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Go語言異常處理defer\panic\recover

Go語言異常處理defer\panic\recover

Go語言異常處理defer\panic\recover


Go語言追求簡潔優雅,所以,Go語言不支援傳統的 try…catch…finally 這種異常,因為Go語言的設計者們認為,將異常與控制結構混在一起會很容易使得程式碼變得混亂。因為開發者很容易濫用異常,甚至一個小小的錯誤都丟擲一個異常。在Go語言中,使用多值返回來返回錯誤。不要用異常代替錯誤,更不要用來控制流程。在極個別的情況下,也就是說,遇到真正的異常的情況下(比如除數為 0了)。才使用Go中引入的Exception處理:defer, panic, recover。

這幾個異常的使用場景可以這麼簡單描述:Go中可以丟擲一個panic的異常,然後在defer中通過recover捕獲這個異常,然後正常處理。

例子程式碼: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defer func(){ // 必須要先宣告defer,否則不能捕獲到panic異常

        fmt.Println("c")

        if err:=recover();err!=nil{

            fmt.Println(err) // 這裡的err其實就是panic傳入的內容,55

        }

        fmt.Println("d")

    }()

    f()

}

 

func f(){

    fmt.Println("a")

    panic(55)

    fmt.Println("b")

    fmt.Println("f")

}

輸出結果:

a
c
d
exit code 0, process exited normally.

defer


defer 英文原意: vi. 推遲;延期;服從 vt. 使推遲;使延期。

defer的思想類似於C++中的解構函式,不過Go語言中“析構”的不是物件,而是函式,defer就是用來新增函式結束時執行的語句。注意這裡強調的是新增,而不是指定,因為不同於C++中的解構函式是靜態的,Go中的defer是動態的。

func f() (result int) {
  defer func() {
    result++
  }()
  return 0
}

上面的函式就返回0了,因為還沒來得及新增defer的東西,函式就返回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defer可以多次,這樣形成一個defer棧,後defer的語句在函式返回時將先被呼叫。

panic


panic 英文原意:n. 恐慌,驚慌;大恐慌 adj. 恐慌的;沒有理由的 vt. 使恐慌 vi. 十分驚慌

panic 是用來表示非常嚴重的不可恢復的錯誤的。在Go語言中這是一個內建函式,接收一個interface{}型別的值(也就是任何值了)作為引數。panic 的作用就像我們平常接觸的異常。不過Go可沒有try…catch,所以,panic一般會導致程式掛掉(除非recover)。所以,Go語言中的異常,那真的是異常了。你可以試試,呼叫panic看看,程式立馬掛掉,然後Go執行時會打印出呼叫棧。

但是,關鍵的一點是,即使函式執行的時候 panic了,函式不往下走了,執行時並不是立刻向上傳遞panic,而是到defer那,等defer的東西都跑完了,panic再向上傳遞。所以這時候 defer 有點類似 try-catch-finally 中的 finally。

panic就是這麼簡單。丟擲個真正意義上的異常。

recover


recover 英文原意: vt. 恢復;彌補;重新獲得 vi. 恢復;勝訴;重新得球 n. 還原至預備姿勢

上面說到,panic的函式並不會立刻返回,而是先defer,再返回。這時候(defer的時候),如果有辦法將panic捕獲到,並阻止panic傳遞,那就異常的處理機制就完善了。

Go語言提供了recover內建函式,前面提到,一旦panic,邏輯就會走到defer那,那我們就在defer那等著,呼叫recover函式將會捕獲到當前的panic(如果有的話),被捕獲到的panic就不會向上傳遞了,於是,世界恢復了和平。你可以幹你想幹的事情了。

不過要注意的是,recover之後,邏輯並不會恢復到panic那個點去,函式還是會在defer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