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大資料戰略佈局 合力推動發展共享數字中國
為了佔據科學大資料制高點,世界主要大國已把科學大資料納入到國家戰略並開始重點部署實施。2012年美國政府宣佈啟動“大資料研究與開發計劃”。
英國發布《英國資料能力發展戰略規劃》,力圖使英國成為大資料分析的世界領跑者。
日本公佈了《建立最尖端IT國家宣言》,全面闡述了2013~2020年期間以發展開放公共資料和大資料為核心的日本新IT國家戰略。
面對國際科學大資料發展態勢,中國正在做出怎樣的努力,迎接新的時代呢?
加快戰略佈局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數字地球學會主席郭華東談到,大資料時代到來的時候,很多人都貼上了大資料的標籤,就說是做大資料的。中間有一個誤區,誤區就是說大、就是多、就是海量,就是大資料了。但大資料,特別是“科學大資料”本身來講,更主要的是對大資料進行挖掘、進行分析,尋找大資料資訊之中蘊藏的科學現象、這些科學規律來為人類服務這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基於此大資料的產生,特別是“科學大資料”的產生,大家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就是大科學裝置是產生大資料的最主要的源泉。我國這些大科學裝置也是這樣的例子,叫做大裝置、大資料、大發現、大科學。有了大裝置才能大資料,有了大資料才能有大發現,大發現促進大科學的發展,
第二個,有的國家還不具備大科學裝置,大的基礎設施發展的一些條件,他的一些理念還是比較先進的,像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他的的口號就是喚醒沉睡的資料,讓資料變成知識,走在這樣的道路上,這樣做得工作還是比較多的。
要佔領知識經濟的一個數據的制高點,應該怎麼從頂層設計上去發力呢?
合力推動發展
龍永圖指出首先要國內做好大資料管理、分析、共享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規體系,因為沒有法律法規體系,參與到國際法律法規體系的制訂就沒有根據。在這方面的話,可以做很多的工作。
另外佈局一些基礎設施,比如說全國性的大資料中心,各行各業的大資料博物館、儲藏館,大資料是一個很長的產業鏈,從大資料的採集、儲存、傳輸、分析、研究應用很長的一個產業鏈。在這個產業鏈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多新的就業崗位、新的職業,比如說的大資料的採集師、大資料的工程師、大資料的分析師。
現在不知道大學裡面有沒有資料繫了,可以考慮要做這方面的基礎性工作,因為最後的競爭還是人才的競爭。在這方面要及早的佈局,而且確實會為年輕人就業創造很多新的機會。
郭華東也講到,非常可喜的是,我國在這方面這幾年發展的還是很快,比如“科學大資料”的文章在世界上第二,我國大資料擁有量在世界上第二,但這兩個第二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變成第一了。
最重要的是政策,政府對大資料給了足夠了的重視,貴州衛視來自於貴陽,貴陽大資料的故鄉,中國大資料的驕傲。在這樣的前提之省裡面重視、國家重視,大資料作為一種國家戰略在做出來。在一個大的事業中有政府的引導、有科技界的努力、有企業的參與,這就可以做大事情。
最近幾年做了一個國際合作專案,做得就是數字“一帶一路”,其實基本上做一個地球大資料平臺,這個地球大資料平臺用我們中國為主的資料,同時也吸收國外的資料,形成這個平臺以後讓沿線65個國家,46億人、這個規模這種體量的這些人和國家都能享受到這些資料。共建我們的“一帶一路”其實就是往這個方向上去努力的。
龍永圖最後講到想讓大家看到未來,不僅僅是現在,將來對每個人的人生可能都會有幫助,希望大家能夠關注大資料,包括“科學大資料”的討論,使它成為整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推動力量,這一點對是很重要的。

責任編輯:陳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