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淺談​一個與彼得原理和責任管理有關的小故事

淺談​一個與彼得原理和責任管理有關的小故事

# 淺談職場中彼得原理和責任病毒 ### 一)故事 老王雖然今年才3年工作經驗,但一直深受領導賞識,因為在大家眼裡他是一個責任心特別強的人。無論是領導也好,同事也好,只要有任務安排給他,他都會非常欣然的接受,並能夠非常快的完成。 尤其是最近這幾個月來,老王就更加忙碌了。由於公司業務與去年同期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疫情結束以來,公司已經連續簽下了好幾個大單,整個技術團隊都被帶動起來,大家憋足一股氣,想要利用今年這樣的風口期,好好的賺上一筆。 在業績騰飛的背後,自然而然也是團隊成員更加辛勤的工作。尤其是對老王這樣優秀的開發者來說,更是每天都被工作填滿了,不僅上班時間的8小時忙得不可開交,下班後還得再堅持幹4個小時才能把手頭上的事情忙完。 由於老王每天參與的事情越來越多,自然而然效率也越來越低,於是,陷入了嚴重的內卷現象:新任務不斷的累加,老任務不斷的拖延,按時完成任務已經成為奢望,老王再也不是那個被大家稱道的高效率開發者了。甚至有時部門經理還會點名道姓的批評他,說他勞動生產力越來越低,已經開始拖團隊的後腿了。 不僅如此,在老王的感情生活方面,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由於歸家時間越來越晚,又經常被公司批評,最近他那個從大學起就一直交往的女朋友也越來越不滿他目前的工作狀態,由於長期沒時間缺乏陪伴,兩個人的關係已經岌岌可危了。 工作不保,後院又起火,老王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之間來回折騰,更加心力交瘁,再也找不回以前的狀態。在雙重壓力的逼迫下,他終於成為了一個“老油條“,不再主動接受新的任務,老任務也能拖就拖,每天裝模做樣的加班,卻遲遲沒交付原本歸於他的任務,有時許多問題,積壓在自己的手上,等到截止日期來臨,領導檢查時,他才講問題如實告知,使得專案交付出現了嚴重的質量問題。 由於老王本身並非一位學習技術特別快的優秀開發者,能夠堅持到現在,全憑一顆能吃苦耐勞的精神,但現在又出現了這種狀態,自然而然成為公司的負面典型,毋庸置疑,也許等待他的要麼是刪庫跑路,要麼就是被公司辭退了。 但從一位曾經紮實肯幹的優秀員工,短短几個月時間,就負面典型,究竟是哪裡出問題了呢。。 ### 二)是彼得原理在作祟麼 彼得原理又稱為梯子定律,反應了一種職場工作的狀態。當然,不僅僅是工作狀態,日常生活中,也難免會收到這種狀態的影響。 例如,當你為考試備考時,如果採用某種固定的複習模式,有可能成績提升到一定程度,就會面臨瓶頸,從而無法進一步提升。你試圖通過不斷的練習來提升你的跑步速度,但不管你怎麼練習,總感覺到了某個階段,不管你怎麼練習,都無法在速度上獲得新的突破。 同樣如此,你在職場工作時,有存在這樣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之下,當你到了某個階段時,不管你如何拼命努力的,你總會感覺你的勞動生產力一直處於恆定的狀態,無法再獲得進一步的提升。 如果在這種狀態下,你主動或被動的被安排了更多的任務,缺乏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可能會陷入越忙越退步的狀態。這是一種典型的內卷狀態,就像印度尼西亞的農民在種植水稻時,由於水稻產量一直是恆定的,不管如何辛勤的勞作,其實帶來的產量也不會有太大的提升。 在彼得原理中,將這種狀態定義為:在組織或企業的等級制度中,人會因為某種特質或特殊技能,令他被擢升到某種不能勝任的高階職位,相反能幹的人也可能因不符合組織的章程而反被踢出,最終留下的人都會變成組織的障礙物及負資產。 例如,當一個人發展到一定層次,無法再進一步提升時於是有可能會產生幾種不同的選擇:1、選擇離開公司,尋找新的工作機會;2、選擇改善自己的工作習慣,實現勞動生產力的進一步提升;3、保持現狀;4、離開該行業。 往往,第一種狀態或許是最常見的選擇,畢竟有句話說得對,改變自己能改變的,適應自己不能改變的。當公司不能改變時,我們有時會選擇改變自己,於是,換一家公司看起來是最明智的選擇。 但有時也得承認,這種選擇存在雙刃劍,首先跳槽過於頻繁是職場的忌諱,其次,如果不能在一個合適的時機跳槽,往往並不會帶來直接的利益,甚至有可能到了一家新公司,反而會面臨跟上家公司同樣的問題,畢竟在職業生涯這座大的階梯之上,不同的公司其實也許只是天花板不同,但對於對應工作崗位,往往總會存在一些共性的評判標準。 ### 三)還是責任病毒的鍋? 在任務面前,有時控制慾使我們要麼攫取責任,把握一切,要麼退求自保,放棄責任,近乎什麼都不管,這些都是典型的責任病毒的狀態。在《責任病毒》這本書中,將這種對於責任的態度劃分為領導者和追隨者。當然,同一個人有時可能在不同的狀態間來回擺動,一會領導者,一會追隨者,故事中講的老王也處於這種狀態。 由於沒有掌握合適的溝通手段,老王對任務來者不拒,結果使自己陷入了難以脫身的困境,最終陷入嚴重的內卷現象,但深受其害的並非老王一人。畢竟老王是一個團隊的關鍵參與者,在他一味的承擔責任的同時,也意味著註定會有一個或多個人會放棄原本他們能夠掌握的責任,於是,整個團隊都陷入了很尷尬的局面。 在這個故事中,損失最慘重的明顯並非老王一個人,而是老王所在部門。由於根據責任的靜態守恆定律,承擔過多責任的領導者和逃避責任的追隨者,可以說其實誰都離不開誰。有人多承擔一點,其他人也許就能少承擔一點。甚至團隊管理者原本也許還會以為他是在充分挖掘老王的潛力,其實卻最終徹底掏空了他的潛力。然後老王離職,所有的責任又歸於部門負責人,部門負責人在面臨著巨大業績壓力的同時,還得想辦法處理老王離職之前挖下的一堆泥坑。 > 《責任病毒》的作者提出了一個觀點: > 不論情況如何,我們每個人手中都掌握著制止責任病毒的力量。我們索要做的就是拒絕承擔過多的責任或逃避責任。只要我們不中計,領導者也不用承擔更多的 過多的責任,追隨者也不會逃避責任,責任病毒自然就不會發作了。 ### 四)結語 本文借團隊管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某些英雄型開發者,一味的攬下過多的責任,最終讓自己身陷困境的故事,介紹了彼得原理的客觀存在,以及責任病毒的危害。團隊建設從來並非易事,團隊既要規模擴充,更要質量擴充,組成團隊的每一個成員,恰好都是密不可分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