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生成樹協議(STP)

生成樹協議(STP)

接收 發送 來看 col 算法 啟用 一個 重新 還要

在企業的網絡設計中,一般都會設計具有冗余的拓補結構。因為單一的鏈路會導致單點故障,提高故障發生的概率。越是大型的網絡,對冗余性要求越高。但是,當網絡具有冗余性之後,就會產生一些問題,比如:
1.廣播風暴
技術分享圖片
當廣播幀經過交換機時,交換機就會以指數的形式生成廣播幀(交換機從除收到該廣播幀之外的所有端口轉發廣播幀)。這種廣播幀會越來越多,最後形成廣播風暴,導致網絡癱瘓。
這種廣播風暴只有在物理環路消失時才可能停止。
2.多幀復制
技術分享圖片
指單播的數據幀被多次復制傳送到接受端,很多協議都只需要每次傳輸一個副本。多幀復制會造成接收端收到數據幀的多個副本,不僅浪費接收端的主機資源,而且會導致上層協議在處理這些數據幀時無法選擇,嚴重時還可能導致不可恢復的錯誤。
3.MAC地址表紊亂
技術分享圖片
會導致交換機通過兩個接口學到相同的MAC地址,從而導致MAC地址表紊亂,影響數據包的轉發。
雖然冗余鏈路會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環形的物理線路能夠為網絡提供備份線路,增強網絡的可靠性,這在網絡設計中是必要的。因此,就需要一種解決方法,一方面能夠保證網絡的可靠性,另一方面還要解決因為冗余鏈路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STP就是用來解決這個問題的。STP並不是斷掉物理環路,而是在邏輯上斷開環路,防止冗余鏈路的一些問題的發生。
STP(生成樹協議)就是把一個環形的結構改變成一個樹形的結構。
STP就是用來將物理上存在環路的網絡,通過一種算法,在邏輯上阻塞一些端口來生成一個邏輯上的樹形結構。
技術分享圖片
技術分享圖片
對於三臺交換機構成環路的網絡,在使用STP後,交換機SW2與SW3連接在鏈路上的一個端口被邏輯上阻塞,也就是這條線路不能傳輸數據了,當正常通信的線路發生故障時,被邏輯阻塞的線路將重新被激活,使得數據能從這條線上正常傳輸數據。
STP運行STA(生成樹算法)的過程很復雜。大致分為三個步驟:
1.選擇根網橋(交換機)
技術分享圖片
依據:
1.網橋是唯一的;
2.選擇交換網絡中網橋ID最小的交換機作為根網橋。
技術分享圖片
2.選擇根端口
離根網橋最近的端口(在一個非根網橋上有且只有一個根端口)
選擇根端口的依據:
1.到根網橋最低的路徑成本;
2.直連的網橋ID最小;
3.直連的端口ID最小。
技術分享圖片
網橋到根網橋的路徑上所有鏈路的成本之和
技術分享圖片
帶寬與路徑成本的關系
技術分享圖片
3.選擇指定端口
為了消除環路形成的可能,STP進行最後的計算,在每一個網段上選擇一個指定端口,選擇指定端口的依據:
1.根路徑成本較低;
2.所在交換機的網橋ID指較小;
3.端口ID值較小。
技術分享圖片
和選擇根端口不同,在比較端口ID時,比較的是自身的端口ID值。
接下來我們簡單的來看一下怎麽查看生成樹的狀態
技術分享圖片
技術分享圖片
根網橋的兩個端口都是指定端口,而非根端口!
交換機之間通過BPDU(橋協議數據單元)來交換網橋ID、根路徑成本等信息。
BPDU包中包括:
1.根網橋ID;
2.根路徑成本;
3.發送網橋ID;
4.端口ID;
5.及時器;
根網橋的選擇是一個持續的、反復進行的過程,每2s觸發一次,檢查BPDU的根網橋ID是否發生了變化,網絡中是否有網橋ID值更低的交換機加進來。
STP在交換機中自動運行,在交換機開機的時候可以看到,交換機的指示燈為×××的,並且大約30s的時間不能轉發數據,這是交換機在做STP計算。
生成樹的端口狀態
技術分享圖片
(僅供參考)
生成樹計時器
1.HEIIO時間:IEEE802.1d規定的默認時間為2s;
2.轉發和延遲:默認值各為15s;
3.最大老化時間:默認值為20s。
典型的端口過渡:
1.從阻塞到偵聽20s;
2.從偵聽到學習15s;
3.從學習到轉發15s。
技術分享圖片
(STP計時器的時間可以使用命令進行調整,一般情況不建議修改)
STP與VLAN的關系:
IEEE的CST:不考慮vlan,所有vlan公用一個生成樹;
Cisco的PVST:每一個vlan都有一個生成樹根;
Cisco的PVST+:增強每個vlan生成樹;
IEEE的MST:多生成樹。
接下來我們根據一個簡單的小拓補實驗,來講解一下如何配置生成樹:
1.Cisco的設備默認已經啟用了生成樹,(啟用生成樹的命令)
技術分享圖片
2.指定根網橋
技術分享圖片
3.如果在現實環境中,交換機某個接口連接的服務器,我們不可能讓它30s之後在進行工作,可以配置速端口,命令
技術分享圖片
生成樹的命令差不多就這些,以後如果用到別的會時時更新的!
願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生成樹協議(S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