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靈魂趕快醒醒,別再錯過這268億
文|波波夫
「好玩的人不會拍攝,會拍攝的人不好玩。」
這個句式可以套用在很多地方,但從擁有200萬粉絲的微博大V @你好_竹子嘴裡說出來,還是讓臺下的觀眾們蠢蠢欲動了一下,原來自拍好了也可以成為一種有模有樣的職業。在上個週末舉辦的V影響力峰會上,她用了十五分鐘回顧自己的發跡故事。
2010年,@你好_竹子這個賬號剛剛在微博註冊下來時,她還是一家廣告公司的視訊編導,她拍過許多邏輯嚴密、構圖精美的視訊,但沒有一部大火過。接下來的故事,就帶著熟悉的「套路」,她受到YouTube裡的vlogger們啟發,開始自拍自己的生活中的有趣的片段,很快爆得大名。
毫無疑問,成名路上的波折和苦難,在這段公開演講裡被一帶而過,但是@你好_竹子的分享仍不失真誠,特別是她向著臺下呼喊:「有趣的靈魂們別再犯懶了,市場上太缺好作品了。」
近兩萬人在去年新晉為大V
現在開始內容創業會不會太晚了?
這也是許多人內心的疑慮。但微博給出答案的是,成為大V最好的第一個機會是2009年——那是微博剛剛上線公測時,也就是所謂的使用者增長紅利期的發端,其次,就是現在。
微博披露的資料顯示,在即將過去的2018年,有16萬人躋身微博的頭部作者陣營,從而使得頭部作者人數達到了70萬;有近兩萬人的粉絲數超過50萬或月均閱讀量大於1000萬,從而升級為大V使用者,整個大V群體總數也因此增長至近五萬人。

當其他平臺大V已經出現階層板結、粉絲圈層固化難突破時,微博依然為每一個平凡的使用者提供了上升通道,這源於微博兩大特質:
第一大特質,作為社交媒體的代表,微博天生所具有的廣場效應,輕易突破了熟人社交的小圈子限制,從而為創作者在短時間內收穫海量粉絲提供可能。
資訊的及時性、新鮮性以及一對多的病毒式傳播讓其他媒介望塵莫及。微博就是是一個窺探人間百態的萬花筒,而新聞熱點是其中最斑斕的部分,企鵝智庫早在2016年釋出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在微博忠實使用者的最主要訴求中,關注熱點事件佔比73.5%,排名第二是是關注名人明星,佔47.2%,社交則是排在第三位。
最近,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青少年大資料研究中心下轄JAVA5.0調查團隊公佈了對全國各地各類高校542名大學生問卷調查結果。綜合起來看,微博特別是微博熱搜,已經成為大學生了解時事的主渠道。除了上課、學習,兩成多學生每天花兩小時以上刷微博,三成學生經常關注微博熱搜;三成以上學生對微博熱搜持肯定態度,認為“能快速傳播社會新聞”。
廣場即意味著人群,人群天然適合討論和傳播。素人變達人的故事也因此幾乎每天都在微博平臺上演。
今年3月,浙江寧波華天小學一名教師在微博上晒了一張學生作文的照片,這篇作文的主題是關於觀察沙漏流逝的過程中思考時間的意義,文字中所傳遞的思想遠遠超出普通小學生的深度,幾乎一夜之間獲得超10萬點贊。而這位小學老師@我們1班王悅微迅速躥紅為中國最有名的小學語文老師之一,不但粉絲從數百人陡增至一百多萬,人設也從普通小學老師晉升為「知名教育博主」,並且還出了一本暢銷書。
第二大特質,與許多內容平臺高舉高打的資金補貼模式不同,微博平臺提供的是一整套賦能體系,頗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意味。
首先,對於絕大多數創作者或者創作團隊來說,快速建立一個形象鮮明的IP形象,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從140字到長圖文,從問答到視訊,微博完整而多樣化的全媒體形式高度契合了有思想和觀點傳播需求的大V,也滿足了各類粉絲的需求。從影響力滲透到性格塑造,微博幫助內容作者構建起的完整的人格化定位,成為其打造個人IP的基礎。
其次,作為維護和擴大粉絲圈層上,相比微信緊密熟人關係的連線,微博更有利於內容創作者在更廣圈層的粉絲建立聯絡,擴大幾何式增長的傳播影響半徑。如果對比時下流行的短視訊平臺,微博的輕社交優勢,也更有利於中小V的成長。
短視訊達人@手工耿11月25日轉發了一條@史炎nac微博,吐槽不滿參加虎嗅創新節上主辦方拍攝的照片時,網友@杜凡之阿說:「你為啥不洗了個頭發再去」,@手工耿則很快回復「我尋思這樣不是顯著自然嘛。」還有粉絲在評論裡上傳了重新修過的照片,但也被「保定愛迪生」抱怨比例不協調。正是藉助於頻繁地於與粉絲的熱絡、自然的互動,稱為「保定愛迪生」的@手工耿,在微博短短3個月內粉絲猛增至75萬,單月閱讀量增長至近7000萬。
創收268億元背後
如果要給「有趣的靈魂」創作價值做一個測算,微博在剛剛公佈2018年賦能內容作者在收入規模倒是給了一個參考答案——268億元。
微博第二春的故事,首先是這家老牌社交媒體自身商業化的傳奇。
當巨頭們都放緩增長的腳步時,作為一款上線近十年的產品,2018年第三季度,微博月活躍使用者同比在增長了7000萬人,實現淨營收4.602億美元,同比增長44%。
微博第二春的故事更是一波內容大V的創富故事。
從總量上看,今年微博賦能內容作者的收入規模已經達到268億,其中廣告變現為12億元,同比增長了近七成,新開闢的內容付費也達到2.4億元,而電商變現規模為254億元。
這得益於經過多年探索與佈局,微博所建立起獨特的「內容-粉絲-使用者-變現」的粉絲經濟模式,從長盛不衰的電商帶貨到方興未艾的知識付費,都為大V鋪平了變現之路。
電商今年雙十一期間,與微博有深度合作的紅人電商機構幾乎「包攬」了淘寶女裝交易額排名前30的紅人店,其中有6家紅人店交易額破億,比去年增加了2家,紅人店ASM ANNA的排名更是超過韓都衣舍等知名品牌店。
知識工作者在微博上也可以實現站著把錢掙了。通過V+會員,已經有超2000名活躍作者面向粉絲輸出專業知識和觀點解讀,覆蓋54個領域,人均年收入超10萬,累計付費訂閱使用者達到175萬人。經有微博賦能,教育博主@張雪峰老師的直播考研課程,今年開學季同比去年營業額翻倍,轉化率提升170%。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微博今年首次推出了“大V見面會”, @回憶專用小馬甲、@楊文昊Viho等各領域18位人氣大V場空降活動現場,與粉絲進行面對面交流。從現場可以觀察到,大V的粉絲們從各地趕來,儘管前擁後簇翹首以盼,但顯然已經組織有序。從應援物料到粉絲標語,情緒氛圍相比追大牌愛豆,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是國內首個專門為大V打造的線下粉絲活動,微博的強勢賦能已經幫助大V構建起優勢明顯的粉絲壁壘,為大V後續經營個人品牌和IP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