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業祕技:變現速度

今年,中國科技公司的 IPO(首次公開招股)熱潮 ofollow,noindex">佔領了媒體頭條 ,但更令人關注的是它們上市的速度。
傳統意義上來說,上市代表了一家公司發展過程中的高潮。在上市之前,這些公司經歷了許許多多不眠之夜。這是漫長攀登的頂峰,創始人和風投最終將看到他們的勞動成果。
然而,中國企業似乎比美國同行更快地達到這樣的頂峰。在最初獲得風險投資的幾年後,它們就進入公開市場,經營歷史都很短暫。
對中國今年最引人關注的 20 家科技公司 IPO 進行分析後可以看到,這些公司從首次完成風投融資到 IPO 的平均時間只有 3 至 5 年左右。以電商平臺拼多多為例,它在 A 輪融資後的不到 3 年內就完成了 IPO, 融資 16 億美元 。電動汽車製造商蔚來汽車在最近的 IPO 中 融資 10 億美元 ,而這僅僅是在該公司 A 輪融資的 3 年半之後。而且該公司到今年 6 月份才剛剛交付了第一輛汽車。
中國企業在 2018 年的 IPO 資料,綜合自納斯達克、Pitchbook、Crunchbase
相比之下,2018 年,由風投支援的美國科技公司完成上市的平均時間是 10 年,這些公司包括 Dropbox、Eventbrite 和 DocuSign 等,它們的上市都是在完成最初融資的 10 年多之後。
美國部分科技公司的上市歷程
市場成熟度的差異、政府的介入以及大型科技公司的支援無疑都是影響因素,但中國企業開始變現的速度仍令人震驚。
更快的變現將推動回報、融資和再投資的良性迴圈
開始變現的速度是衡量創業生態健康度的關鍵指標。這帶來了良性迴圈,更快的變現可以推動更快的融資、更快的再投資、更快的創業公司發展,以及更快的通過公開市場再次變現。週期加速可能對那些期望更快獲得回報的基金特別有吸引力。由於現金投入或其他原因,這些基金的有限合夥人都會想要更快的回報。
需要指出,風險回報是資本和時間的函式,因此更快的變現速度將在相同投資數額下帶來更高的回報。例如,100 萬美元投資在 10 年後以 500 萬美元退出將產生 20%的內部回報率(一種常用的衡量風投業績的指標)。如果同樣的退出發生在 5 年後,那麼內部回報率將是 50%。
隨著中國對全球範圍內風險資本流動的影響越來越大,變現速度已成為關鍵的考慮因素。在中國的科技生態中,越來越多市場寵兒走向成熟,並帶來了越來越多投資退出。因此對風投公司來說,必須認真考慮在中國的投資,即使只是為了將在美國建設一家公司所需的時間、資源和精力降至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