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Python 為什麼不支援 i++ 自增語法,不提供 ++ 操作符?

Python 為什麼不支援 i++ 自增語法,不提供 ++ 操作符?

在 C/C++/Java 等等語言中,整型變數的自增或自減操作是標配,它們又可分為字首操作(++i 和 --i)與字尾操作(i++ 和 i--),彼此存在著一些細微差別,各有不同的用途。 這些語言的使用者在接觸 Python 時,可能會疑惑為什麼它不提供 ++ 或 -- 的操作呢?在我前不久發的《[Python的十萬個為什麼?](https://mp.weixin.qq.com/s/jobdpO7BWWON0ruLNpn31Q)》裡,就有不少同學在調查問卷中表示了對此話題感興趣。 Python 中雖然可能出現 ++i 這種字首形式的寫法,但是它並沒有“++”自增操作符,此處只是兩個“+”(正數符號)的疊加而已,至於字尾形式的“++”,則完全不支援(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 本期“**Python為什麼** ”欄目,我們將會從兩個主要的角度來回答:**Python 為什麼不支援 i++ 自增語法?** (PS:此處自增指代“自增和自減”,下同) 首先,Python 當然可以實現自增效果,即寫成`i += 1` 或者 `i = i + 1` ,這在其它語言中也是通用的。 雖然 Python 在底層用了不同的魔術方法(`__add__()` 和 `__iadd__()` )來完成計算,但表面上的效果完全相同。 所以,我們的問題可以轉化成:**為什麼上面的兩種寫法會勝過 i++,成為 Python 的最終選擇呢?** ### 1、Python 的整數是不可變型別 當我們定義`i = 1000` 時,不同語言會作出不同的處理: - C 之類的語言(寫法 `int i = 1000`)會申請一塊記憶體空間,並給它“繫結”一個固定的名稱 i,同時寫入一個可變的值 1000。在這裡,i 的地址以及型別是固定的,而值是可變的(在一定的表示範圍內) - Python(寫法`i = 1000`)也會申請一塊記憶體空間,但是它會“繫結”給數字 1000,即這個 1000 的地址以及型別是固定的(immutable),至於 i,只是一個名稱標籤貼在 1000 上,自身沒有固定的地址和型別 所以當我們令 i “自增”時(i = i + 1),它們的處理是不同的: - C 之類的語言先找到 i 的地址上存的數值,然後令它加 1,操作後新的數值就取代了舊的數值 - Python 的操作過程是把 i 指向的數字加 1,然後把結果繫結到新申請的一塊記憶體空間,再把名稱標籤 i “貼”到新的數字上。新舊數字可以同時存在,不是取代關係 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C 中的 i 就像一個宿主,數字 1000 寄生在它上面;而 Python 中的 1000 像個宿主,名稱 i 寄生在它上面。C 中的 i 與 Python 中的 1000,它們則寄生在底層的記憶體空間上…… 還可以這樣理解:**C 中的變數 i 是一等公民,數字 1000 是它的一個可變的屬性;Python 中的數字 1000 是一等公民,名稱 i 是它的一個可變的屬性。** 有了以上的鋪墊,我們再來看看 i++,不難發現: - C 之類的語言,i++ 可以表示 i 的數字屬性的增加,**它不會開闢新的記憶體空間,也不會產生新的一等公民** - Python 之類的語言,i++ 如果是對其名稱屬性的操作,那樣就沒有意義了(總不能按字母表順序,把 i 變成 j 吧);如果理解成對數字本體的操作,那麼情況就會變得複雜:它會產生新的一等公民 1001,因此需要給它分配一個記憶體地址,此時若佔用 1000 的地址,則涉及舊物件的回收,那原有對於 1000 的引用關係都會受到影響,所以只能開闢新的記憶體空間給 1001 Python 若支援 i++,其操作過程要比 C 的 i++ 複雜,而且其含義也**不再是“令數字增加1”(自增),而是“建立一個新的數字”(新增),** 這樣的話,“自增操作符”(increment operator)就名不副實了。 Python 在理論上可以實現 i++ 操作,但它就必須重新定義“自增操作符”,還會令有其它語言經驗的人產生誤解,不如就讓大家直接寫成`i += 1` 或者 `i = i + 1` 好了。 ### 2、Python 有可迭代物件 C/C++ 等語言設計出 i++,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方便使用三段式的 for 結構: ```c for(int i = 0; i < 100; i++){ // 執行 xxx } ``` 這種程式關心的是數字本身的自增過程,數字做加法與程式體的執行相關聯。 Python 中沒有這種 for 結構的寫法,它提供了更為優雅的方式: ```python for i in range(100): # 執行 xxx my_list = ["你好", "我是Python貓", "歡迎關注"] for info in my_list: print(info) ``` 這裡體現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它關心的是在一個數值範圍內的迭代遍歷,並不關心也不需要人為對數字做加法。 **Python 中的可迭代物件/迭代器/生成器提供了非常良好的迭代/遍歷用法,能夠做到對 i++ 的完全替代。** 例如,上例中實現了對列表內值的遍歷,Python 還可以用 enumerate() 實現對下標與具體值的同時遍歷: ```python my_list = ["你好", "我是Python貓", "歡迎關注"] for i, info in enumerate(my_list): print(i, info) # 列印結果: 0 你好 1 我是Python貓 2 歡迎關注 ``` 再例如對於字典的遍歷,Python 提供了 keys()、values()、items() 等遍歷方法,非常好用: ```python my_dict = {'a': '1', 'b': '2', 'c': '3'} for key in my_dict.keys(): print(key) for key, value in my_dict.items(): print(key, value) ``` 有了這樣的利器,哪裡還有 i++ 的用武之地呢? 不僅如此,Python 中基本上很少使用`i += 1` 或者 `i = i + 1` ,由於存在著隨處可見的可迭代物件,開發者們很容易實現對一個數值區間的操作,也就很少有對於某個數值作累加的訴求了。 所以,回到我們開頭的問題,其實這兩種“自增”寫法並沒有勝出 i++ 多少,只因為它們是通用型操作,又不需要引入新的操作符,所以 Python 才延續了一種基礎性的支援。**真正的贏家其實是各種各樣的可迭代物件!** 稍微小結下:Python 不支援自增操作符,一方面是因為它的整數是不可變型別的一等公民,自增操作(++)若要支援,則會帶來歧義;另一方面主要因為它有更合適的實現,即可迭代物件,對遍歷操作有很好的支援。 如果你覺得本文分析得不錯,那你應該會喜歡這些文章: 1、[Python為什麼使用縮排來劃分程式碼塊?](https://mp.weixin.qq.com/s/byhJnKoKSDnhUNUE9WWopw) 2、[Python 的縮排是不是反人類的設計?](https://mp.weixin.qq.com/s/pi1x6lT88dMmfUUqcVet-A) 3、[Python 為什麼不用分號作語句終止符?](https://mp.weixin.qq.com/s/LZ2ocKBfYurJtllU4asP2Q) 4、[Python 為什麼沒有 main 函式?為什麼我不推薦寫 main 函式?](https://mp.weixin.qq.com/s/1ehySR5NH2v1U8WIlXflEQ) 5、[Python 為什麼推薦蛇形命名法?](https://mp.weixin.qq.com/s/U4n3aEhznPx7lJ8lj6rU_A) 寫在最後:本文屬於“Python為什麼”系列(Python貓出品),該系列主要關注 Python 的語法、設計和發展等話題,以一個個“為什麼”式的問題為切入點,試著展現 Python 的迷人魅力。部分話題會推出視訊版,請在 B 站收看,觀看地址:[視訊地址](https://space.bilibili.com/97566624/video) ![](http://ww1.sinaimg.cn/large/68b02e3bgy1gfffh3g28lj2076076q3e.jpg) 公眾號【**Python貓**】, 本號連載優質的系列文章,有Python為什麼系列、喵星哲學貓系列、Python進階系列、好書推薦系列、技術寫作、優質英文推薦與翻譯等等,歡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