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簡史-05-第二次寒冬-1987~1993
ofollow,noindex">人工智慧通識文章索引

image.png
雖然LISP機器逐漸取得進展,但同時80年代也正是個人電腦崛起的時間,IBM PC和蘋果電腦快速佔領整個計算機市場,它們的CPU頻率和速度穩步提升,越來越快,甚至變得比昂貴的LISP機器更強大。
直到1987年,專用LISP機器硬體銷售市場嚴重崩潰,人工智慧領域再一次進入寒冬。

image.png
專家系統最初取得的成功是有限的,它無法自我學習並更新知識庫和演算法,維護起來越來越麻煩,成本越來越高。以至於很多企業後來都放棄陳舊的專家系統或者升級到新的資訊處理方式。
80年代末,包括日本第五的計算機計劃在內的很多超前概念都註定失敗,原本科幻美好的人工智慧產品承諾都無法真正兌現。
人們開始對於專家系統和人工智慧的信任都產生了危機,一股強烈的聲音開始對當前人工智慧發展方向提出質疑,他們認為使用人類設定的規則進行程式設計,這種自上而下的方法是錯誤的。大象不玩象棋,但大象可以從現實中學會識別環境並作出判斷,人工智慧技術也應該擁有身體感知能力,從下而上才能實現真正的智慧。這種觀點是超前的,但也推動了後續神經網路技術的壯大和發展。

image.png
硬體市場的潰敗和理論研究的迷茫,加上各國政府和機構紛紛停止向人工智慧研究領域投入資金,導致了數年的低谷,但另一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
1988年,美國科學家朱迪亞·皮爾將概率統計方法引入人工智慧的推理過程中,這對後來人工智慧的發展起到了重大影響。

image.png
IBM的沃森研究中心把概率統計方法引入到人工智慧的語言處理中,Candide專案基於200多萬條語句實現了英語和法語之間的自動翻譯。同年,英國人工智慧科學家卡朋特開發了Jabberwacky聊天程式,嘗試更好的通過圖靈測試,至今這個程式的後續版cleverbot仍然很多人在使用。

image.png
1992年,當時在蘋果公司任職的華人李開復,他使用統計學的方法,設計開發了具有連續語音識別能力的助理程式,Casper,這也是二十年後Siri最早的原型。Casper可以實時識別語音命令並執行計算機辦公操作,類似於語音控制做word文件。

image.png
1989年,AT&T貝爾實驗室的雅恩·樂昆和團隊使用卷積神經網路技術,實現了人工智慧識別手寫的郵政編碼數字影象。

image.png
1993年,美國科幻小說作家弗諾·芬奇釋出了《即將到來的奇點》一文,三十年內我們將發明超越人類的智慧,人類社會將被終結。
人工智慧通識文章索引
每個人的智慧決策新時代
如果您發現文章錯誤,請不吝留言指正;
如果您覺得有用,請點喜歡;
如果您覺得很有用,歡迎轉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