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你想了解的「SpringCloud」都在這裡

你想了解的「SpringCloud」都在這裡

前言: 之前我們已經瞭解了「什麼是微服務?」,現在我們開始瞭解「微服務」關鍵字下比較熱門的「Spring Cloud」...

一、傳統架構發展史


部分引用自:從架構演進的角度聊聊Spring Cloud都做了些什麼? - 純潔的微笑

單體架構

單體架構在小微企業比較常見,典型代表就是一個應用、一個數據庫、一個web容器就可以跑起來。

在兩種情況下可能會選擇單體架構:一是在企業發展的初期,為了保證快速上線,採用此種方案較為簡單靈活;二是傳統企業中垂直度較高,訪問壓力較小的業務。在這種模式下對技術要求較低,方便各層次開發人員接手,也能滿足客戶需求。

下面是單體架構的架構圖:

在單體架構中,技術選型非常靈活,優先滿足快速上線的要求,也便於快速跟進市場。

垂直架構

在單體架構發展一段時間後,公司的業務模式得到了認可,交易量也慢慢的大起來,這時候有些企業為了應對更大的流量,就會對原有的業務進行拆分,比如說:後臺系統、前端系統、交易系統等。

在這一階段往往會將系統分為不同的層級,每個層級有對應的職責,UI層負責和使用者進行互動、業務邏輯層負責具體的業務功能、資料庫層負責和上層進行資料交換和儲存。

下面是垂直架構的架構圖:

服務化架構

如果公司進一步的做大,垂直子系統會變的越來越多,系統和系統之間的呼叫關係呈指數上升的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公司都會考慮服務的 SOA 化。SOA 代表面向服務的架構,將應用程式根據不同的職責劃分為不同的模組,不同的模組直接通過特定的協議和介面進行互動。這樣使整個系統切分成很多單個元件服務來完成請求,當流量過大時通過水平擴充套件相應的元件來支撐,所有的元件通過互動來滿足整體的業務需求。

SOA服務化的優點是,它可以根據需求通過網路對鬆散耦合的粗粒度應用元件進行分散式部署、組合和使用。服務層是SOA的基礎,可以直接被應用呼叫,從而有效控制系統中與軟體代理互動的人為依賴性。

服務化架構是一套鬆耦合的架構,服務的拆分原則是服務內部高內聚,服務之間低耦合。

下面是服務化架構圖:

在這個階段可以使用 WebService 或者 Dubbo 來服務治理。

我們發現從單體架構到服務化架構,應用數量都在不斷的增加,慢慢的下沉的就成了基礎組建,上浮的就成為業務系統。從上述也可以看出架構的本質就是不斷的拆分重構:分的過程是把系統拆分為各個子系統/模組/元件,拆的時候,首先要解決每個元件的定位問題,然後才能劃分彼此的邊界,實現合理的拆分。合就是根據最終要求,把各個分離的元件有機整合在一起。拆分的結果使開發人員能夠做到業務聚焦、技能聚焦,實現開發敏捷,合的結果是系統變得柔性,可以因需而變,實現業務敏捷。

微服務架構

微服務是一種軟體架構風格,它是以專注於單一責任與功能的小型功能區塊為基礎,利用模組化的方式組合出複雜的大型應用程式,各功能區塊使用與語言無關的 API(例如 REST)集相互通訊,且每個服務可以被單獨部署,它具備以下三個核心特點:

  • 微服務為大型系統而生。隨著業務的快速增長,會帶來系統流量壓力和複雜度的上升,系統的可維護性和可擴充套件性成為架構設計的主要考慮因素,微服務架構設計理念通過小而美的業務拆分,通過分而自治來實現複雜系統的優雅設計實現。
  • 微服務架構是面向結果的。微服務架構設計風格的產生並非是出於學術或為標準而標準的設計,而是在軟體架構設計領域不斷演進過程中,面對實際工業界所遇到問題,而出現的面向解決實際問題的架構設計風格。
  • 專注於服務的可替代性來設計。微服務架構設計風格核心要解決的問題之一便是如何便利地在大型系統中進行系統元件的維護和替換,且不影響整體系統穩定性。

SOA 與 微服務 的不同在於:

  • 服務拆分粒度更細。微服務可以說是更細維度的服務化,小到一個子子模組,只要該模組依賴的資源與其他模組都沒有關係,那麼就可以拆分成一個微服務。
  • 服務獨立部署。每個服務都嚴格遵循獨立打包部署的準則,互不影響。比如一臺物理機上可以部署多個 Docker 例項,每個 Docker 例項可以部署一個微服務的程式碼。
  • 服務獨立維護。每個微服務都可以交由一個小團隊甚至個人來開發、測試、釋出和運維,並對整個生命週期負責。
  • 服務治理能力要求高。因為拆分為微服務之後,服務的數量變多,因此需要有統一的服務治理平臺,來對各個服務進行管理。

二、引入 Spring Cloud


什麼是 Spring Cloud?

Spring 全家桶在 Java 開發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的一系列產品不僅僅大大簡化和方便了 Java 的開發,其中的 AOP 和 IoC 等一系列的理念也深刻地影響著 Java 程式設計師們。

Spring 全家桶產品眾多,總結起來大概就是:

  • Spring 通常指 Spring IOC。
  • Spring Framework 包含了 Spring IOC,同時包含了 Spring AOP,並實現與其它 J2EE 框架的整合。
  • Spring Boot 是對 Spring Framework 的補充,讓框架的整合變得更簡單,致力於快速開發 獨立的 Spring 應用。
  • Spring Cloud 是基於 Spring Boot 設計的一套微服務規範,並增強了應用上下文。

我們也不妨來看看官網的介紹:

總結起來就是: Spring Cloud 是一系列框架的有序集合。我們能夠使用基於 Spring Boot 設計的 Spring Cloud 方便快速的搭建起自己的可靠、協調一致的分散式系統。

為什麼是 Spring Cloud?

微服務的框架那麼多比如:Dubbo、Kubernetes,為什麼就要使用 Spring Cloud 的呢?

  • 產出於 Spring 大家族,Spring 在企業級開發框架中無人能敵,來頭很大,可以保證後續的更新、完善。比如 Dubbo 現在就差不多死了
  • 有 Spring Boot 這個獨立干將可以省很多事,大大小小的活 Spring Boot 都搞的挺不錯。
  • 作為一個微服務治理的大傢伙,考慮的很全面,幾乎服務治理的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方便開發開箱即用。
  • Spring Cloud 活躍度很高,教程很豐富,遇到問題很容易找到解決方案。
  • 輕輕鬆鬆幾行程式碼就完成了熔斷、均衡負載、服務中心的各種平臺功能。

三、Spring Cloud 能夠幫我們做什麼?


前面我們說到了,「Spring Cloud」是一系列框架的集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分散式/微服務的各種問題,那麼「Spring Cloud」究竟能幫助我們做什麼呢?

SpringCloud的基礎功能包括:

  • 服務治理: Spring Cloud Eureka
  • 客戶端負載均衡: Spring Cloud Ribbon
  • 服務容錯保護: Spring Cloud Hystrix
  • 宣告式服務呼叫: Spring Cloud Feign
  • API閘道器服務: Spring Cloud Zuul
  • 分散式配置中心: Spring Cloud Config

當然 Spring Cloud 還包括一些高階的功能:

  • 訊息匯流排: Spring Cloud Bus
  • 訊息驅動的微服務: Spring Cloud Stream
  • 分散式服務跟蹤: Spring Cloud Sleuth

服務治理:Eureka

微服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無狀態」,也就是說每一個服務之間應該是獨立的,所以當微服務架構搭起來之後各個獨立的「微服務」之間應該如何通訊成了首要的問題。

假設我們的 A服務 需要訪問 B服務,那麼我們首先需要知道對方的 ip地址,所以我們呼叫起來可能就像:

似乎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 B服務 的 ip地址 變更了,那麼我們就只能手動的去更改 A服務 的配置,如果我們的服務有很多,並且不止 A服務 呼叫了 B服務,那麼手動更改這些配置將會是一場噩夢。

Eureka 是 Netflix 開源的一款提供服務註冊和發現的產品,它提供了完整的 Service Registry 和 Service Discovery 實現。也是 Spring Cloud 體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元件之一。

用大白話講,Eureka 就是一個服務中心,將所有的可以提供的服務都註冊到它這裡來管理,其它各呼叫者需要的時候去註冊中心獲取,然後再進行呼叫,避免了服務之間的直接呼叫,方便後續的水平擴充套件、故障轉移等。如下圖:

當然服務中心這麼重要的元件一但掛掉將會影響全部服務,因此需要搭建 Eureka 叢集來保持高可用性,生產中建議最少兩臺。隨著系統的流量不斷增加,需要根據情況來擴充套件某個服務,Eureka 內部已經提供均衡負載的功能,只需要增加相應的服務端例項既可。那麼在系統的執行期間某個例項掛了怎麼辦?Eureka 內容有一個心跳檢測機制, 如果某個例項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進行通訊則會自動被剔除掉,避免了某個例項掛掉而影響服務。

因此使用了Eureka就自動具有了註冊中心、負載均衡、故障轉移的功能。如果想對Eureka進一步瞭解可以參考這篇文章:註冊中心Eureka

客戶端負載均衡: Ribbon

Ribbon 是一個基於 HTTP 和 TCP 客戶端的負載均衡器。Ribbon 可以在通過客戶端中配置的 ribbonServerList 服務端列表去輪詢訪問以達到均衡負載的作用。

當 Ribbon 與 Eureka 聯合使用時,ribbonServerList 會被 DiscoveryEnabledNIWSServerList 重寫,擴充套件成從 Eureka 註冊中心中獲取服務端列表。同時它也會用 NIWSDiscoveryPing 來取代 IPing,它將職責委託給 Eureka 來確定服務端是否已經啟動。

  • 實戰:

Spring Cloud構建微服務架構(二)服務消費者 - http://blog.didispace.com/springcloud2/

服務容錯保護: Hystrix

在微服務架構中通常會有多個服務層呼叫,基礎服務的故障可能會導致級聯故障,進而造成整個系統不可用的情況,這種現象被稱為服務雪崩效應。服務雪崩效應是一種因“服務提供者”的不可用導致“服務消費者”的不可用,並將不可用逐漸放大的過程。

如下圖所示:A作為服務提供者,B為A的服務消費者,C和D是B的服務消費者。A不可用引起了B的不可用,並將不可用像滾雪球一樣放大到C和D時,雪崩效應就形成了。

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整個服務機構具有故障隔離的功能,避免某一個服務掛掉影響全域性。在 Spring Cloud 中 Hystrix 元件就扮演這個角色。

Hystrix 會在某個服務連續呼叫 N 次不響應的情況下,立即通知呼叫端呼叫失敗,避免呼叫端持續等待而影響了整體服務。Hystrix 間隔時間會再次檢查此服務,如果服務恢復將繼續提供服務。

繼續瞭解Hystrix可以參考:熔斷器Hystrix

Hystrix Dashboard 和 Turbine

當熔斷髮生的時候需要迅速的響應來解決問題,避免故障進一步擴散,那麼對熔斷的監控就變得非常重要。熔斷的監控現在有兩款工具:Hystrix-dashboard 和 Turbine

Hystrix-dashboard 是一款針對Hystrix進行實時監控的工具,通過 Hystrix Dashboard 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各 Hystrix Command 的請求響應時間, 請求成功率等資料。但是隻使用 Hystrix Dashboard 的話, 你只能看到單個應用內的服務資訊, 這明顯不夠. 我們需要一個工具能讓我們彙總系統內多個服務的資料並顯示到 Hystrix Dashboard 上, 這個工具就是 Turbine. 監控的效果圖如下:

想了解具體都監控了哪些指標,以及如何監控可以參考這篇文章:熔斷監控Hystrix Dashboard和Turbine

宣告式服務呼叫:Feign

上面我們介紹了 Ribbon 和 Hystrix 了,可以發現:這兩個可以作為基礎工具類廣泛的嵌入到各個微服務中。為了簡化我們的開發,Spring Cloud Feign 出現了!它基於 Netflix Feign 實現,整合了 Spring Cloud Ribbon 與 Spring Cloud Hystrix, 除了整合這兩者的強大功能之外,它還提供了宣告式的服務呼叫(不再通過RestTemplate)。

Feign 是一種宣告式、模板化的HTTP客戶端。在 Spring Cloud 中使用 Feign, 我們可以做到使用HTTP請求遠端服務時能與呼叫本地方法一樣的編碼體驗,開發者完全感知不到這是遠端方法,更感知不到這是個 HTTP 請求。

下面就簡單看看Feign是怎麼優雅地實現遠端呼叫的:

服務繫結:

// value --->指定呼叫哪個服務
// fallbackFactory--->熔斷器的降級提示
@FeignClient(value = "MICROSERVICECLOUD-DEPT", fallbackFactory = DeptClientServiceFallbackFactory.class)
public interface DeptClientService {

    // 採用Feign我們可以使用SpringMVC的註解來對服務進行繫結!
    @RequestMapping(value = "/dept/get/{id}", method = RequestMethod.GET)
    public Dept get(@PathVariable("id") long id);

    @RequestMapping(value = "/dept/list", method = RequestMethod.GET)
    public List<Dept> list();

    @RequestMapping(value = "/dept/add", method = RequestMethod.POST)
    public boolean add(Dept dept);
}

Feign 中使用熔斷器:

/**
 * Feign中使用斷路器
 * 這裡主要是處理異常出錯的情況(降級/熔斷時服務不可用,fallback就會找到這裡來)
 */
@Component // 不要忘記新增,不要忘記新增
public class DeptClientServiceFallbackFactory implements FallbackFactory<DeptClient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DeptClientService create(Throwable throwable) {
        return new DeptClient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Dept get(long id) {
                return new Dept().setDeptno(id).setDname("該ID:" + id + "沒有沒有對應的資訊,Consumer客戶端提供的降級資訊,此刻服務Provider已經關閉")
                        .setDb_source("no this database in MySQL");
            }

            @Override
            public List<Dept> list() {
                return null;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add(Dept dept) {
                return false;
            }
        };
    }
}

呼叫:

  • 引用自:
    外行人都能看懂的 Spring Cloud - https://juejin.im/post/5b83466b6fb9a019b421cecc#heading-12

API 閘道器服務:Zuul

在微服務架構模式下,後端服務的例項數一般是動態的,對於客戶端而言很難發現動態改變的服務例項的訪問地址資訊。因此在基於微服務的專案中為了簡化前端的呼叫邏輯,通常會引入 API Gateway 作為輕量級閘道器,同時 API Gateway 中也會實現相關的認證邏輯從而簡化內部服務之間相互呼叫的複雜度。

Spring Cloud 體系中支援 API Gateway 落地的技術就是 Zuul。Spring Cloud Zuul 路由是微服務架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供動態路由,監控,彈性,安全等的邊緣服務。Zuul 是 Netflix 出品的一個基於 JVM 路由和服務端的負載均衡器。

它的具體作用就是服務轉發,接收並轉發所有內外部的客戶端呼叫。使用 Zuul 可以作為資源的統一訪問入口,同時也可以在閘道器做一些許可權校驗等類似的功能。

具體使用參考這篇文章:服務閘道器zuul

分散式配置中心:Config

隨著業務的不斷髮展,我們的「微服務」可能會越來越多,而每一個微服務都會有自己的配置檔案,在研發過程中有測試環境、UAT環境、生產環境,因此每個微服務又對應至少三個不同環境的配置檔案。這麼多的配置檔案,如果需要修改某個公共服務的配置資訊,如:快取、資料庫等,難免會產生混亂,這個時候就需要引入 Spring Cloud 另外一個元件:Spring Cloud Config。

Spring Cloud Config 是一個解決分散式系統的配置管理方案。它包含了 Client 和 Server 兩個部分,Server 提供配置檔案的儲存、以介面的形式將配置檔案的內容提供出去,Client 通過介面獲取資料、並依據此資料初始化自己的應用。

其實就是 Server 端將所有的配置檔案服務化,需要配置檔案的服務例項去 Config Server 獲取對應的資料。將所有的配置檔案統一整理,避免了配置檔案碎片化。配置中心git例項參考:配置中心git示例;

如果服務執行期間改變配置檔案,服務是不會得到最新的配置資訊,需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引入 Refresh。可以在服務的執行期間重新載入配置檔案,具體可以參考這篇文章:配置中心svn示例和refresh

當所有的配置檔案都儲存在配置中心的時候,配置中心就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元件。如果配置中心出現問題將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因此在生產中建議對配置中心做叢集,來支援配置中心高可用性。具體參考:配置中心服務化和高可用

訊息匯流排:Bus

上面的 Refresh 方案雖然可以解決單個微服務執行期間過載配置資訊的問題,但是在真正的實踐生產中,可能會有 N 多的服務需要更新配置,如果每次依靠手動 Refresh 將是一個巨大的工作量,這時候 Spring Cloud 提出了另外一個解決方案:Spring Cloud Bus

Spring Cloud Bus 通過輕量訊息代理連線各個分佈的節點。這會用在廣播狀態的變化(例如配置變化)或者其它的訊息指令中。Spring Cloud Bus 的一個核心思想是通過分散式的啟動器對Spring Boot應用進行擴充套件,也可以用來建立一個或多個應用之間的通訊頻道。目前唯一實現的方式是用 AMQP 訊息代理作為通道。

Spring Cloud Bus 是輕量級的通訊元件,也可以用在其它類似的場景中。有了 Spring Cloud Bus 之後,當我們改變配置檔案提交到版本庫中時,會自動的觸發對應例項的 Refresh,具體的工作流程如下:

也可以參考這篇文章來了解:配置中心和訊息匯流排

訊息驅動的微服務:Stream

Spring Cloud Stream 是一個用來為微服務應用構建訊息驅動能力的框架。它可以基於 Spring Boot 來建立獨立的、可用於生產的 Spring 應用程式。它通過使用 Spring Integration 來連線訊息代理中介軟體以實現訊息事件驅動的微服務應用。

下圖是官方文件中對於 Spring Cloud Stream 應用模型的結構圖。從中我們可以看到,Spring Cloud Stream 構建的應用程式與訊息中介軟體之間是通過繫結器 Binder 相關聯的,繫結器對於應用程式而言起到了隔離作用,它使得不同訊息中介軟體的實現細節對應用程式來說是透明的。所以對於每一個 Spring Cloud Stream 的應用程式來說,它不需要知曉訊息中介軟體的通訊細節,它只需要知道 Binder 對應用程式提供的概念去實現即可。如下圖案例,在應用程式和 Binder 之間定義了兩條輸入通道和三條輸出通道來傳遞訊息,而繫結器則是作為這些通道和訊息中介軟體之間的橋樑進行通訊。

Spring Cloud Stream 為一些供應商的訊息中介軟體產品提供了個性化的自動化配置實現,並且引入了釋出-訂閱、消費組以及訊息分割槽這三個核心概念。簡單的說,Spring Cloud Stream 本質上就是整合了 Spring Boot 和 Spring Integration,實現了一套輕量級的訊息驅動的微服務框架。通過使用 Spring Cloud Stream,可以有效地簡化開發人員對訊息中介軟體的使用複雜度,讓系統開發人員可以有更多的精力關注於核心業務邏輯的處理。由於 Spring Cloud Stream 基於 Spring Boot 實現,所以它秉承了 Spring Boot 的優點,實現了自動化配置的功能幫忙我們可以快速的上手使用,但是目前為止 Spring Cloud Stream 只支援 RabbitMQ 和 Kafka 兩個著名的訊息中介軟體的自動化配置:

  • 實戰:
    Spring Cloud構建微服務架構:訊息驅動的微服務(入門)【Dalston版】 - http://blog.didispace.com/spring-cloud-starter-dalston-7-1/

分散式服務跟蹤:Sleuth

隨著服務的越來越多,對呼叫鏈的分析會越來越複雜,如服務之間的呼叫關係、某個請求對應的呼叫鏈、呼叫之間消費的時間等,對這些資訊進行監控就成為一個問題。在實際的使用中我們需要監控服務和服務之間通訊的各項指標,這些資料將是我們改進系統架構的主要依據。因此分散式的鏈路跟蹤就變的非常重要,Spring Cloud 也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Spring Cloud Sleuth 和 Zipkin

Spring Cloud Sleuth 為服務之間呼叫提供鏈路追蹤。通過 Sleuth 可以很清楚的瞭解到一個服務請求經過了哪些服務,每個服務處理花費了多長時間。從而讓我們可以很方便的理清各微服務間的呼叫關係。

Zipkin 是 Twitter 的一個開源專案,允許開發者收集 Twitter 各個服務上的監控資料,並提供查詢介面

分散式鏈路跟蹤需要 Sleuth + Zipkin 結合來實現,具體操作參考這篇文章:分散式鏈路跟蹤(Sleuth)

總結

我們從整體上來看一下Spring Cloud各個元件如何來配套使用:

從上圖可以看出 Spring Cloud 各個元件相互配合,合作支援了一套完整的微服務架構。

  • 其中 Eureka 負責服務的註冊與發現,很好將各服務連線起來
  • Hystrix 負責監控服務之間的呼叫情況,連續多次失敗進行熔斷保護。
  • Hystrix dashboard,Turbine 負責監控 Hystrix 的熔斷情況,並給予圖形化的展示
  • Spring Cloud Config 提供了統一的配置中心服務
  • 當配置檔案發生變化的時候,Spring Cloud Bus 負責通知各服務去獲取最新的配置資訊
  • 所有對外的請求和服務,我們都通過 Zuul 來進行轉發,起到 API 閘道器的作用
  • 最後我們使用 Sleuth + Zipkin 將所有的請求資料記錄下來,方便我們進行後續分析

Spring Cloud 從設計之初就考慮了絕大多數網際網路公司架構演化所需的功能,如服務發現註冊、配置中心、訊息匯流排、負載均衡、斷路器、資料監控等。這些功能都是以插拔的形式提供出來,方便我們系統架構演進的過程中,可以合理的選擇需要的元件進行整合,從而在架構演進的過程中會更加平滑、順利。

微服務架構是一種趨勢,Spring Cloud 提供了標準化的、全站式的技術方案,意義可能會堪比當前 Servlet 規範的誕生,有效推進服務端軟體系統技術水平的進步。

引用自:從架構演進的角度聊聊Spring Cloud都做了些什麼? - http://www.ityouknow.com/springcloud/2017/11/02/framework-and-springcloud.html

四、Spring Cloud 版本


剛接觸的「Spring Cloud」的童鞋可能會對它的版本感到奇怪,什麼 AngleBrixtonFinchley,這些都是啥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種看起來不同的 Spring Cloud?」

從上面我們可以知道:Spring Cloud 是一個擁有諸多子專案的大型綜合專案(功能不止上面的介紹),原則上其子專案也都維護著自己的釋出版本號。那麼每一個Spring Cloud的版本都會包含不同的子專案版本,為了要管理每個版本的子專案清單,避免版本名與子專案的釋出號混淆,所以沒有采用版本號的方式,而是通過命名的方式。

這些版本名字採用了倫敦地鐵站的名字,根據字母表的順序來對應版本時間順序,比如:最早的Release版本:Angel,第二個Release版本:Brixton,以此類推……

當一個專案到達釋出臨界點或者解決了一個嚴重的 BUG 後就會發佈一個 "service Release" 版本, 簡稱 SR(X)版本,x 代表一個遞增數字。

  • 引用自:
    聊聊Spring Cloud版本的那些事兒 - http://blog.didispace.com/springcloud-version/

Spring Cloud & Spring Boot 版本對照表

通過查閱官網:https://spring.io/projects/spring-cloud,我們可以看到一個「Release train Spring Boot compatibility」表:

Release Train Boot Version
Greenwich 2.1.x
Finchley 2.0.x
Edgware 1.5.x
Dalston 1.5.x

上表可以看出,最新的「Spring Cloud」版本已經出到了 Greenwich... 每個版本都能查閱到當前版本所包含的子專案,以及子專案的版本號,我們可以通過此來決定需要選擇怎麼樣的版本。

參考資料


1. 外行人都能看懂的SpringCloud,錯過了血虧! - https://juejin.im/post/5b83466b6fb9a019b421cecc#heading-19
2. 從架構演進的角度聊聊Spring Cloud都做了些什麼? - http://www.ityouknow.com/springcloud/2017/11/02/framework-and-springcloud.html
3. 聊聊Spring Cloud版本的那些事兒 - http://blog.didispace.com/springcloud-version/
4. Spring Cloud 從入門到精通 - http://blog.didispace.com/spring-cloud-learning/
5. Spring Cloud 中文網 - https://springcloud.cc/


按照慣例黏一個尾巴: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簡書ID:@我沒有三顆心臟
github:wmyskxz
歡迎關注公眾微訊號:wmyskxz
分享自己的學習 & 學習資料 & 生活
想要交流的朋友也可以加qq群:3382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