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說學歷不重要,可憐的是你深信不疑”
2019年研招考試已經結束,有的人被rural、debate難倒,有的人下了考場就開始了準備下一年的考試……
今年的報考人數達到290萬人,不過只有25%左右的人會被錄取,為了成為這25%的人,許多人在拼命努力著。
據報道,在陝西寶雞,龔先生的兒子今年大學畢業,工作兩個多月後,瞞著家人從北京中關村的公司辭職去考研。
龔先生兒子表示,在工作過的單位,本科是最底層的,其他人都是碩士博士,即使家裡不支援,自己打零工也要去考研。
有網友評論說,“現實就是這樣,人這輩子總要追求點什麼,加油吧”;“人生的選擇,自己不後悔就好,不得不說這小哥行動力好強啊”……
也有人說,“作為學渣只能自我安慰:學歷不等於能力”。
看到這條新聞,小企表示很欽佩這名考研的小哥,因為小企光是被考研數學就磨沒了一半的志氣。
隨著每年的考研熱潮,也有些人提出了“真的要把自己的全部命運託付在考研上嗎?”這樣的疑問。
毋庸置疑,學歷很重要,500強企業基本上都會要求名校畢業生,但是除了學歷以外,自身能力也同樣重要。(對,並不是所有高學歷的人一工作就具備高能力)
Via.Unsplash
提高學歷需要一年兩年,甚至許多年的時間,而提升能力,則是可以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做到的。
所以,在努力提高學歷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也必須同步跟上,身在職場,有3大能力是你必須具備的。
1
人際溝通能力
對於職場人來說,溝通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
溝通,是所有人為了共同的目標,把每個人的想法,情感等通過互相傳遞,從而達成共識的過程。
但良好的溝通能力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更多的是需要後天不斷培養的。(3招提高你的溝通技巧)
2
團隊協作能力
無論在校園還是在職場,團隊協作能力都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當今時代,個人只有融入團體,與團隊成員加強協作和配合才能更好的發揮自身優勢,人們常說“人多力量大”,其實就是在強調團隊協作的意義。
因此,作為團隊中的個體一定要保證謙虛,虛心向他人學習,切忌固執己見。
Via.Unsplash
3
專業能力
職場如戰場,在職場中同樣適用“適者生存”法則,如果你的專業能力不夠,遲早會被淘汰出局。
當然,在每一個階段,不同層級的人的工作重點和所需的能力是不同的,只有認識到這一點並作出相應的改變,才能更好地適應職場生活和晉升。
就拿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來舉例,在做出納時,一般負責現金收付和銀行結算等有關賬務,如果出納人員想要轉型做會計,需要掌握的技能就要多得多了。
會計需要負責公司各種總賬和明細賬的核算,還要定期在月末、季末和年末編制各種財務報表並進行報稅工作。
因此,足夠專業也是你跟別人拉開差距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