什麼是路由器?

A: 路由器是一種連線多個網路或網段的網路裝置,它能將不同網路或網段之間的資料資訊進行“翻譯”,以使它們能夠相互“讀”懂對方的資料,從而構成一個更大的網路。 路由器有兩大典型功能,即資料通道功能和控制功能。資料通道功能包括轉發決定、背板轉發以及輸出鏈路排程等,一般由特定的硬體來完成;控制功能一般用軟體來實現,包括與相鄰路由器之間的資訊交換、系統配置、系統管理等。 多少年來,路由器的發展有起有伏。90年代中期,傳統路由器成為制約因特網發展的瓶頸。ATM交換機取而代之,成為IP骨幹網的核心,路由器變成了配角。進入90年代末期,Internet規模進一步擴大,流量每半年翻一番,ATM網又成為瓶頸,路由器東山再起,Gbps路由交換機在1997年面世後,人們又開始以Gbps路由交換機取代ATM交換機,架構以路由器為核心的骨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