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cisco思科交換機的基本使用

cisco思科交換機的基本使用

前言:

最近整理一些以前的學習筆記(有部分缺失,會有些亂,日後再補)。
過去都是儲存在本地,此次傳到網路留待備用。


 

交換機 (資料鏈路層裝置)

1、交換機是用來連線區域網的主要裝置, 交換機分割衝突域,實現全雙工通訊

2、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 0)初始狀態
  • 1)學習:根據源MAC地址學習
  • 2)廣播:對除源埠外的埠廣播未知資料幀
  • #)接收方迴應
  • 3)轉發:交換機實現單播通訊
  • 4)更新:老化時間300秒,或交換機對應埠的MAC 地址發生變化時同樣進行更新

3、交換機乙太網介面雙工模式

  • 單工:兩個資料站之間只能沿單一方向傳輸資料(尋呼機);
  • 半雙工:兩個資料站之間可以雙向資料傳輸,但不能同時進行(對講機);
  • 全雙工:兩個資料站之間可雙向且同時進行資料傳輸 ;

4、衝突與廣播域

  • 廣播域:指接收同樣廣播訊息的節點的集合。
  • 交換機分割衝突域,但是不分割廣播域,即交換機的所有埠屬於同一個廣播域

5、常用cisco交換機型號、價格:

  • Cisco2960系列 5K左右
  • Cisco3560系列 2W左右
  • Cisco4500系列 5W左右
  • Cisco6500系列 20W左右

 

交換機內部交換方式

  • 儲存轉發

    • 是計算機網路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方式
    • 對進入交換機的資料包進行錯誤檢測
    • 支援不同速度的埠間的轉換
    • 在資料處理時延時大
  • 快速轉發

    • 延遲非常小、交換非常快
    • 不能提供錯誤檢測能力
    • 由於沒有快取,不能將具有不同速率的輸入/輸出埠直接接通,而且容易丟包
  • 分段過濾(Fragment Free)

    • 檢測資料包長度是否夠64位元組,小於64位元組是假包,丟棄;大於64位元組,則傳送該包
    • 不提供資料校驗。它的資料處理速度比儲存轉發方式快,但比直通式慢

 

cisco交換機的基本配置

  • 思科模擬器: cisco packet tracer
  • 交換機的工作模式:
    Switch> 使用者模式
    Switch> enable                                  #進入特權模式
    Switch# 特權模式
    Switch# configure  terminal                     #進入全域性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 全域性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進入介面模式,介面 介面號
    Switch(config-if)# 介面模式
    
  • 返回上一模式
    exit
    
  • 返回特權模式
    end
    
  • 修改主機名
    Switch(config)# hostname S1   //修改主機名為S1
    
  • 檢視MAC地址表
    # show mac-address-table
    
  • 檢視配置資訊
    Switch# show  running-config  //檢視交換機配置資訊    或 簡寫 Swich# show run
    
  • 檢視IOS版本資訊
    Switch# show version          //檢視IOS版本資訊
    
  • 配置enable明文口令
    config)# enable  password  123
    
  • 配置enable密文口令
    • 密文口令會覆蓋明文口令,若密文存在,設定的明文不會生效
    (config)# enable  secret  456             #全域性模式可以配置口令
    (config-if)# enable  secret  456          #介面模式也可以配置口令
    
  • 儲存交換機的配置
    #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或# write
    
  • 恢復裝置出廠預設值
    (config)# erase  startup-config
    (config)# reload
    
  • 禁用介面
    (config)# interface 介面     //進入介面
    (config-if)# shutdow        //禁用此介面
    
  • 禁用DNS查詢(解決命令輸錯,被當成域名解析的卡死情況)
    switch(config)#no ip domain-lookup
    
  • 配置裝置超時時間
    switch(config)# line console 0               //進入行控制檯
    switch(config-line)# exec-timeout 分鐘 秒    //
    
  • 游標跟隨(防止輸入命令過程中彈出資訊打斷命令)
    (config)# line console 0
    (config-line)# logging synchronous
    
  • 指定介面的雙工模式
    switch(config-if)# duplex {full | half | auto}            #duplex,雙重
    
  • 指定介面的通訊速率
    switch(config-if)# speed {10 | 100 | 1000 | auto}
    
  • 檢視乙太網介面的雙工模式和通訊速率
    switch# 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4
    
  • 交換機設定閘道器:實現不同網段裝置可對該交換機遠端管理
    全域性模式:ip default-gateway 閘道器ip地址
    

 

VLAN (虛擬區域網)

  •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 Vlan1--交換機所有介面預設在vlan1中。
  • vlan的種類:
    • ①基於埠的靜態vlan;
    • ②基於mac地址劃分的動態vlan。

 

VLAN的作用:

  • 廣播控制(劃分廣播域)、提高安全性、頻寬利用、減少延遲
  • 一般在同一廣播域中多於150臺主機時才會劃分vlan

 

配置靜態vlan

1.建立VLAN的方法

(config)# vlan  編號             //編號1-1005
(config-vlan)# Name  名字        //給vlan命名

2.介面加入vlan

1)單介面接入

(config)# interface 介面名                  //進入要加入vlan的介面
(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編號    //交換機介面接入vlan

2)同時將多個介面加入vlan

(config)# interface range f0/1–10                       //進入連續的介面
(config)# 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0/1,fa0/3, ...    //進入不連續的介面
(config-if-range)# switchport access vlan  編號         //多介面加入

3.檢視vlan資訊

# show  vlan

4.刪除vlan

(config)# no vlan 編號

 

trunk中繼連結

1.作用:可以承載多個vlan,實現不同交換機之間的相同vlan間的通訊。

2.鏈路型別:

  • 1)接入鏈路access: 可以承載1個 vlan
  • 2)中繼(幹道)鏈路trunk:可以承載多個 vlan
  • 3)動態企望desirable主動:
  • 4)動態自動auto被動:

3.vlan的標識:

  • 1)ISL(cisco私有的標記方法)
    • ISL外部封裝頭部26個位元組,尾部4個位元組共30位元組
  • 2)IEEE 802.1q(公有的標記方法)
    • 內部封裝在標準乙太網幀內插入了4個位元組,其中12位vlan標識。

4.ISL和802.1Q 的異同

  • 相同點:都是顯示了VLAN的資訊
  • 不同點:
      1. ISL是Cisco私有的,IEEE 802.1Q是公有的標記方式
      1. ISL採用外部標記的方法,802.1Q採用內部標記的方法
      1. ISL標記的長度為30位元組,802.1Q標記的長度為4位元組

 

5.trunk的配置

(config)# 進入介面模式
(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trunk  ( 配置為trunk中繼鏈路)    #交換機埠 模式 trunk
(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access ( 配置為access接入鏈路)

 

6.在trunk鏈路上 移除vlan (不允許vlan在trunk傳遞資料)

(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trunk的埠名                  #進入trunk所在埠
(config-if)# 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remove  vlan編號

 

7.在trunk鏈路上 新增vlan (允許vlan在trunk傳遞資料)

(config)# interface  trunk的介面                                //進入trunk鏈路介面
(config-if)# switchpot  trunk allowd vlan add  vlan編號         //

 

8.檢視介面模式

# show  interface  介面名  switchport
# show interfaces fastEthernet 0/24 switchport 

 

路由器(網路層裝置)

路由器原理及靜態路由

  • 路由器工作內容:

    • 識別資料包的目標ip地址
    • 識別資料包的源ip地址(主要用於策略路由)
    • 在路由表中發現可能的路徑
    • 選擇路由表中到達目標最好的路徑
    • 維護和檢查路由資訊
  • 路由器工作方式:

    • 根據路由表選擇最佳路徑

1.路由:

  • 跨越從源主機到目標主機的一個網際網路絡來轉發資料包的過程

2.路由表:

  • 路由器根據路由表做路徑選擇

3.路由表的獲得

  • 1)直連路由:配置IP地址,埠UP狀態,形成直連路由。
  • 2)非直連網段:需要靜態路由或動態路由,將網段新增到路由表中。

4.靜態路由

  • 1)特點:

    • 由管理員手工配置;
    • 是單向的;
    • 需要在兩個網路的邊緣路由器上雙方對指,否則流量會有去無回;
    • 缺乏靈活性,適用於小型網路。
  • 2)靜態路由配置:

    (config)# ip route 目標網路ip  目標網路子網掩碼  下一跳ip(經由點:進入對方網路的門戶ip)
    
  • 3).浮動路由(優先順序):

    • 單一路由的侷限性
      • 只有“最佳”的唯一路徑
      • 存在單點風險,一旦中斷直接通訊中斷
    • 浮動路由的定義及優勢
      • 配置一個管理距離更大的靜態路由,作為應急觸發的備份路徑
      • 在主路由有效的情況下,浮動路由不會出現在路由表中
    • 配置一個管理距離更大的靜態路由,作為應急觸發的備份路徑。
      • 在主路由有效的情況下,浮動路由不會出現在路由表中。
    • 配置浮動靜態路由,需設定管理距離大於1,
      • 從而成為備份路由,實現鏈路備份的作用。比小,越小越優先。
        (config)# ip route 192.168.1.1 255.255.255.0  200.0.0.1   10
        全域性模式# ip route   目標ip      子網掩碼      下一跳ip  優先順序(1-255)
        
  • 4)預設路由(預設路由):

    • 預設路由是一種特殊的靜態路由,對於末梢網路的主機來說,也被稱為"預設閘道器"。
    • 預設路由:在沒有找到任何匹配的具體路由條目的情況下才使用的路由,
      • 適用於只有一個出口的末節網路(如企業的網關出口),優先順序最低,可以做為其他路由的補充。
        (config)# ip route  0.0.0.0      0.0.0.0        下一跳地址
        全域性模式# ip 路由   任意網路ID   任意子網掩碼   下一跳地址
        
  • 5)檢視路由表

    # show  ip  route      //思科
    # display              //華為
        // C直連路由        //connected route
        // S靜態路由        //static route
        // S*預設路由
    
  • 6)排錯,某臺主機不能訪問!

    ①防火牆未關閉    ======    關閉防火牆
    ②主機不在相同網段    ==    
    ③閘道器地址錯誤    ======    配置正確閘道器,ping閘道器是否能通
    ④DNS配置     ==========    配置正確DNS,DNS是否能正常解析域名
    

5.動態路由

  • 根據網路拓樸或流量變化,由路由器通過路由協議自動設定
  • 適合ISP服務商、廣域網、園區網等大型網路

 

三層交換機

  • 三層交換機:具有網路層路由功能的交換機。

  • 區別:

    • 二層交換機:資料鏈路層裝置,根據MAC地址表實現資料幀的轉發。
    • 三層交換技術:將路由技術與交換技術合二為一的技術。
      • 在對第一個資料流進行路由後,它會產生一個MAC地址與IP地址的對映表。
      • 當同樣的資料流再次通過時,將根據此表直接從二層通過而不是再次路由,
      • 從而消除路由器進行路由選擇而造成的網路延遲,提高了資料包轉發的效率。

1、作用:

  • 使用三層交換技術實現VLAN間通訊。
  • 三層交換=二層交換+三層轉發

2、基於CEF 的快速轉發:

  • 主要包含兩個轉發用的資訊表:
    • 1)轉發資訊庫(FIB):FIB類似於路由表,記錄三層資訊,包含路由表中轉發資訊的映象。 當網路的拓撲發生變化時,路由表將被更新,而FIB也將隨之變化。
    • 2)鄰接關係表:每個FIB條目,鄰接關係表中都包含相應的第2層地址。

3、交換虛擬介面(SVI=Switch Virtual Interface):

  • 三層交換機上配置的VLAN介面為虛擬介面。
  • 使用SVI(交換虛擬埠)實現VLAN間路由。

4、三層交換機的基本使用

  • 1)在三層交換機啟用路由功能

    (config)# ip  routing
    
  • 2)配置SVI(虛擬介面)的IP 地址

    (config)# interface vlan 編號                        //進入虛擬介面
    (config-if)# ip address ip地址 子網掩碼               //配置ip
    (config-if)# no shutdown                            //啟動埠 
    
  • 3)三層交換機介面轉換為路由介面

    (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介面                //進入介面
    (config-if)# no switchport                           //轉換為非交換機介面
    
  • 4)在三層交換機上配置Trunk(必須將指定介面封裝為802.1q後,才可以用trunk)

    (config-if)# 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封裝802.1q
    (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trunk                   //修改模式為tru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