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分析思維 第四篇:資料分析入門階段——描述性統計分析和相關分析

分析思維 第四篇:資料分析入門階段——描述性統計分析和相關分析

資料分析的入門思維,首先要認識資料,然後對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比如描述性統計分析和相關性分析等。

一,認識變數和資料

變數和資料是資料分析中常用的概念,用變數來描述事物的特徵,而資料是變數的具體值,把變數的值也叫做觀測值。

1,變數

變數是用來描述總體中成員的某一個特性,例如,性別、年齡、身高、收入等。

變數可以分為:

  • 定性變數:用於分類,一般是文字,例如,性別、顏色
  • 定序變數:用於表示等級或次序的變數,例如,學歷,職位,排名等,變數的值可以把事務排列為高低或大小,但是各個變數值之間沒有確切的間隔距離,無法確定兩個定序變數之間相差多少。
  • 定量變數:是數量變數,能夠比較大小。分為兩類:離散變數和連續變數。

2,資料

資料是變數的具體值,按照變數的型別,可以把資料分為:分類資料、順序資料和數值型資料。

按照資料分析的目的,可以把資料分為實驗組(Treatment)和參照組(Control)。

按照資料的型別,可以把資料分為:文字資料、數值型資料和日期時間資料。

3,缺失值

不是所有的資料都是完整的,有些觀測值可能會缺失,對於缺失值,通常的處理方式是:刪除缺失值所在的資料行,填充缺失值、插補缺失值。

4,觀測值的重編碼

資料分析中,通常需要把連續型變數轉換為定序變數,例如,把學生的成績劃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和差4個等級,這種操作也稱作離散化。

當觀測資料所用的單位可能影響資料分析時,還需要對資料進行規範化,常用的規範化方法是:最小-最大規範化,標準化變換等。

觀測值的重編碼,後續會有詳細的介紹。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描述性統計量分為:集中趨勢、離散程度(離中趨勢)和分佈形態。

1,集中趨勢的描述性統計量

  • 均值:是指一組資料的算術平均數,描述一組資料的平均水平,是集中趨勢中波動最小、最可靠的指標,但是均值容易受到極端值(極小值或極大值)的影響。
  • 中位數:是指當一組資料按照順序排列後,位於中間位置的數,不受極端值的影響,對於定序型變數,中位數是最適合的表徵集中趨勢的指標。
  • 眾數:是指一組資料中出現次數最多的觀測值,不受極端值的影響,常用於描述定性資料的集中趨勢。

2,離散程度的描述性統計量

  • 最大值和最小值:是一組資料中的最大觀測值和最小觀測值
  • 極差:又稱全距,是一組資料中的最大觀測值和最小觀測值之差,記作R,一般情況下,極差越大,離散程度越大,其值容易受到極端值的影響。
  • 方差和標準差:是描述一組資料離散程度的最常用、最適用的指標,值越大,表明資料的離散程度越大。

3,分佈形態的描述性統計量

偏度:用來評估一組資料的分佈呈先的對稱程度,當偏度=0時,分佈是對稱的;當偏度>0時,分佈呈正偏態;當偏度<0時,分佈呈負偏態。

峰度:用來評估一組資料的分佈形狀的高低程度的指標,當峰度=0時,分佈和正態分佈基本一直;當峰度>0時,分佈形態高狹;當峰度<0時,分佈形態低闊。

4,頻率分析

頻數分佈分析(又稱頻率分析)主要通過頻數分佈表、條形圖和直方圖、百分位值等來描述資料的分佈特徵。

在做頻數分佈分析時,通常按照定性資料(即分類的類別),統計各個分類的頻數,計算各個分類所佔的百分比,進而得到頻率分佈表,最後根據頻率分佈表來繪製頻率分佈圖。

 

5,按照時間遞增的趨勢分析

特殊情況下,當X軸是日期資料,Y軸是統計量(比如均值、總數量)時,可以繪製出統計量按照時間遞增的趨勢圖,從圖中可以看到統計量按照時間增加的趨勢(無變化、遞增或遞減)和週期性。

例如,下圖的X軸是日期,Y軸的統計量是總數量,兩條折線分別是湖北確診病例人數和湖北新增確診病例人數:

三,相關性分析 

相關性分析是研究事務之間是否存在某種依存關係,並對具有依存關係的現象進行相關方向和相關程度的分析。

相關程度用相關係數r表示,|r|<=1,r=0表示不相關,通常情況下,0 < | r | <1表示變數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線性相關,根據約定的規則:

  • | r | <=0.3 :為弱線性相關或不存線上性相關;
  • 0.3 < | r | <=0.5 :低度線性相關,認為存線上性相關,但是相關性不明顯
  • 0.5 < | r | <=0.8 :顯著線性相關,認為存在強線性相關,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 | r | >0.8 :高度相關,認為存在極強的線性相關

 

 

參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