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減成本惹的禍,iPhone XS遭遇大量訊號問題
在本月13日的蘋果球季釋出會上,蘋果為我們帶來了三款全新的iPhone,分別為iPhone XS、iPhone XS Max和iPhone XR。其搭載的A12處理器是目前第一個用於手機並正式上市的7nm處理器,它的AI效能十分強大,帶來了很多新的功能。
但這三款新iPhone 並不是完美的,其昂貴的售價就阻礙了很多人的升級計劃,並且外觀沒有太大的升級和改變,這也讓新iPhone在開售後迅速破發。更糟糕的是,很多首發使用者發現他們的iPhone XS訊號極差,甚至會漏接電話,這也加速了新iPhone渠道價格的下跌,很多人開始持觀望態度。
從開售後一些外媒的拆解我們可以得知,本次iPhone XS並沒有使用高通基帶,而是換用了intel。無線技術網站WIWavelength在實驗室對新款iphone的訊號表現做了詳細的測試,在測試中,iPhone XS系列的訊號明顯弱於上一代iPhone X,甚至弱於絕大多數使用高通晶片的中端安卓手機。
蘋果並不是知道intel基帶的弊處,它更改了邊框的設計,多塞入了四個天線並加大了無線訊號功率,但這並沒有什麼用。在網際網路的傳播下,很多人都知道了這個iPhone XS的型號問題,它已嚴重銷量。
蘋果為什麼要使用intel基帶而棄用高通?根源在於利潤。高通的基帶專利費是以捆綁的模式收取,不管你的機器最終售價多少都要按百分比收取,賣的越貴他收的越多,蘋果並不樂意看到這種情況。除了自研基帶之外,他聯合intel,以期望在自研基帶出現之前暫時取代高通。
iPhone歷史上因為利潤更換供應商而導致的手機缺陷不止這一起。在去年年底,蘋果就曾因為更改供應商,導致部分批次iPhone出現了低溫下螢幕失靈的問題。
導致問題的是由韓國interflex生產的RFPCB電路板,原本蘋果計劃將這塊電路板交由臺灣的欣興生產,但由於蘋果對價格的控制,報出的價格欣興無法接受,從而退出蘋果的供應。蘋果選擇韓國interflex來接替欣興的生產,因為售後壓力,蘋果被迫放棄韓國interflex而重新轉向臺灣欣興供應。
蘋果也一直在想辦法削減螢幕上的成本投入,在iPhone XS的拆解報告中,有很大一部分成本來自三星的OLED螢幕。蘋果曾嘗試與LG接觸,希望讓LG用成本較低的POLED減少成本增加利潤。但從iPhone XS如今仍使用三星來看,LG的OLED屏並不符合蘋果的要求。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iPhone開始出現越來越多問題。從“TLC門”,到“電池門”,從“處理器抽獎”到“陰陽屏”。蘋果已經不是消費者心中那個完美的蘋果,對於利潤的渴求讓蘋果放棄了一些對於品質的追求——因為對他們來說,降低成本已經是第一位,蘋果不再需要通過絕對硬體優勢獲得市場地位了。
誰也沒能想到,幾年後蘋果將從技術引領著,成為一個利用市場地位劣幣驅逐良幣的公司。iPhone XS註定是一個留名青史的手機,不過它留下的並不是讚譽。如果蘋果繼續這樣罔顧使用者,註定將跌落神壇,為使用者所唾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