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3D列印培訓公司
武漢3D列印培訓公司貝樂三維最近在思索一個問題以後隨著3D列印的普及,3D列印字是不是能夠取代手工做字。
3D列印成品字看到實體後發現還是難掩失望,做工粗糙,質地偏軟,根本無法與平常製作的廣告字相提並論。唯一的亮點就是自動製作,省時省力。這兩年,3D列印廣告字不乏探索者,做出來的字也很漂亮,但始終沒有形成對手工制字的“圍城之勢”。
一、3D列印的前世今生
3D列印技術最早起源於美國。2013年,大量的3D列印專利保護到期,很多美國的老牌3D打印製造商釋放了一大批專利,降低了進入3D列印領域的門檻。這帶來了3D列印硬體市場的繁榮,更讓3D列印的風潮從海外刮向了國內。隨著國內對3D列印扶持力度的加大和資本市場對3D列印前景的看好,3D列印迎來了2015年的爆發式增長。但在無法保證裝置穩定性的基礎上過分追求成本的大幅降低,使得3D列印市場進入到一個混亂的時期。而在廣告製作領域,3D列印技術要突圍而出同樣難度不小。
二、門檻不高,獲利不易
按理來說,3D列印的定製化特性應該是最適合廣告字製作的。但由於3D列印廣告字本身的人力壁壘比較低,競爭到最後還是會變成裝置密集型。無非是誰的3D印表機多,誰就能勝出,在列印技術上是沒有明顯差異的。而定製化服務產生的設計、製作、運輸、安裝等各環節成本高企的情況並不會有任何改變,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又回到價格競爭的老路了。
三、列印質量有待提高
3D列印裝置通常分為桌面級和工業級兩種。桌面機的價格一般在1萬-2萬左右,工業機的價格至少幾十萬元起步,當然在精度、質量、穩定性上都遠超桌面機。和其他行業相比,廣告製作企業在資金、裝置、技術、市場方面都沒有優勢,只能選擇成本較低、操作更簡單的桌面級列印裝置切入。不穩定的裝置,較低的列印質量和利潤率,難以維持3D列印廣告字的良性服務。
四、消費觀念的阻礙
國人的消費觀念裡講究真材實料,而3D列印“變廢為寶”的特性很難說服客戶。加上對材質本身的耐候性、色彩表現力等方面的擔憂,要想在這塊有所作為的製作商必須突破客戶的這個觀念瓶頸。
五、行業運用不足
市場研究機構IDC釋出的報告顯示,目前3D列印市場的主導領域分別是教育、藝術文創和模具,合計佔據了近80%的市場份額。以模具列印為例,3D列印模具比傳統開模方式更高效,可以將建模時間從1-2個星期壓縮為半個小時,建模的成本也能大幅下降。而目前在廣告製作領域,雖然暫時還沒有市場佔有率方面的準確資料,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至少是沒有形成規模運用的。當然,3D列印廣告字面臨的這些問題,也正是其發展的機遇。提升空間很大,市場份額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