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致力構築科創“生態圈”
圖為香港科學園。 沈婧婕攝 |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近日表示,香港特區政府2018年初於財政預算案提出向科技園撥款100億元(港幣,下同),主要用於加強支援科技初創企業以及為園內企業提供租金支援,希望未來可以扶植1000家初創企業。近一年來,香港投入不少資源,提供政策、資金支援科技創新發展。同時,內地與香港也在多方面進行合作,推動香港科創水平提升。這些舉措讓香港科創業不斷喜結碩果。
科學園先行先試
無人駕駛的體驗,人流監控的展示,人臉特效的互動,這些場景都發生在商湯科技,一家坐落於香港科技園內的人工智慧企業。在這裡,他們將計算機視覺研究領域中取得的成果逐步付諸實踐,將原創AI技術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只是商湯科技,整個科技園的企業,都是香港科技創新方面的試驗田。例如香港提出要建設智慧城市,而目前科學園內有約100家企業在研發和智慧城市相關的專案,其中有40多個專案在測試。智慧燈柱、智慧視訊分析、“刷臉消費、拿了就走”的無障礙購物流程……此類應用於真實生活場景的技術,都在正式推廣前由科技園進行試驗。
香港科技園公司首席市務總監張明華介紹說:“香港科學園已有約700家創科企業入駐,我覺得我們最大的價值就是給初創企業提供培育環境,讓他們變得更大更強。”
黃克強透露,科技園將設立共享實驗室,支援生物科技及人工智慧研發。據悉,科技園將改建園區內的一期大樓“生物資訊中心”,並運用30億元為初創公司提供共享實驗室及相關研究設施,工程預計2019年春節後開始動工,期望實驗室可在2019至2020年分階段啟用。
勤付出收成豐厚
在科技園蓬勃發展之餘,香港科創業這一年在許多方面也都喜獲豐收。
今年4月,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第46屆國際發明展”上,香港理工大學研發的一款“光學離焦”眼鏡獲得了全場總冠軍、特別大獎、特別嘉許金獎三項大獎。不僅如此,香港發明創新總會率領的香港代表團共帶去98個發明專案,最終獲得72個金獎和26個銀獎。
幾乎同時,由香港中文大學領導的研究專案獲國家教育部頒授2017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包含2個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1個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涵蓋血管內皮細胞功能調解、維持細胞正常代謝與生理功能調控、混雜語言文字條件下的網路檢索等內容。
研究成果的誕生、科創企業的增加,都讓世界看到了香港發展科創的決心和能力。因此,國內外的投資者們也更看好香港的科創前景。
前不久,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全球投資者對香港金融科技公司的實力表示認同。據統計,香港金融科技公司的投資金額由2016年的2.2億美元倍增至2017年的5.5億美元,遠高於新加坡。
11月底,從事全球商業房地產服務的高力國際釋出了有關亞洲頂級城市與投資者關係的研究報告。報告顯示,香港不僅是金融企業在亞洲投資辦公的首選城市,還成為了科技企業選址的新興地點。
齊發力合作共贏
成果的回報,離不開辛勤的付出。在科創發展方面,香港這一年來不遺餘力。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2018/2019年)在去年財政預算預留100億元的基礎上,再額外預留500億元,支援香港科創發展。其中100億元用於香港科技園的建設,200億元用於發展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第一期。
今年5月,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旨在通過快速處理入境安排,為香港特區科技公司(機構)輸入海外和內地科技人才。該計劃於今年6月開始接受申請,首年度配額為1000個,每家公司(機構)每年最多可獲配額100個。同時,香港也通過科技專才培育計劃,培養香港本地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畢業生,使他們成為香港創科發展的堅實力量。
為了共享資源、與內地合作共贏,今年9月,香港特區政府與國家科技部在港簽署科創合作協議。國家科技部也將香港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正式更名為“國家重點實驗室”,此舉有利於這些實驗室今後在內地與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建設“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多個城市共建研發中心……這些專案也都在逐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