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你做的網頁在哪些瀏覽器測試過,這些瀏覽器的內核分別是什麽?

你做的網頁在哪些瀏覽器測試過,這些瀏覽器的內核分別是什麽?

什麽是 編寫 chan 通用 開始 linu 年輕 重要 源代碼

(一)瀏覽器的內核

a、 IE(IE瀏覽器) : trident 內核 -ms-

b、 Firefox(火狐瀏覽器) : gecko 內核 -moz-

c、 Safari(蘋果瀏覽器) :webkit 內核 -webkit-

d、 Opera(歐朋瀏覽器):以前是 presto 內核, Opera 現已改用 Google Chrome 的 Blink 內核 -o-

e、 Chrome(谷歌瀏覽器):Blink(基於 webkit , Google 與 Opera Software 共同開發 ) -webkit-

知識點1:什麽是內核?

瀏覽器最重要或者說核心的部分是“Rendering Engine”,可大概譯為“渲染引擎”,不過我們一般習慣將之稱為“瀏覽器內核”。負責對網頁語法的解釋(如標準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應用HTML、JavaScript)並渲染(顯示)網頁。 所以,通常所謂的瀏覽器內核也就是瀏覽器所采用的渲染引擎,渲染引擎決定了瀏覽器如何顯示網頁的內容以及頁面的格式信息。不同的瀏覽器內核對網頁編寫語法的解釋也有不同,因此同一網頁在不同的內核的瀏覽器裏的渲染(顯示)效果也可能不同,這也是網頁編寫者需要在不同內核的瀏覽器中測試網頁顯示效果的原因。

知識點2:內核分類

Trident(IE內核):該內核程序在1997年的IE4中首次被采用。Trident實際上是一款開放的內核,其接口內核設計的相當成熟,因此才有許多采用IE內核而非IE的瀏覽器(殼瀏覽器)湧現。

由於IE本身的“壟斷性”(雖然名義上IE並非壟斷,但實際上,特別是從Windows 95年代一直到XP初期,就市場占有率來說IE的確借助Windows的東風處於“壟斷”的地位)而使得Trident內核的長期一家獨大,微軟很長時間都並沒有更新Trident內核,這導致了兩個後果——一是Trident內核曾經幾乎與W3C標準脫節(2005年),二是Trident內核的大量 Bug等安全性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然後加上一些致力於開源的開發者和一些學者們公開自己認為IE瀏覽器不安全的觀點,也有很多用戶轉向了其他瀏覽器,Firefox和Opera就是這個時候興起的。非Trident內核瀏覽器的市場占有率大幅提高也致使許多網頁開發人員開始註意網頁標準和非IE瀏覽器的瀏覽效果問題。

Gecko(Firefox內核):Netscape6開始采用的內核,後來的Mozilla FireFox(火狐瀏覽器) 也采用了該內核,Gecko的特點是代碼完全公開,因此,其可開發程度很高,全世界的程序員都可以為其編寫代碼,增加功能。因為這是個開源內核,因此受到許多人的青睞,Gecko內核的瀏覽器也很多,這也是Gecko內核雖然年輕但市場占有率能夠迅速提高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Gecko引擎的由來跟IE不無關系,前面說過IE沒有使用W3C的標準,這導致了微軟內部一些開發人員的不滿;他們與當時已經停止更新了的 Netscape的一些員工一起創辦了Mozilla,以當時的Mosaic內核為基礎重新編寫內核,於是開發出了Gecko。不過事實上,Gecko 內核的瀏覽器仍然還是Firefox (火狐) 用戶最多,所以有時也會被稱為Firefox內核。此外Gecko也是一個跨平臺內核,可以在Windows、 BSD、Linux和Mac OS X中使用。

Presto(Opera前內核) (已廢棄): Opera12.17及更早版本曾經采用的內核,現已停止開發並廢棄,該內核在2003年的Opera7中首次被使用,該款引擎的特點就是渲染速度的優化達到了極致,然而代價是犧牲了網頁的兼容性。

使用Presto的除開Opera以外,只剩下NDSBrowser、Wii Internet Channle、Nokia 770網絡瀏覽器等,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Presto的發展。

Opera現已改用Google Chrome的Blink內核。

Webkit(Safari內核,Chrome內核原型,開源):它是蘋果公司自己的內核,也是蘋果的Safari瀏覽器使用的內核。 Webkit引擎包含WebCore排版引擎及JavaScriptCore解析引擎,均是從KDE的KHTML及KJS引擎衍生而來,它們都是自由軟件,在GPL條約下授權,同時支持BSD系統的開發。所以Webkit也是自由軟件,同時開放源代碼。在安全方面不受IE、Firefox的制約,所以Safari瀏覽器在國內還是很安全的。

限於Mac OS X的使用不廣泛和Safari瀏覽器曾經只是Mac OS X的專屬瀏覽器,這個內核本身應該說市場範圍並不大;但似乎根據最新的瀏覽器調查表明,該瀏覽器的市場甚至已經超過了Opera的Presto了——當然這一方面得益於蘋果轉到x86架構之後的人氣暴漲,另外也是因為Safari 3終於推出了Windows版的緣故吧。Mac下還有OmniWeb、Shiira等人氣很高的瀏覽器。

Google Chrome、360極速瀏覽器以及搜狗高速瀏覽器高速模式也使用Webkit作為內核(在腳本理解方面,Chrome使用自己研發的V8引擎)。WebKit 內核在手機上的應用也十分廣泛,例如 Google 的手機 Gphone、 Apple 的iPhone, Nokia’s Series 60 browser 等所使用的 Browser 內核引擎,都是基於 WebKit。

你做的網頁在哪些瀏覽器測試過,這些瀏覽器的內核分別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