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我的程式設計師之路——2015年和2016年至今

我的程式設計師之路——2015年和2016年至今

  這次也是創業公司,但與以往不同的是,起點很高,起步資金有1500W,而且給我開的工資破萬,對我也很有吸引力。這家公司我待的時間蠻長的,有一年半,而且同事之間的感情也比前面兩家要好。我在這家公司主要做PHP,兼顧頁面的製作。

一、專案開始前

  剛開始辦公是在漕河涇那邊,租的辦公室還在裝修,可以說休息了將近一個月,就幫公司做了個PC主頁,其他時間基本都是摸魚狀態。 

1)吃飯

  中午是包飯的,由於不差錢,於是買了日本進口的那種米,再買了個5000塊錢的電飯鍋,中午的米飯都想多吃一碗。點的外賣每天都在變,有時候送過來的不是一次性碗,而是那種陶瓷碗,吃完他們會回收的那種,總之價格是其次的,口感才是重要的,公司處處透露著金元的味道。

2)辦公環境

  公司從各處高薪挖來了各種人才,很多都是外企的。他們比較注重企業文化,強調以人為本。讓行政採購了一批健身器材,並且還特地在辦公室裝了個浴室,本來還說要裝備按摩椅、休息室啥的,後面這些都沒有實施。新的辦公地非常寬敞,是我上班到現在見到的最寬敞的辦公室。還建了一條塑膠跑道,供大家休閒用。

    

3)開張大吉

  搬到新地址的時間是老闆請風水大師推算的,公司準備了飲料、酒、烤乳豬、甜品等各類食品,那天大家都很開心。開工儀式也很容重,拜天拜地的,一直搞到下午,然後就提前下班了。專案開始前,氛圍異常輕鬆,前景一片光明,似乎已經看到專案成功後的畫面了。

二、第一期專案

  緊接著十一月份,專案正式啟動,我們要做兩個產品,分成兩組,每組3個PHP、3個iOS和3個Android,為期兩個月,團隊規模要比以前大很多,但專案難度也比以前大很多。

1)趕進度

  產品的原型已經有了,好多頁,異常複雜,但是團隊的成員卻還沒來齊,陸陸續續的才招齊。加班加點是跑不了的了,很多時候都是到凌晨的,同事也很拼,生病了都不去休息直接回來上班,還有個同事愛貓丟了,也只能先來上班。我除了要做後端的開發,例如支付介面對接、搜尋引擎coreseek的配置等工作之外,還要佈局後臺頁面,採用了RequireJS模組化開發。

  雖然從早忙到晚,但專案卻沒有按預期的計劃那樣執行,最終不幸夭折了,箇中緣由可以瀏覽我的另一篇《最近一個專案的反思》。

2)裁員

  12月份的時候,開始大規模的裁員,公司的兩個產品砍掉一個,開發、運營、人事、商務、市場等各個職位的人也砍掉好多。後面才知道,裁掉的除了那些倒黴的開發人員之外,還有以另一個同事為首的小團體,那批人都是她挖過來的,這是公司的首次內鬥。

3)遊戲

  公司規定,每天的三點半要進行半個小數的活動,俗稱三三零活動,每天會有一個部門的人來策劃活動並主持,有一個同事玩的投入,把腳搞骨折了,最後在醫院躺了一年。在加班加點的時候,還是蠻反感這種活動的,打斷我的思路。不過現在想想,這種活動還是挺不錯的,讓你不用久坐,活動活動筋骨,讓自己更有活力。

三、第二期專案

  一月份將兩條產品線合併成一條後,人員基本就定了,第一次震盪結束。

1)開闢新業務

  公司渴望創造營收,於是就開闢了一項能馬上帶來現金的業務。這次與以往不同的是,需要在微信平臺開發,也就是通過微信給出的介面,研發自己的業務。不過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具體可以閱讀我的另外一篇博文《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

2)再次裁員

  一晃到了9月份,發生了一件比上次更勁爆的事,我們的老闆被股東裁掉了。聽說他把投資人的錢挪用到了其他地方,讓投資人非常的憤怒,解除並起訴了他。這麼多年我還是第一次見到老闆被裁掉的,一併裁掉的還有老闆的心腹。後面公司從外面找了些人回來,負責公司的產品,但大家都不是很待見他們,公司的專案也一度停滯了,我也閒了好幾個月,中途做了個H5頁面的外包,賺了點零花錢。一直到2016年1月份,終於公司再次大裁員,將我們團隊的負責人以及他找來的人一併裁掉,我也是其中之一,賠償了2+1。

  2015年也是蠻坑的一年,勤勤懇懇的工作,只有苦勞沒有功勞,公司就像是一部清朝宮廷劇,經常有戲劇性的事情發生,人物關係錯綜複雜。

四、2016年至今

  在被裁員的那一週,正好看到以前的同事在朋友圈發招聘前端的公告。本來自己就對前端感興趣,於是就聯絡了那同事。週五就去面試,他那邊非常缺人,上一個前端團隊都離職了,他也是從其他部門轉過去的,每天忙的飛起來,我過來後就能幫他分攤掉很多事情,他也可以早點下班了。這家公司工作到至今還沒換過,從事純前端,後端有專們的人負責。

  剛進公司的時候,分在了前端組。後面在2017年6月的時候,公司內部調崗,CTO將我從原先的前端組轉到了廣告組。  

1)技術部

  公司CTO是從騰訊過來的,挖了很多騰訊的人過來,技術部的規模比以往要大很多,大概有六七十人,其中後端的PHP開發人數最多。前端組重新組建,只有3個人,都是認識的老同事。前端開發也是讓我耳目一新,首次接觸ES6、gulp、webpack、nodejs、SASS、Jade、React等等新工具新概念,給了我巨大的衝擊,原來前端是這麼玩的。公司選用的版本控制系統是Git,不再是SVN了。做的頁面也從PC端轉到移動端,移動端的頁面製作起來比PC端的要快一些,畢竟內容要少很多,這段時間的博文創作也是最多的。

2)職責

  公司的主營業務都由客戶端完成,前端主要做些輔助任務。最多的就是製作活動頁面,基本都是一週或兩週的時間週期,由產品、運營等部門提出需求,再設計頁面。專案都比較小,公司也就沒配專案經理,但基本都是按時完成的,與設計、產品、後端等部門的配合都比較默契,從沒出現過沖突。記得2016年巴西奧運會的時候,CTO親自操刀,做個奧運奪金的活動,我們小組的人都參與,前前後後搞了將近一個月,預期日活是100W,不過最終沒那麼高,只到達了30W。

3)讀書

  這段時間閱讀了大量的前端著作,過去也會讀技術書籍,但很多時候都是隨便翻翻。現在不同,在讀完後,會抽時間做點記錄,消化學到的知識,並整理成一篇篇文章,再加點自己的一些體會或實踐書中的程式碼,驗證書中所述的是否正確。將這些留作記錄,可供自己日後瀏覽。

4)開源

  自己的閒暇的時候也製作了些簡單的指令碼外掛,例如表單驗證、提示框等,還上傳到了Github上,很有趣。公司裡還搞了個簡單的內部UI庫,封裝了一些常見的模組,提升工作效率。關於這個UI庫的具體細節,可以瀏覽《小身材大用途,用PrimusUI駕馭你的頁面》。

五、廣告組

1)活動頁面

  轉到廣告組後,職能相對就比較單一,主要負責與廣告業務相關的活動頁面。佈局方面也比較統一,與以前的活動完全不同,沒有各種花哨的特效,以及獨特的功能,而廣告業務的活動關注的是線索蒐集,沒啥特別多的特效。但就是工期經常很短,可能今天說要做,後天就要上線,甚至是明天就要上線,很注重效率。

2)技術狩獵

  在業餘時間,會去研究一些新技術或基礎概念。也是在進入這家公司後,我意識到了自己基礎的薄弱,需要補一補,於是研讀了很多技術基礎書籍,為此還做了各種實踐,例如重新學習了DOM、CSS的漸變、正則表示式等。

  這段時間不僅學習了ES6、HTML5和CSS3等基礎知識,還學習了React、效能優化、設計模式等實用技能,不斷地彌補自身的不足,期間還加強了對英語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