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次 #部落格大賽# 的作者採訪
在寶尊,#部落格大賽#可以繼續。
主持人:本週,小編捉到一枚有趣的程式猿,隨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位愛寫部落格的攝影師!
Q: “採訪開始前,可以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嗎(經歷、愛好等)?”
A: “大家好,我是 TIC 成都研發中心的呂靖,也可以叫我Jimmy。技術涉獵廣泛,也算是一名 Full Stack Developer,個人偏愛前端,對Web開發和小程式等技術比較熟悉。 自詡為一名「想做產品,卻誤入程式世界愛上設計的攝影師」。活躍於 GitHub 並特別熱忱於寫作和分享,這是我的部落格: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https://blog.jimmylv.info ”
Q: “我之前偶然進入你的部落格頁面,上面有很多的文章,都是自己的作品嗎?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寫部落格的呢?”
A: “是的,從2013年開始寫到2018年,到現在應該有幾十篇部落格文章,都是自己對程式設計、前端、學習方法、效率提升等方面的一些思考,除了部落格,網頁裡也有自己的演講PPT和攝影作品(不過照片放得少)。還有很多寫作想法尚在醞釀當中,通常我會通過GitHub issues來管理自己的寫作靈感,這也是我在 #部落格大賽#中的文章 《基於GitHub的敏捷學習方法之道與術》 介紹的一種方法。”
Q: “最近我們也在辦部落格大賽,鼓勵大家寫部落格,就你而言,寫部落格給你帶來哪些好處呢?”
A: “寫部落格於我而言,源自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在成長的同時幫助他人成長,在學習的同時幫助他人學習」,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動力。
具體來說,給我帶來的好處有兩方面:
一方面是讓我自己成為一個更有價值的人,幫助我自己形成個人知識系統的閉環。
如果說搜尋引擎(如Google)是程式設計師最好的外部索引,那麼寫作則是通過整理來建立內部索引的最有效方式。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會接觸到大量的資訊或材料,如果不加以整理那麼我們的大腦就自然而然變成了一個雜物的堆積地。我們需要採取更有效的方式進行吸收,而整理「吸收」的過程就是在去偽存真,與此同時將類似的內容進行主題分類,整理結構的過程就是建立大腦神經網路之間的索引。
另一方面我深知「知識流通性的重要性」,知識只有被傳播才能釋放出更大的價值,讓每個人都能成為一個更有價值的人。寫作能夠幫助建立起屬於自己個人的知識體系,那與此同時,當然也可以將其輸出到即反哺到整個網際網路當中去。”
Q: “那如果自己寫的部落格可能瀏覽的人不多或者有人來對你的文章進行反駁,會影響你寫部落格的動力嗎?這種時候你都是怎麼做的呢?”
A: “這個我倒不是很介意,其實前面所提到的兩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寫作這件事本身就是對自己很有價值的,分享出去只是讓價值能夠 有機會 傳播出去而已。
兩者中間的鴻溝就在於, 當自己還沒成為一個更有價值的人之前 ,怎麼好意思去產出自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呢?只有當成長到某一階段之後,再去考慮如何構建影響力,那時自己也才會更加有底氣。
所以我建議最開始寫文章的時候,完全不要去在乎流量和外界的評論,這件事情本身是完全利己的。
換個角度想嘛,將輸入的知識整理成體系,然後更加高效快速地進行輸出,這個過程中形成的一個知識閉環系統,當然會使自己的知識結構更加牢固,而與此同時也是對網際網路開放精神的一個傳承,她賦予了我們這麼多美妙的知識,準確來說是獲取知識的機會,那我們當然也應該有所回饋。”
Q: “作為一個寫了5年部落格的“老人”,除了上面說的不用在乎流量和評論,你對剛入門寫部落格的同事還有什麼建議嗎?”
A: “我想借用 採銅 提到的 「心智利器」 來嘗試給出一些建議:
我的生活其實很簡單,我每天只需對付三個妖怪:靈感、資訊和作品。那麼我的利器就是一個把它們浸泡在裡面、催促它們交合的池子…… 那麼怎麼構造出這個池子呢?
-
靈感 稍縱即逝:每當自己的腦海裡有一些非常不錯的想法,就用最快的速度把這個方法記錄下來。可以是紙和筆,也可以是iOS原生的備忘錄,或者更高階的 Shortcuts 或 Drafts 等手機 App。
-
資訊 茫茫似海:每當看到不錯的文章都可以將其存入 稍後讀 軟體,或者是通過 RSS 這樣的資訊聚合軟體來統一閱讀。當然,書籍屬於更可靠,更有結構化的資訊來源,它可以促使靈感,也可以作為作品的輔助。
-
作品 精益求精:至於作品,我們應該用精益的思維角度來思考和創作。每當寫完文章都可以找朋友或利益相關者先看一下,以最快速度獲取反饋,持續改進。
靈感、資訊和作品這三者其實也是相輔相成的。資訊儲存下來,可以作為作品的參考,而靈感則是產生作品的先決條件,資訊可看可不看,但是可以在作品完成的過程當中再去看,統一處理。
如果利用程式設計師的思維來做一次重構,進行更高層次的抽象的話。那就是:作品的產生可以有模板,靈感和資訊就可以拿來直接填充這樣的模板,從而使效率從量變達到質變,反過來,產生出來的作品又可以繼續提煉總結出新的模板。
以上就是我從個人出發對剛入門寫部落格的同事一些建議。”
主持人結語啦:正如劉未鵬在《暗時間》中所說,用部落格的形式來記錄下你有價值的思考,會帶來很多好處,卻沒有任何明顯的壞處。寫作是大腦對自己庫存知識的檢索,通過檢索,可以發現自己的知識漏洞,激勵自己持續學習持續思考。
寫部落格對於自己而言,是個人內在的一個提升,對於參與在網際網路世界的所有人來說,是一種知識的繼承,大家每天瀏覽著他人的智慧,同時又在豐富這個智慧,共同享用這份知識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