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阿裏P7給你一份超詳細 Spring Boot 知識清單

阿裏P7給你一份超詳細 Spring Boot 知識清單

tin term 即將 F12 負責 docker 來替 說過 one

在過去兩三年的Spring生態圈,最讓人興奮的莫過於Spring Boot框架。或許從命名上就能看出這個框架的設計初衷:快速的啟動Spring應用。因而Spring Boot應用本質上就是一個基於Spring框架的應用,它是Spring對“約定優先於配置”理念的最佳實踐產物,它能夠幫助開發者更快速高效地構建基於Spring生態圈的應用。
那Spring Boot有何魔法?自動配置、起步依賴、Actuator、命令行界面(CLI) 是Spring Boot最重要的4大核心特性,其中CLI是Spring Boot的可選特性,雖然它功能強大,但也引入了一套不太常規的開發模型,因而這個系列的文章僅關註其它3種特性。如文章標題,本文是這個系列的第一部分,將為你打開Spring Boot的大門,重點為你剖析其啟動流程以及自動配置實現原理。要掌握這部分核心內容,理解一些Spring框架的基礎知識,將會讓你事半功倍。
一、拋磚引玉:探索Spring IoC容器
如果有看過 SpringApplication.run()方法的源碼,Spring Boot冗長無比的啟動流程一定會讓你抓狂,透過現象看本質,SpringApplication只是將一個典型的Spring應用的啟動流程進行了擴展,因此,透徹理解Spring容器是打開Spring Boot大門的一把鑰匙。
1.1、Spring IoC容器
可以把Spring IoC容器比作一間餐館,當你來到餐館,通常會直接招呼服務員:點菜!至於菜的原料是什麽?如何用原料把菜做出來?可能你根本就不關心。IoC容器也是一樣,你只需要告訴它需要某個bean,它就把對應的實例(instance)扔給你,至於這個bean是否依賴其他組件,怎樣完成它的初始化,根本就不需要你關心。
作為餐館,想要做出菜肴,得知道菜的原料和菜譜,同樣地,IoC容器想要管理各個業務對象以及它們之間的依賴關系,需要通過某種途徑來記錄和管理這些信息。 BeanDefinition對象就承擔了這個責任:容器中的每一個bean都會有一個對應的BeanDefinition實例,該實例負責保存bean對象的所有必要信息,包括bean對象的class類型、是否是抽象類、構造方法和參數、其它屬性等等。當客戶端向容器請求相應對象時,容器就會通過這些信息為客戶端返回一個完整可用的bean實例。
原材料已經準備好(把BeanDefinition看著原料),開始做菜吧,等等,你還需要一份菜譜, BeanDefinitionRegistry和 BeanFactory就是這份菜譜,BeanDefinitionRegistry抽象出bean的註冊邏輯,而BeanFactory則抽象出了bean的管理邏輯,而各個BeanFactory的實現類就具體承擔了bean的註冊以及管理工作。它們之間的關系就如下圖:
技術分享圖片
BeanFactory、BeanDefinitionRegistry關系圖
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作為一個比較通用的BeanFactory實現,它同時也實現了BeanDefinitionRegistry接口,因此它就承擔了Bean的註冊管理工作。從圖中也可以看出,BeanFactory接口中主要包含getBean、containBean、getType、getAliases等管理bean的方法,而BeanDefinitionRegistry接口則包含registerBeanDefinition、removeBeanDefinition、getBeanDefinition等註冊管理BeanDefinition的方法。
下面通過一段簡單的代碼來模擬BeanFactory底層是如何工作的:
技術分享圖片
這段代碼僅為了說明BeanFactory底層的大致工作流程,實際情況會更加復雜,比如bean之間的依賴關系可能定義在外部配置文件(XML/Properties)中、也可能是註解方式。Spring IoC容器的整個工作流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①、容器啟動階段
容器啟動時,會通過某種途徑加載 ConfigurationMetaData。除了代碼方式比較直接外,在大部分情況下,容器需要依賴某些工具類,比如: BeanDefinitionReader,BeanDefinitionReader會對加載的 ConfigurationMetaData進行解析和分析,並將分析後的信息組裝為相應的BeanDefinition,最後把這些保存了bean定義的BeanDefinition,註冊到相應的BeanDefinitionRegistry,這樣容器的啟動工作就完成了。這個階段主要完成一些準備性工作,更側重於bean對象管理信息的收集,當然一些驗證性或者輔助性的工作也在這一階段完成。
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吧,過往,所有的bean都定義在XML配置文件中,下面的代碼將模擬BeanFactory如何從配置文件中加載bean的定義以及依賴關系:
技術分享圖片
②、Bean的實例化階段
經過第一階段,所有bean定義都通過BeanDefinition的方式註冊到BeanDefinitionRegistry中,當某個請求通過容器的getBean方法請求某個對象,或者因為依賴關系容器需要隱式的調用getBean時,就會觸發第二階段的活動:容器會首先檢查所請求的對象之前是否已經實例化完成。如果沒有,則會根據註冊的BeanDefinition所提供的信息實例化被請求對象,並為其註入依賴。當該對象裝配完畢後,容器會立即將其返回給請求方法使用。
BeanFactory只是Spring IoC容器的一種實現,如果沒有特殊指定,它采用采用延遲初始化策略:只有當訪問容器中的某個對象時,才對該對象進行初始化和依賴註入操作。而在實際場景下,我們更多的使用另外一種類型的容器: ApplicationContext,它構建在BeanFactory之上,屬於更高級的容器,除了具有BeanFactory的所有能力之外,還提供對事件監聽機制以及國際化的支持等。它管理的bean,在容器啟動時全部完成初始化和依賴註入操作。
1.2、Spring容器擴展機制
IoC容器負責管理容器中所有bean的生命周期,而在bean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Spring提供了不同的擴展點來改變bean的命運。在容器的啟動階段,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允許我們在容器實例化相應對象之前,對註冊到容器的BeanDefinition所保存的信息做一些額外的操作,比如修改bean定義的某些屬性或者增加其他信息等。
如果要自定義擴展類,通常需要實現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config.BeanFactoryPostProcessor接口,與此同時,因為容器中可能有多個BeanFactoryPostProcessor,可能還需要實現 org.springframework.core.Ordered接口,以保證BeanFactoryPostProcessor按照順序執行。Spring提供了為數不多的BeanFactoryPostProcessor實現,我們以 PropertyPlaceholderConfigurer來說明其大致的工作流程。
在Spring項目的XML配置文件中,經常可以看到許多配置項的值使用占位符,而將占位符所代表的值單獨配置到獨立的properties文件,這樣可以將散落在不同XML文件中的配置集中管理,而且也方便運維根據不同的環境進行配置不同的值。這個非常實用的功能就是由PropertyPlaceholderConfigurer負責實現的。
根據前文,當BeanFactory在第一階段加載完所有配置信息時,BeanFactory中保存的對象的屬性還是以占位符方式存在的,比如 ${jdbc.mysql.url}。當PropertyPlaceholderConfigurer作為BeanFactoryPostProcessor被應用時,它會使用properties配置文件中的值來替換相應的BeanDefinition中占位符所表示的屬性值。當需要實例化bean時,bean定義中的屬性值就已經被替換成我們配置的值。當然其實現比上面描述的要復雜一些,這裏僅說明其大致工作原理,更詳細的實現可以參考其源碼。
與之相似的,還有 BeanPostProcessor,其存在於對象實例化階段。跟BeanFactoryPostProcessor類似,它會處理容器內所有符合條件並且已經實例化後的對象。簡單的對比,BeanFactoryPostProcessor處理bean的定義,而BeanPostProcessor則處理bean完成實例化後的對象。BeanPostProcessor定義了兩個接口:
技術分享圖片
為了理解這兩個方法執行的時機,簡單的了解下bean的整個生命周期:
技術分享圖片
Bean的實例化過程
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方法與 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分別對應圖中前置處理和後置處理兩個步驟將執行的方法。這兩個方法中都傳入了bean對象實例的引用,為擴展容器的對象實例化過程提供了很大便利,在這兒幾乎可以對傳入的實例執行任何操作。註解、AOP等功能的實現均大量使用了 BeanPostProcessor,比如有一個自定義註解,你完全可以實現BeanPostProcessor的接口,在其中判斷bean對象的腦袋上是否有該註解,如果有,你可以對這個bean實例執行任何操作,想想是不是非常的簡單?
再來看一個更常見的例子,在Spring中經常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Aware接口,其作用就是在對象實例化完成以後將Aware接口定義中規定的依賴註入到當前實例中。比如最常見的 ApplicationContextAware接口,實現了這個接口的類都可以獲取到一個ApplicationContext對象。當容器中每個對象的實例化過程走到BeanPostProcessor前置處理這一步時,容器會檢測到之前註冊到容器的ApplicationContextAwareProcessor,然後就會調用其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方法,檢查並設置Aware相關依賴。看看代碼吧,是不是很簡單:

技術分享圖片
最後總結一下,本小節內容和你一起回顧了Spring容器的部分核心內容,限於篇幅不能寫更多,但理解這部分內容,足以讓您輕松理解Spring Boot的啟動原理,如果在後續的學習過程中遇到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再回過頭來看看Spring的核心知識,也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許Spring Boot的中文資料很少,但Spring的中文資料和書籍有太多太多,總有東西能給你啟發。
二、夯實基礎:JavaConfig與常見Annotation
2.1、JavaConfig
我們知道 bean是Spring IOC中非常核心的概念,Spring容器負責bean的生命周期的管理。在最初,Spring使用XML配置文件的方式來描述bean的定義以及相互間的依賴關系,但隨著Spring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對這種方式表示不滿,因為Spring項目的所有業務類均以bean的形式配置在XML文件中,造成了大量的XML文件,使項目變得復雜且難以管理。
後來,基於純Java Annotation依賴註入框架 Guice出世,其性能明顯優於采用XML方式的Spring,甚至有部分人認為, Guice可以完全取代Spring( Guice僅是一個輕量級IOC框架,取代Spring還差的挺遠)。正是這樣的危機感,促使Spring及社區推出並持續完善了 JavaConfig子項目,它基於Java代碼和Annotation註解來描述bean之間的依賴綁定關系。比如,下面是使用XML配置方式來描述bean的定義:
技術分享圖片
而基於JavaConfig的配置形式是這樣的:
技術分享圖片
如果兩個bean之間有依賴關系的話,在XML配置中應該是這樣:
技術分享圖片
而在JavaConfig中則是這樣:
技術分享圖片
你可能註意到這個示例中,有兩個bean都依賴於dependencyService,也就是說當初始化bookService時會調用 dependencyService(),在初始化otherService時也會調用 dependencyService(),那麽問題來了?這時候IOC容器中是有一個dependencyService實例還是兩個?這個問題留著大家思考吧,這裏不再贅述。2.2、@ComponentScan
br/>2.2、@ComponentScan
br/>2.3、@Import
技術分享圖片
現在有另外一個配置類,比如: MoonUserConfiguration,這個配置類中有一個bean依賴於MoonBookConfiguration中的bookService,如何將這兩個bean組合在一起?借助 @Import即可:
技術分享圖片
需要註意的是,在4.2之前, @Import註解只支持導入配置類,但是在4.2之後,它支持導入普通類,並將這個類作為一個bean的定義註冊到IOC容器中。2.4、@Conditional
br/>2.4、@Conditional
在Spring裏可以很方便的編寫你自己的條件類,所要做的就是實現 Condition接口,並覆蓋它的 matches()方法。舉個例子,下面的簡單條件類表示只有在 Classpath裏存在 JdbcTemplate類時才生效:

技術分享圖片
當你用Java來聲明bean的時候,可以使用這個自定義條件類:
技術分享圖片
這個例子中只有當 JdbcTemplateCondition類的條件成立時才會創建MyService這個bean。也就是說MyService這bean的創建條件是 classpath裏面包含 JdbcTemplate,否則這個bean的聲明就會被忽略掉。
SpringBoot定義了很多有趣的條件,並把他們運用到了配置類上,這些配置類構成了 SpringBoot的自動配置的基礎。 SpringBoot運用條件化配置的方法是:定義多個特殊的條件化註解,並將它們用到配置類上。下面列出了 SpringBoot提供的部分條件化註解:

技術分享圖片2.5、@ConfigurationProperties與@EnableConfigurationProperties
br/>2.5、@ConfigurationProperties與@EnableConfigurationProperties
技術分享圖片
使用 @Value註解註入的屬性通常都比較簡單,如果同一個配置在多個地方使用,也存在不方便維護的問題(考慮下,如果有幾十個地方在使用某個配置,而現在你想改下名字,你改怎麽做?)。對於更為復雜的配置,Spring Boot提供了更優雅的實現方式,那就是 @ConfigurationProperties註解。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方式來改寫上面的代碼:![](https://s1.51cto.com/images/blog/201903/30/963017ff82040a5d451e656890c5a7df.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size_16,text_QDUxQ1RP5Y2a5a6i,color_FFFFFF,t_100,g_se,x_10,y_10,shadow_90,type_ZmFuZ3poZW5naGVpdGk=)
@ConfigurationProperties對於更為復雜的配置,處理起來也是得心應手,比如有如下配置文件:
br/>![](https://s1.51cto.com/images/blog/201903/30/963017ff82040a5d451e656890c5a7df.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size_16,text_QDUxQ1RP5Y2a5a6i,color_FFFFFF,t_100,g_se,x_10,y_10,shadow_90,type_ZmFuZ3poZW5naGVpdGk=)
@ConfigurationProperties對於更為復雜的配置,處理起來也是得心應手,比如有如下配置文件:

可以定義如下配置類來接收這些屬性
技術分享圖片
@EnableConfigurationProperties註解表示對 @ConfigurationProperties的內嵌支持,默認會將對應Properties Class作為bean註入的IOC容器中,即在相應的Properties類上不用加 @Component註解。
三、削鐵如泥:SpringFactoriesLoader詳解
JVM提供了3種類加載器: BootstrapClassLoader、 ExtClassLoader、 AppClassLoader分別加載Java核心類庫、擴展類庫以及應用的類路徑( CLASSPATH)下的類庫。JVM通過雙親委派模型進行類的加載,我們也可以通過繼承 java.lang.classloader實現自己的類加載器。
何為雙親委派模型?當一個類加載器收到類加載任務時,會先交給自己的父加載器去完成,因此最終加載任務都會傳遞到最頂層的BootstrapClassLoader,只有當父加載器無法完成加載任務時,才會嘗試自己來加載。
采用雙親委派模型的一個好處是保證使用不同類加載器最終得到的都是同一個對象,這樣就可以保證Java 核心庫的類型安全,比如,加載位於rt.jar包中的 java.lang.Object類,不管是哪個加載器加載這個類,最終都是委托給頂層的BootstrapClassLoader來加載的,這樣就可以保證任何的類加載器最終得到的都是同樣一個Object對象。查看ClassLoader的源碼,對雙親委派模型會有更直觀的認識:

技術分享圖片
但雙親委派模型並不能解決所有的類加載器問題,比如,Java 提供了很多服務提供者接口( ServiceProviderInterface,SPI),允許第三方為這些接口提供實現。常見的 SPI 有 JDBC、JNDI、JAXP 等,這些SPI的接口由核心類庫提供,卻由第三方實現,這樣就存在一個問題:SPI 的接口是 Java 核心庫的一部分,是由BootstrapClassLoader加載的;SPI實現的Java類一般是由AppClassLoader來加載的。BootstrapClassLoader是無法找到 SPI 的實現類的,因為它只加載Java的核心庫。它也不能代理給AppClassLoader,因為它是最頂層的類加載器。也就是說,雙親委派模型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線程上下文類加載器( ContextClassLoader)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從名稱上看,可能會誤解為它是一種新的類加載器,實際上,它僅僅是Thread類的一個變量而已,可以通過 setContextClassLoader(ClassLoadercl)和 getContextClassLoader()來設置和獲取該對象。如果不做任何的設置,Java應用的線程的上下文類加載器默認就是AppClassLoader。在核心類庫使用SPI接口時,傳遞的類加載器使用線程上下文類加載器,就可以成功的加載到SPI實現的類。線程上下文類加載器在很多SPI的實現中都會用到。但在JDBC中,你可能會看到一種更直接的實現方式,比如,JDBC驅動管理 java.sql.Driver中的 loadInitialDrivers()方法中,你可以直接看到JDK是如何加載驅動的:

技術分享圖片
其實講解線程上下文類加載器,最主要是讓大家在看到 Thread.currentThread().getClassLoader()和 Thread.currentThread().getContextClassLoader()時不會一臉懵逼,這兩者除了在許多底層框架中取得的ClassLoader可能會有所不同外,其他大多數業務場景下都是一樣的,大家只要知道它是為了解決什麽問題而存在的即可。
類加載器除了加載class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功能,就是加載資源,它可以從jar包中讀取任何資源文件,比如, ClassLoader.getResources(Stringname)方法就是用於讀取jar包中的資源文件,其代碼如下:
技術分享圖片
是不是覺得有點眼熟,不錯,它的邏輯其實跟類加載的邏輯是一樣的,首先判斷父類加載器是否為空,不為空則委托父類加載器執行資源查找任務,直到BootstrapClassLoader,最後才輪到自己查找。而不同的類加載器負責掃描不同路徑下的jar包,就如同加載class一樣,最後會掃描所有的jar包,找到符合條件的資源文件。
類加載器的 findResources(name)方法會遍歷其負責加載的所有jar包,找到jar包中名稱為name的資源文件,這裏的資源可以是任何文件,甚至是.class文件,比如下面的示例,用於查找Array.class文件:

技術分享圖片
運行後可以得到如下結果:
技術分享圖片
根據資源文件的URL,可以構造相應的文件來讀取資源內容。
看到這裏,你可能會感到挺奇怪的,你不是要詳解 SpringFactoriesLoader嗎?上來講了一堆ClassLoader是幾個意思?看下它的源碼你就知道了:

技術分享圖片
有了前面關於ClassLoader的知識,再來理解這段代碼,是不是感覺豁然開朗:從 CLASSPATH下的每個Jar包中搜尋所有 META-INF/spring.factories配置文件,然後將解析properties文件,找到指定名稱的配置後返回。需要註意的是,其實這裏不僅僅是會去ClassPath路徑下查找,會掃描所有路徑下的Jar包,只不過這個文件只會在Classpath下的jar包中。來簡單看下 spring.factories文件的內容吧:
技術分享圖片
執行 loadFactoryNames(EnableAutoConfiguration.class,classLoader)後,得到對應的一組 @Configuration類,我們就可以通過反射實例化這些類然後註入到IOC容器中,最後容器裏就有了一系列標註了 @Configuration的JavaConfig形式的配置類。
這就是 SpringFactoriesLoader,它本質上屬於Spring框架私有的一種擴展方案,類似於SPI,Spring Boot在Spring基礎上的很多核心功能都是基於此,希望大家可以理解。
四、另一件武器:Spring容器的事件監聽機制
過去,事件監聽機制多用於圖形界面編程,比如:點擊按鈕、在文本框輸入內容等操作被稱為事件,而當事件觸發時,應用程序作出一定的響應則表示應用監聽了這個事件,而在服務器端,事件的監聽機制更多的用於異步通知以及監控和異常處理。Java提供了實現事件監聽機制的兩個基礎類:自定義事件類型擴展自 java.util.EventObject、事件的監聽器擴展自 java.util.EventListener。來看一個簡單的實例:簡單的監控一個方法的耗時。
首先定義事件類型,通常的做法是擴展EventObject,隨著事件的發生,相應的狀態通常都封裝在此類中:
技術分享圖片

事件發布之後,相應的監聽器即可對該類型的事件進行處理,我們可以在方法開始執行之前發布一個begin事件,在方法執行結束之後發布一個end事件,相應地,事件監聽器需要提供方法對這兩種情況下接收到的事件進行處理:
技術分享圖片
事件監聽器接口針對不同的事件發布實際提供相應的處理方法定義,最重要的是,其方法只接收MethodMonitorEvent參數,說明這個監聽器類只負責監聽器對應的事件並進行處理。有了事件和監聽器,剩下的就是發布事件,然後讓相應的監聽器監聽並處理。通常情況,我們會有一個事件發布者,它本身作為事件源,在合適的時機,將相應的事件發布給對應的事件監聽器:
技術分享圖片
對於事件發布者(事件源)通常需要關註兩點:
在合適的時機發布事件。此例中的methodMonitor()方法是事件發布的源頭,其在方法執行之前和結束之後兩個時間點發布MethodMonitorEvent事件,每個時間點發布的事件都會傳給相應的監聽器進行處理。在具體實現時需要註意的是,事件發布是順序執行,為了不影響處理性能,事件監聽器的處理邏輯應盡量簡單。
事件監聽器的管理。publisher類中提供了事件監聽器的註冊與移除方法,這樣客戶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需要註冊新的監聽器或者移除某個監聽器。如果這裏沒有提供remove方法,那麽註冊的監聽器示例將一直被MethodMonitorEventPublisher引用,即使已經廢棄不用了,也依然在發布者的監聽器列表中,這會導致隱性的內存泄漏。
Spring容器內的事件監聽機制
Spring的ApplicationContext容器內部中的所有事件類型均繼承自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ationEvent,容器中的所有監聽器都實現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Listener接口,並且以bean的形式註冊在容器中。一旦在容器內發布ApplicationEvent及其子類型的事件,註冊到容器的ApplicationListener就會對這些事件進行處理。
你應該已經猜到是怎麽回事了。
ApplicationEvent繼承自EventObject,Spring提供了一些默認的實現,比如: ContextClosedEvent表示容器在即將關閉時發布的事件類型, ContextRefreshedEvent表示容器在初始化或者刷新的時候發布的事件類型......
容器內部使用ApplicationListener作為事件監聽器接口定義,它繼承自EventListener。ApplicationContext容器在啟動時,會自動識別並加載EventListener類型的bean,一旦容器內有事件發布,將通知這些註冊到容器的EventListener。
ApplicationContext接口繼承了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接口,該接口提供了 voidpublishEvent(ApplicationEventevent)方法定義,不難看出,ApplicationContext容器擔當的就是事件發布者的角色。如果有興趣可以查看 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publishEvent(ApplicationEventevent)方法的源碼:ApplicationContext將事件的發布以及監聽器的管理工作委托給 ApplicationEventMulticaster接口的實現類。在容器啟動時,會檢查容器內是否存在名為applicationEventMulticaster的ApplicationEventMulticaster對象實例。如果有就使用其提供的實現,沒有就默認初始化一個SimpleApplicationEventMulticaster作為實現。
最後,如果我們業務需要在容器內部發布事件,只需要為其註入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依賴即可:實現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Aware接口或者ApplicationContextAware接口(Aware接口相關內容請回顧上文)。
五、出神入化:揭秘自動配置原理
典型的Spring Boot應用的啟動類一般均位於 src/main/java根路徑下,比如 MoonApplication類:

技術分享圖片
其中 @SpringBootApplication開啟組件掃描和自動配置,而 SpringApplication.run則負責啟動引導應用程序。 @SpringBootApplication是一個復合 Annotation,它將三個有用的註解組合在一起:
技術分享圖片
@SpringBootConfiguration就是 @Configuration,它是Spring框架的註解,標明該類是一個 JavaConfig配置類。而 @ComponentScan啟用組件掃描,前文已經詳細講解過,這裏著重關註 @EnableAutoConfiguration。
@EnableAutoConfiguration註解表示開啟Spring Boot自動配置功能,Spring Boot會根據應用的依賴、自定義的bean、classpath下有沒有某個類 等等因素來猜測你需要的bean,然後註冊到IOC容器中。那 @EnableAutoConfiguration是如何推算出你的需求?首先看下它的定義:
技術分享圖片
![]你的關註點應該在 @Import(EnableAutoConfigurationImportSelector.class)上了,前文說過, @Import註解用於導入類,並將這個類作為一個bean的定義註冊到容器中,這裏它將把 EnableAutoConfigurationImportSelector作為bean註入到容器中,而這個類會將所有符合條件的@Configuration配置都加載到容器中,看看它的代碼:
技術分享圖片
![]這個類會掃描所有的jar包,將所有符合條件的@Configuration配置類註入的容器中,何為符合條件,看看 META-INF/spring.factories的文件內容:
技術分享圖片
以 DataSourceAutoConfiguration為例,看看Spring Boot是如何自動配置的:![](https://s1.51cto.com/images/blog/201903/30/7e1cfe3ede9ca458db9136460a3474c4.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size_16,text_QDUxQ1RP5Y2a5a6i,color_FFFFFF,t_100,g_se,x_10,y_10,shadow_90,type_ZmFuZ3poZW5naGVpdGk=)
分別說一說:
@ConditionalOnClass({DataSource.class,EmbeddedDatabaseType.class}):當Classpath中存在DataSource或者EmbeddedDatabaseType類時才啟用這個配置,否則這個配置將被忽略。
br/>![](https://s1.51cto.com/images/blog/201903/30/7e1cfe3ede9ca458db9136460a3474c4.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size_16,text_QDUxQ1RP5Y2a5a6i,color_FFFFFF,t_100,g_se,x_10,y_10,shadow_90,type_ZmFuZ3poZW5naGVpdGk=)
分別說一說:
@ConditionalOnClass({DataSource.class,EmbeddedDatabaseType.class}):當Classpath中存在DataSource或者EmbeddedDatabaseType類時才啟用這個配置,否則這個配置將被忽略。

技術分享圖片
@Import({ Registrar.class, DataSourcePoolMetadataProvidersConfiguration.class }):導入其他額外的配置,就以DataSourcePoolMetadataProvidersConfiguration為例吧:
技術分享圖片
DataSourcePoolMetadataProvidersConfiguration是數據庫連接池提供者的一個配置類,即Classpath中存在 org.apache.tomcat.jdbc.pool.DataSource.class,則使用tomcat-jdbc連接池,如果Classpath中存在 HikariDataSource.class則使用Hikari連接池。
這裏僅描述了DataSourceAutoConfiguration的冰山一角,但足以說明Spring Boot如何利用條件話配置來實現自動配置的。回顧一下, @EnableAutoConfiguration中導入了EnableAutoConfigurationImportSelector類,而這個類的 selectImports()通過SpringFactoriesLoader得到了大量的配置類,而每一個配置類則根據條件化配置來做出決策,以實現自動配置。
整個流程很清晰,但漏了一個大問題:
EnableAutoConfigurationImportSelector.selectImports()是何時執行的?其實這個方法會在容器啟動過程中執行: 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refresh(),更多的細節在下一小節中說明。
六、啟動引導:Spring Boot應用啟動的秘密
6.1 SpringApplication初始化
SpringBoot整個啟動流程分為兩個步驟:初始化一個SpringApplication對象、執行該對象的run方法。看下SpringApplication的初始化流程,SpringApplication的構造方法中調用initialize(Object[] sources)方法,其代碼如下:

技術分享圖片
初始化流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通過SpringFactoriesLoader找到 spring.factories文件中配置的 ApplicationContextInitializer和 ApplicationListener兩個接口的實現類名稱,以便後期構造相應的實例。 ApplicationContextInitializer的主要目的是在 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做refresh之前,對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實例做進一步的設置或處理。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繼承自ApplicationContext,其主要提供了對ApplicationContext進行設置的能力。
實現一個ApplicationContextInitializer非常簡單,因為它只有一個方法,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沒有必要自定義一個ApplicationContextInitializer,即便是Spring Boot框架,它默認也只是註冊了兩個實現,畢竟Spring的容器已經非常成熟和穩定,你沒有必要來改變它。
而 ApplicationListener的目的就沒什麽好說的了,它是Spring框架對Java事件監聽機制的一種框架實現,具體內容在前文Spring事件監聽機制這個小節有詳細講解。這裏主要說說,如果你想為Spring Boot應用添加監聽器,該如何實現?
Spring Boot提供兩種方式來添加自定義監聽器:
通過 SpringApplication.addListeners(ApplicationListener<?>...listeners)或者 SpringApplication.setListeners(Collection<?extendsApplicationListener<?>>listeners)兩個方法來添加一個或者多個自定義監聽器
既然SpringApplication的初始化流程中已經從 spring.factories中獲取到 ApplicationListener的實現類,那麽我們直接在自己的jar包的 META-INF/spring.factories文件中新增配置即可:

技術分享圖片
關於SpringApplication的初始化,我們就說這麽多。
6.2 Spring Boot啟動流程
Spring Boot應用的整個啟動流程都封裝在SpringApplication.run方法中,其整個流程真的是太長太長了,但本質上就是在Spring容器啟動的基礎上做了大量的擴展,按照這個思路來看看源碼:
技術分享圖片
① 通過SpringFactoriesLoader查找並加載所有的 SpringApplicationRunListeners,通過調用starting()方法通知所有的SpringApplicationRunListeners:應用開始啟動了。SpringApplicationRunListeners其本質上就是一個事件發布者,它在SpringBoot應用啟動的不同時間點發布不同應用事件類型(ApplicationEvent),如果有哪些事件監聽者(ApplicationListener)對這些事件感興趣,則可以接收並且處理。還記得初始化流程中,SpringApplication加載了一系列ApplicationListener嗎?這個啟動流程中沒有發現有發布事件的代碼,其實都已經在SpringApplicationRunListeners這兒實現了。
簡單的分析一下其實現流程,首先看下SpringApplicationRunListener的源碼:
技術分享圖片
SpringApplicationRunListener只有一個實現類: EventPublishingRunListener。①處的代碼只會獲取到一個EventPublishingRunListener的實例,我們來看看starting()方法的內容:
技術分享圖片
順著這個邏輯,你可以在②處的 prepareEnvironment()方法的源碼中找到 listeners.environmentPrepared(environment);即SpringApplicationRunListener接口的第二個方法,那不出你所料, environmentPrepared()又發布了另外一個事件 ApplicationEnvironmentPreparedEvent。接下來會發生什麽,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② 創建並配置當前應用將要使用的 Environment,Environment用於描述應用程序當前的運行環境,其抽象了兩個方面的內容:配置文件(profile)和屬性(properties),開發經驗豐富的同學對這兩個東西一定不會陌生:不同的環境(eg:生產環境、預發布環境)可以使用不同的配置文件,而屬性則可以從配置文件、環境變量、命令行參數等來源獲取。因此,當Environment準備好後,在整個應用的任何時候,都可以從Environment中獲取資源。
總結起來,②處的兩句代碼,主要完成以下幾件事:
判斷Environment是否存在,不存在就創建(如果是web項目就創建 StandardServletEnvironment,否則創建 StandardEnvironment)
配置Environment:配置profile以及properties
調用SpringApplicationRunListener的 environmentPrepared()方法,通知事件監聽者:應用的Environment已經準備好
③、SpringBoot應用在啟動時會輸出這樣的東西:

技術分享圖片
如果想把這個東西改成自己的塗鴉,你可以研究以下Banner的實現,這個任務就留給你們吧。
④、根據是否是web項目,來創建不同的ApplicationContext容器。
⑤、創建一系列 FailureAnalyzer,創建流程依然是通過SpringFactoriesLoader獲取到所有實現FailureAnalyzer接口的class,然後在創建對應的實例。FailureAnalyzer用於分析故障並提供相關診斷信息。
⑥、初始化ApplicationContext,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將準備好的Environment設置給ApplicationContext
遍歷調用所有的ApplicationContextInitializer的 initialize()方法來對已經創建好的ApplicationContext進行進一步的處理
調用SpringApplicationRunListener的 contextPrepared()方法,通知所有的監聽者:ApplicationContext已經準備完畢
將所有的bean加載到容器中
調用SpringApplicationRunListener的 contextLoaded()方法,通知所有的監聽者:ApplicationContext已經裝載完畢
⑦、調用ApplicationContext的 refresh()方法,完成IoC容器可用的最後一道工序。從名字上理解為刷新容器,那何為刷新?就是插手容器的啟動,聯系一下第一小節的內容。那如何刷新呢?且看下面代碼:

技術分享圖片
看看這個方法的實現:
技術分享圖片
獲取到所有的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來對容器做一些額外的操作。BeanFactoryPostProcessor允許我們在容器實例化相應對象之前,對註冊到容器的BeanDefinition所保存的信息做一些額外的操作。這裏的getBeanFactoryPostProcessors()方法可以獲取到3個Processor:

技術分享圖片
不是有那麽多BeanFactoryPostProcessor的實現類,為什麽這兒只有這3個?因為在初始化流程獲取到的各種ApplicationContextInitializer和ApplicationListener中,只有上文3個做了類似於如下操作:

技術分享圖片
然後你就可以進入到 PostProcessorRegistrationDelegate.invokeBeanFactoryPostProcessors()方法了,這個方法除了會遍歷上面的3個BeanFactoryPostProcessor處理外,還會獲取類型為 BeanDefinitionRegistryPostProcessor的bean: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internalConfigurationAnnotationProcessor,對應的Class為 ConfigurationClassPostProcessor。 ConfigurationClassPostProcessor用於解析處理各種註解,包括:@Configuration、@ComponentScan、@Import、@PropertySource、@ImportResource、@Bean。當處理 @import註解的時候,就會調用<自動配置>這一小節中的 EnableAutoConfigurationImportSelector.selectImports()來完成自動配置功能。其他的這裏不再多講,如果你有興趣,可以查閱參考資料6。
⑧、查找當前context中是否註冊有CommandLineRunner和ApplicationRunner,如果有則遍歷執行它們。
⑨、執行所有SpringApplicationRunListener的finished()方法。
這就是Spring Boot的整個啟動流程,其核心就是在Spring容器初始化並啟動的基礎上加入各種擴展點,這些擴展點包括:ApplicationContextInitializer、ApplicationListener以及各種BeanFactoryPostProcessor等等。你對整個流程的細節不必太過關註,甚至沒弄明白也沒有關系,你只要理解這些擴展點是在何時如何工作的,能讓它們為你所用即可。
整個啟動流程確實非常復雜,可以查詢參考資料中的部分章節和內容,對照著源碼,多看看,我想最終你都能弄清楚的。言而總之,Spring才是核心,理解清楚Spring容器的啟動流程,那Spring Boot啟動流程就不在話下了
歡迎工作一到五年的Java工程師朋友們加入Java架構師:697558955
群內提供免費的Java架構學習資料(裏面有高可用、高並發、高性能及分布式、Jvm性能調優、Spring源碼,MyBatis,Netty,Redis,Kafka,Mysql,Zookeeper,Tomcat,Docker,Dubbo,Nginx等多個知識點的架構資料)合理利用自己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來學習提升自己,不要再用"沒有時間“來掩飾自己思想上的懶惰!趁年輕,使勁拼,給未來的自己一個交代!

阿裏P7給你一份超詳細 Spring Boot 知識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