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計算和資料中心需並駕齊驅
從某種意義上說,大規模資料中心是實現雲端計算的基礎。在今天令人難以置信的大型模組化資料中心出現之前,向其他人銷售計算資源簡直是一個噩夢。對於大多數客戶而言,不僅提供高可用性的成本讓他們望而卻步,而且可能無法完成。
可擴充套件性、可用性、彈性和安全性是必須以這樣或者那樣的方式納入資料中心設計中的因素,從資料中心所在建築物的結構一直到每臺伺服器上使用的軟體,都必須考慮這些因素。否則,雲端計算供應商給出的任何承諾都將無法實現。

雲端計算供應商的承諾
對於雲端計算供應商給出的主要承諾,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即服務領域,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這些承諾都取決於資料中心建立之前出現的問題。對於客戶而言, 正常執行的承諾似乎很簡單:當服務正常執行時,我可以訪問和使用資源,而如果出於某種原因不能正常執行時,我將無法訪問資源。而對於服務供應商而言,問題要棘手得多:服務無法正常執行可能是因為伺服器或磁碟故障,或者是重大停電事故,很多較低階的問題(例如電源或網路連線)都與較大的問題相關聯,例如資料中心建立的位置。
在很多國家,你不可能同時接入到兩個獨立的外部電力能源供應商。這個事實可能會迫使企業投入更多資金來購買發電機或者其他後備能源,這無疑增加了運營成本。在網路方面,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無法接入到多個供應商,企業可能被迫部署自己的基礎設施,甚至“自暴自棄”地接受這樣的事實,即自己可能無法達到一定的可用性水平。
可擴充套件性是另一個有趣的問題。雲端計算服務供應商提供的(幾乎)無限的可擴充套件性意味著他們必須不斷增加可用容量,為了能夠應對任何增加的需求。基礎設施供應商每一天需要向他們的資料中心增加數百臺甚至數千臺伺服器,不僅是用於替換故障裝置,同時也為了應對未來的需求。將可擴充套件的資源交到基礎設施終端使用者手中將導致這樣的情況:你根本不知道單個使用者最多可能需要多少資源(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雲服務供應商對單個賬戶可利用的伺服器數量進行了虛擬的限制的原因)。
雲端計算和資料中心並駕齊驅
隨著部署率的增長,雲端計算將繼續推動資料中心的演變,從架構到軟體和控制流程。更廣泛的部署不僅將迫使資料中心運營商重新思考其內部運作,還需要他們能夠適應新的新興需求。隨著使用量的增加,還有能源消耗的增加,並且,由於供應商提供的計算資源變得更加多樣化,這個環境將變得更加多種多樣,管理也將更加複雜。簡單的措施(例如使用外部空氣來取代空調裝置)將幫助企業節省數百萬美元。
如果雲端計算帶來計算資源的商品化,資料中心將需要進行優化,以便允許企業通過銷售這些資源來生存。由於雲端計算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將依賴於資料中心,這兩種技術的演變無疑是聯絡在一起的,任何關注其中一種技術的人都應該同時密切關注另一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