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和三星都採用屏下指紋解鎖,這一技術真的要普及了?
最近有訊息稱,三星計劃在明年的MWC(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上推出帶有顯示指紋掃描器的Galaxy S10。在三星向美國專利商標局申請的一項專利中,顯示了超聲波指紋感測器技術。三星對屏下指紋技術的採用還在計劃階段,而一些手機廠商已經應用了屏下指紋解鎖功能, 例如OPPO R17與vivo X21都採用了該技術。

指紋解鎖在智慧手機領域推出已有幾年時間。2013年起,使用者開始接觸到指紋解鎖技術,只需將手指按在指紋識別感測器上即可輕鬆解鎖。這種技術刪繁就簡,讓手機的日常使用更加便捷。
從去年開始,全面屏手機成為新風潮,廠商愈發注重屏佔比。而注重屏佔比也意味著對技術的要求加強,傳統的指紋解鎖技術已不能滿足智慧手機日益苛刻的工藝水平要求,於是屏下指紋解鎖技術應運而生。
可以說,如今的指紋識別已經不只是為了解鎖,指紋感應器的設計更要照顧整體的工藝。在去年7月的MWC展會上,vivo率先發布了搭載超聲波指紋的Xplay6驗證機,隨後X21、NEX以及X23等手機均搭載了螢幕指紋技術。
在指紋解鎖的時候,貌似傳統的解鎖方式也沒什麼不便,但是由於全面屏的流行,傳統的解鎖方式會影響手機的外觀。為了讓手機屏佔比更高,許多手機的指紋解鎖器都去了後面。但是這種方法也不是很方便,例如使用者在解鎖時會不小心把手指按到攝像頭上,非常尷尬。

當然,解鎖不只指紋一種方式,面部識別與虹膜識別也可以考慮。然而這些技術必然會用到前置的攝像頭和紅外感測器等器件,並因此出現了不那麼美觀的劉海屏。還有一種處理方式是OPPO Find X採用的鏡頭升降結構,但這種方法每次解鎖都要升降,並不便捷而且會縮短攝像頭壽命。
以目前的情況看,屏下指紋識別是一個可行的辦法。將指紋識別模組隱藏在螢幕下方之後,以一種類似於拍照的方式來實現指紋識別。既不會佔用手機正面的空間,也不會影響手機螢幕的顯示效果。可以說,屏下指紋識別技術讓手機離實現真正的全屏又近了一步,並且給手機的設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有助於手機差異化和個性化的發展。
不過屏下指紋技術目前還是有一些缺陷。
如識別成功率不高,因為屏下指紋採用的是光學感測器,必須“看到”指紋才會對指紋掃描,所以使用者解鎖手機時必須保證環境的亮度,如果是在臥室或酒吧裡解鎖要花費的時間反而更長。
在平時使用觸屏手機時,手上如果有一些汙漬或者手溼的時候就會影響效果,而屏下指紋解鎖也會因此而受影響。此外,手機如果貼鋼化膜也會對這一功能造成影響,讓屏下指紋解鎖不那麼靈敏。

由此看來,屏下指紋解鎖雖是全面屏手機時代的發展趨勢,但現階段用起來難免會增添許多繁瑣,技術也還需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