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與感測網的深度剖析
據悉,80%的人分不清感測網與物聯網的區別,這二者之間的具體區別到底是什麼呢?今天,我就來分析分析這其中的奧祕。

物聯網是什麼?
最初的物聯網的概念是由美國提出來的,把所有的物品通過物聯網域名相連線,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慧化識別、定位、跟蹤等等的一種網路概念。當然了,物聯網的官方定義是:是基於網際網路之上,使不可交流的物體與物體之間進行交流,而產生的過程,稱之為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物聯網原理
物聯網是在計算機網際網路的基礎上,利用RFID、無線資料通訊等技術,構造一個覆蓋世界上萬事萬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這個網路中,物品(商品)能夠彼此進行“交流”,而無需人的干預。其實質是利用射頻自動識別(RFID)技術,通過計算機網際網路實現物品(商品)的自動識別和資訊的互聯與共享。
“物聯網”概念的問世,打破了之前的傳統思維。過去的思路一直是將物理基礎設施和IT基礎設施分開:一方面是機場、公路、建築物,而另一方面是資料中心,個人電腦、寬頻等。而在“物聯網”時代,鋼筋混凝土、電纜將與晶片、寬頻整合為統一的基礎設施,在此意義上,基礎設施更像是一塊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運轉就在它上面進行,其中包括經濟管理、生產執行、社會管理乃至個人生活。
物聯網的特徵
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感測器,二維碼等隨時隨地獲取物體的資訊;
二是可靠傳遞,通過各種電信網路與網際網路的融合,將物體的資訊實時準確地傳遞出去;
三是智慧處理,利用雲端計算,模糊識別等各種智慧計算技術,對海量的資料和資訊進行分析和處理,對物體實施智慧化的控制。
物聯網的應用領域
物聯網應用廣泛,涉及到智慧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慧消防、工業監測、環境監測、路燈照明管控、景觀照明管控、樓宇照明管控、廣場照明管控、老人護理、個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監測、食品溯源、敵情偵查和情報蒐集等多個領域。
感測網的三個主要要素:感測器、 感知物件和觀察者
感測網的關鍵技術與特點
WSN的關鍵技術:網路拓撲控制、網路協議、網路安全、時間同步、定位技術、資料融合、資料管理、無線通訊技術、嵌入式作業系統、應用層技術。
特點:大規模網路、自組織網路、動態性網路、可靠性網路、應用性相關的網路、以資料為中心的網路。
感測網的主要應用領域
軍事應用,環境觀測和預報系統,醫療護理,智慧家居,建築物狀態監控,其他方面的應用(如空間探索,智慧塵埃等)。
感測網與物聯網的區別
1、從廣義上說
物聯網與感測器網路構成要素基本相同,是對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其中物聯網比感測網更貼近“物”的本質屬性,強調的是資訊科技、裝置為“物”提供更高層次的應用服務;而感測器網路(感測網)是從技術和裝置角度進行的客觀描述,裝置、技術的元素比較明顯。
打個比方說,感測網是學名,物聯網是俗名;或者說感測網是大名,物聯網是小名。
2、從產業和使用者角度來說
它叫物聯網:從技術支撐角度來說,它叫感測器網路。物聯網和感測網是同一個東西,其精髓就是感知感測器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