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發動機:5G初期投資7000億
香港萬得通訊社報道,12月24日,5G板塊大漲,截至發稿超訊通訊、達安股份、南京熊貓個股漲停,其他個股也有大幅上漲。
2019,5G即將進入商用元年,雖然2018年經歷了外部“中興事件”波動,但確定性的產業升級仍然會催生鉅額紅利,據測算在未來10年投資週期中,總投資將超過1.3萬億元,其衍生的經濟效益更是不可估量:新的科技應用如無人駕駛;生產效率提高如物聯網。
總投資有望達到1.3-1.4 萬億元
華泰證券判斷,未來 5G 初期完成 30%熱點區域連續性覆蓋,因此,整體投資大概為 7000 億左右。
目前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 4G 基站數超過 380 萬,累計投資超過 5700億,建設週期 5-6 年左右,而5G的投資週期預計將超過 10 年。在總投資方面規模,根據信通院測算,我國三大運營商 5G 總投資有望達到1.3-1.4 萬億元,相較於4G 時代增長超過 60%,其中包括基站天線(佔總投資規模3%)、基站射頻(佔10.6%)、通訊網路裝置(佔40%)、光模組(佔3.3%)、光纖光纜(佔4.6%)。
5G 是下一代資訊產業發展的高速鐵路,屬於基礎設施,5G衍生的投資一樣龐大。據中國信通院的測算,2020 年 5G 的直接+間接產出預計將達 1.68 萬億,2030 年將進一步增至 16.9 萬億,CAGR 26%。
2019年5G或將正式進入主建設期,從產業鏈環節來看,主建設期受益的細分領域有:大規模天線陣列、射頻器件、主裝置及相關、傳輸及配套裝置、SDN裝置、小基站、網路優化。
換機潮將是第一波消費紅利
去年以來,智慧手機銷量增速下滑,一方面是市場飽和,另一方面,消費者推遲換機計劃,等待5G手機上市是重要原因。這在以往的3G、4G時代,都有驗證。國內主要手機廠商或將於 2019 年下半年陸續推出 5G 手機。
按照工信部規劃,預計我國 2019 年元旦前進行首批 5G 晶片的流片,並在春節前後完成;2019 年上半年開展商用基站建設,下半年生產出首批 5G 手機。國內手機廠商的5G 計劃也和工信部規劃、運營商測試的時間節點相吻合,華為已經宣佈將在 2019 年下半年釋出首款支援 5G 網路頻段的手機,而OPPO、vivo等手機廠商也計劃在 2019 年推出5G 預商用終端,2020 年推出 5G 手機產品。
全方位的挖掘消費潛力
中銀國際認為,投資 5G 產業,消費路徑是重點之一,5G 將促進業務應用創新、挖掘消費潛力擴大消費總量影響經濟社會。
在5G時代,終端裝置不僅僅是智慧手機,還包括能滿足多樣化需求的智慧裝備(包括智慧家居、無人駕駛等),因而對於硬體(感測器、晶片等)的需求也將大幅過4G時代;此外由於裝置連線數量眾多,因而產生的資料運算量、資料流量也將大幅超過4G時代。
從具體的細分產業來看,物聯網、AR/VR、區塊鏈、雲化服務等都將在 5G 的高速鐵路上蓬勃發展。5G 時代下,物聯網的裝置數量和資料規模進一步擴大,為其大規模應用提供基礎和推動力;ARVR 體驗更加極致,推進相關服務商品化,引發新一輪投資高潮,加速相關服務商品化程序;區塊鏈網路擁堵問題得以解決,安全性和便捷性得以提升,區塊鏈技術將對大資料、物聯網、網際網路金融等領域產生顛覆性影響;雲化服務安全性、可靠性得到極大提升,帶動企業商業模式向雲化偏移。
免責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