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一半人寫不出氣泡排序,你的同齡人都躺下了

一半人寫不出氣泡排序,你的同齡人都躺下了

今天這篇不是正經的吹水文,屬於有感而發吧。

前段時間在知乎上回答了一個問題“計算機學院的學生該怎樣提高自己的程式設計能力?”,下面的回答五花八門,有些人分享各種各樣的資料,什麼學Java的,學作業系統的,等等。還有些人說要學好演算法、資料結構刷LeetCode的,還有些人講怎麼做網站的,就是沒有一個人說一句好好學習的。

其實我挺失望的,因為我覺得這一點看起來耳熟能詳甚至是爛熟的東西才恰恰是很多人需要的。當年有一篇網紅文,叫做《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但其實你如果瞭解一下現狀的話,會發現你的同齡人非但沒有拋棄你,反而都躺下了,一副再也不想起來的樣子。

驚人的現狀

輪子哥曾經在知乎裡講過這麼一個事,當年他畢業的時候,有一個公司(我依稀記得是微軟)來上海招聘。第一輪筆試出的演算法題是氣泡排序,全場只有一半的學生寫了出來。

沒畢業的人聽這個估計會覺得很誇張,這不是考試必考的東西麼?科班出身的一定會的東西啊?就算不是科班出身的,也是必學的內容,怎麼還能不會呢?但是在我看來,這簡直太正常了,我的版本的故事估計會讓你們更驚訝。

我畢業的時候是在2016年,差不多四年多之前。我們計算機學院一個年級有300名學生,其中只有不到9/10可以順利畢業,有超過10%的人因為掛科、畢業設計不能通過是拿不到畢業證的。在能夠順利畢業的學生當中,只有1/3願意去做技術崗位當程式設計師,剩下的大部分同學會選擇考研、考公務員、轉行等途徑。在這1/3願意做技術的裡面,估計又有1/2是被迫的。

被迫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計算機專業,對口的工作要比不對口的好找。如果你想要找非技術崗,那麼你會面臨和法學院、文學院、管理學院等一眾文科學院的競爭。你會發現無論是口才還是為人處世或者是面試技巧都很難贏過他們,所以很多人想著不要做技術,但是最後還是被迫來了技術崗。

我們先來算一下,只有不到的人是自己想要做技術崗,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基本上能完成老師佈置的課程設計的作業,而不是抱大腿或者是找學長要一份。這些人的畢業去向都很不錯,其中一些保研了,還有一些去了不錯的企業,大約是華為這個水平。

也就是說在我們學校,只要你有能力完成老師佈置的課程設計的作業,就已經戰勝了談大多數人,並且可以找到一份還不錯的工作。如果能在稍微努力一點點,像我一樣去主動多學一點東西,那就是佼佼者,就是BAT的候選人。

這就是我母校當年的畢業情況,可能在常規的標準裡這樣的學校能上三本都有得多。但很遺憾的,它非但不是三本,還是985、雙一流。那麼問題來了,連985學校尚且如此,其他學校又會是什麼樣呢?

指數分佈的世界

說起來匪夷所思不可思議,但是背後的道理非常非常簡單,只用一句話就可以形容,就是我們的世界不是線性的。

人類千百萬年的進化,導致了我們的大腦更容易理解線性的事物。我們習慣了吃飯一口一口吃,習慣了攢錢一點一點攢。所以我們理解不了為什麼疫情初期才100例,過了幾天就上萬例了。我們也理解不了有些人只借了一小筆貸款,怎麼滾出了這麼大一筆賬單。因為這些都是指數分佈的。

我覺得人其實也很符合指數分佈,它就好像下面這張圖,x軸是每個人的level,y軸是我們所處的位置。每當我們通過努力或者其他的方式將我們的level提高一層,我們都會戰勝排在我們前面90%的人。

我在大學裡這個感受非常非常深刻,我拿過兩次獎學金。這兩次,我做了哪些“巨大努力”呢?我想來想去也只有在上課的時候控制自己只玩一堂課遊戲,以及不裸考,考前一晚固定預習三小時了。既沒有刷以往的卷子,也沒有認真的準備。即使如此,我還是拿到了全班前三。然後就有一堆人開始管我叫學霸、大神,叫得我非常非常迷茫,我明明很懶惰啊?我明明也不是一個好學生啊?我這樣都是學霸,那你們是什麼呢?

後來我畢業很久之後才想明白,這是一個比爛的世界。大多數人根本就沒有在學習,大多數人就是迷茫碌碌無為的,我玩了一堂課遊戲還聽了一點講課,他們完全沒聽。我在抄作業的時候還會看下題目,他們可能看都不會看。即使我覺得已經做得很爛了,還是有大把大把的人比我更爛。我並不突出,只是架不住大家都往後退。而且他們一邊退還一邊喊,競爭太激烈了,內卷太嚴重了,居然連躺贏都做不到了!

你躺著,憑什麼贏呢?

雞湯本無毒

你們覺得什麼樣的人能夠進入BAT這樣的頂級網際網路企業工作?

是懸樑刺股的學霸?還是鑽研技術廢寢忘食的技術大牛,或者是美帝常春藤名校的海歸?真相可能出乎你們的意料。前不久我無意間開啟脈脈,我驚訝地發現當初好幾個表現很一般的人或早或晚地入職了BAT。好奇心趨勢下,我看了他們的簡歷,也很平平,一切按部就班。有些是去讀了研校招去的,有些是經歷了幾次跳槽找到了合適的跳板。看起來都是一個感覺,就是自然而然,毫無開掛痕跡。

那為什麼表現平平的人憑什麼進BAT?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簡單得令人難過,因為大多數人連平平的表現都做不到。按部就班的努力也是努力,畢竟努力這個詞說出來已經和90%以上的人無緣了。畢竟有多少人下班不只是玩,還能學點東西?有多少人還能想著去讀個書深造一下呢?別說下班了,大多數人就是上課都不帶學習的。

這兩年的輿論就好像是一個青春期的少年,開始了叛逆。從前幾年的反雞湯、毒雞湯,再到這幾年的內卷、小鎮做題家。只要是網上勸人努力、勸人上進的文字,總能惹來一通群嘲。有些人會直接人身攻擊,給你貼“奮鬥比”的標籤,還有些會懟你,努力有什麼用,努力就能進BAT了嗎?努力就買得起房了嗎?

希望有朝一日,當有人這麼和你們說話的時候,你們都可以有底氣懟回去:是的,我進了BAT也買了房,這一切都是我努力的結果。

雞湯本無毒,只是架不住有人沒喝就倒了。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衷心祝願大家每天都有所收穫。如果還喜歡今天的內容的話,請來一個三連支援吧~(點贊、關注、轉發)

原文連結,求個關注

![](https://img2020.cnblogs.com/blog/1906483/202011/1906483-20201118112329513-97918737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