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行業協會不該淪為權錢交易場
行業協會不該淪為“權錢交易場”
一家之言
協會本是服務於成員企業,但有些協會卻變成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商家,淪為“權錢交易場”。
據媒體報道,近日,某知名網際網路公司公關總監楊婷(化名)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張她所供職公司剛剛獲得的榮譽證書:2018年度電子商務垂直領域最具品牌價值獎。然而就在當天,頒發該證書的單位之一——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因連續三年未接受年檢被民政部撤銷登記。
報道稱,在該協會內部,設立了眾多分會、研究院、專業委員會等分支機構,吸納眾多企業加入,併為企業有償頒發證書;而協會內部一些機構設定功能相似、疊床架屋。多位內部人士表示,該協會內部派系鬥爭頻發,公章印鑑被私自持有,也是導致其未能及時參加社會組織年檢的原因之一。
協會本來是服務於成員企業的,為其提供資訊、諮詢、法律和培訓等對內、對外交涉服務,但有些協會卻變成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商家,讓協會變成了一個“權錢交易場”,把服務拋諸腦後。這的確值得反思和警醒。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雖然自稱是一家“電子商務有關的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自願參加的非盈利性的全國性社團組織”。但根據報道,早在十多年前電子商務剛興起時,該協會就在內部設立了一個認證部,專門給企業或者個人提供認證,頒發證書。確切些說,是一個拿錢就給證的部門。這已經是公開的“祕密”,但卻有很多企業樂此不疲。
誠然,協會向企業收取會員費等以維持經營是一種正常的生存之道。國際上也基本是這麼運作的。但區別在於能否公平、公正地服務於行業企業,還是“看錢下菜碟”。比如,2018年10月,一份由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研究院等機構聯合釋出的“全國百強縣榜單”就被多年“落選”的江蘇省東臺市指證,實為花錢可上的榜單。類似花錢就可以入的年度榜單,不少協會和企業都心照不宣地年年“頒著”、“領著”。
因而,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的問題,表面上看是因為前任理事長掌管著印鑑“耽誤”了年檢,實際上還是前任與現任理事長作為兩個派系之間的利益糾紛。因此,我們看到了掌管印鑑的前任理事長成立了如此之多的分支機構,如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網際網路金融委員會、金融科技研究院等,成為其繼續賺錢的工具。
現如今,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已經是不能起死回生了,這樣的損失不可謂不大,存在類似問題的協會應該從中吸取教訓。
協會是要先“生存”下去,但也得賺錢有道。尤其是在我國產業處於轉型升級,經濟進入新常態之際,國內的協會應該更多地向國際上(如法國、日本)運作良好的協會看齊,真正發揮促進行業(企業)健康、良性發展的作用。而不能讓企業交完錢入了會,或者發個證,頒個獎後,對於行業存在的惡性競爭、技術瓶頸等問題卻作壁上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