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踞航天 智繪銀河
資料觀 訊(記者 黃玉葉)26日上午,由中國宇航學會主辦的“航天領域大資料應用研討會暨2018中國宇航學會工作會”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正式拉開帷幕。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健民,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原總工程師、科技委副主任孫為鋼,中國宇航學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王一然,中國四維測繪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三院副院長徐濤,航天檔案館主任龐海濤等來自全國多家企事業單位的航天大資料應用領域的院士、專家、學者及代表共計300餘人出席了本次會議。會前貴陽市常務副市長徐昊會見了主要參會領導及專家院士。
據悉,本次大會為期三天,秉承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大會著眼於將衛星應用、智慧產業、新能源材料、軍民融合、科技文化等領域的航天大資料應用成果與貴州省、貴陽市大資料產業相結合的契機,共同探討融合發展之道,旨在搭建集學術、技術和產業為一體的航天大資料交流合作平臺,深化並推動中國航天與貴州省的戰略合作,助力雙方在大資料方向上的協同發展。
中國宇航學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王一然主持了當天的會議開幕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原總工程師孫為鋼、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健民分別為本次會議致辭,他們分析了航天大資料的發展歷史及應用領域,並預祝本次會議圓滿成功。孫為鋼表示,航天領域是大資料應用最早也取得成果最多的領域,資料既是航天理論的基礎,又是航天實踐的基石。目前,貴陽市先人一步,搶佔大資料發展應用的創新、立法、應用場景三大制高點,在短短几年內,創造了諸多全國“第一”,其成效顯著,影響深遠。作為國家國防科技工業重要組成力量的中國航天,肩負建設航天強國、維護國家安全的神聖使命,未來願意同貴州省、貴陽市政府一起攜手,共同推進我國大資料產業向高質量發展,共同為中國夢的早日實現貢獻智慧與力量。許健民院士認為,使用好大資料既要有開放的資料政策,還要有大量的基礎工作。現階段要鼓勵資料的使用者發表自己使用大資料案例,並且在有關的專業學術團體當中討論共性問題,對功能的做法形成標準。深耕大資料產業的貴州省通過系統的頂層設計、科學研究和精準佈置,未來再依託軍民融合的背景,結合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的職能和職責,定能推動氣象衛星遙感資料在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應用以及大資料的深度應用。
隨後,在各方領導和專家代表們的共同見證下,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與貴陽市高新區簽署了《貴陽衛星大資料應用服務中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該協議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貴陽市戰略合作的重要舉措之一,根據協議,高新區作為貴陽市大資料發展的核心區、示範區、引領區將充分利用自身大資料產業資源優勢,積極推動貴陽衛星大資料應用服務中心的落地和壯大,加快貴陽市衛星服務產業和大資料產業發展,使貴陽市在衛星資料處理等大資料領域具備核心競爭力,擁有一批在衛星資料處理、商業航天技術轉化、大資料資源開發和應用等方面有發展前景、有技術含量、有戰略高度的中小型企業,把貴陽市打造成為立足貴州、輻射西南、走向全國的航天科技產業服務基地。

《貴陽衛星大資料應用服務中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訂現場
本次會議先後邀請5位知名航天及大資料領域專家學者做大會主旨報告,分享了航天大資料潛能、應用、發展的思考與建議,為與會嘉賓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航天大資料應用交流盛宴。中國宇航學會副祕書長張鐵鈞主持了主旨報告會。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四維測繪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文發表了題為“大資料時代的遙感衛星應用”的報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傑青,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李波,發表了題為“面向公共安全的天空地網大資料一體化處理”的報告。

貴州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貴州師範大學副校長,貴州省大資料專家組副組長謝曉堯發表了題為“擁抱大資料時代——FAST 海量天文大資料計算”的報告。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某領域副總研究師,博士研究生、研究員岑小鋒發表了題為“航天發展與大資料智慧”的報告。
航天恆星科技有限公司計算機應用專業博士,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專業博士後,主任研究員程子敬發表了題為“推進航天大資料發展的思考與建議”的報告。
五位專家從不同角度分享了他們在各自領域的研究成果, 精準把脈航天發展動向,全方位剖析了航天大資料應用現狀,深度解讀了航天大資料的潛能與未來, 構建了嘉賓們對航天領域大資料應用的全新認識。這些應用前景將極大地幫助貴州本土大資料企業開展新的業務和研究,有望創造更多大資料經濟價值,獲取更多前沿學術成果。
航天工程是複雜的高技術系統工程,涉及多種專業技術和各類精確大資料的支援,如何結合實際,在短時間內以有限的人力、物力和投資有效地利用科學技術最新成果,完成研製任務,成為科技和管理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航天領域大資料應用研討會的順利召開,標誌著我市在航天工程領域推進大資料技術應用的時代已經到來。中國宇航學會與貴陽市政府的強強聯手將為整個貴州省的航天技術發展提供動力,未來,“中國數谷”將把握契機,全速推動航天大資料技術的全面發展應用,實現我國航天研製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會議開幕當天還舉辦了企業交流會,貴陽市大資料發展管理委員會、貴陽市投資促進局組織各區市縣大資料、投促主管部門及大資料企業、航天企業100餘人參會。有著“中國數谷”之稱的貴陽市憑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優沃的政策支援,以及日趨成熟的大資料產業鏈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目光。據悉,在為期三天的會議議程中,中國宇航學會還將圍繞2018年學會的核心業務及服務體系進行工作研討會,討論近期工作重點,瞭解會員單位需求,以提高學會的服務水平。學會還將率各成員單位代表到貴陽市大資料相關企業和FAST“天眼”等地進行實地參觀、交流和學習。
【延伸閱讀】
中國宇航學會是由錢學森、任新民、張震寰等人於1979 年 10 月在北京發起成立的航天科學技術工作者學術團體。發展至今已有39年曆史,目前已成為聯絡我國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橋樑紐帶,是我國發展航天科技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學會的宗旨是團結和組織廣大航天科技工作,通過搭建形式多樣的開放活動平臺,營造適宜科技創新和人才成長的環境,促進航天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促進航天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航天科技人才的成長與提高,促進航天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結合,為航天事業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航天科技素質服務,為廣大會員和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鬥。中國宇航學會長期關注全球航天產業發展,積極參與推動航天技術應用。主辦了《宇航學報》和《太空探索》雜誌,組織編輯、出版、發行航天科技書、報、刊、會議文集以及科技文獻等;曾主導發起併成立了 IAF 衛星商業應用專門委員會;積極推動並聯合主辦了包括中國商業航天高峰論壇在內的一系列促進航天產業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活動;併發出共同發起成立“中國宇航學會航天產業化工作委員會”的商請函,截止目前已收到 33 家單位的回函確認。中國宇航學會現下設39個分支機構,擁有137個單位會員及3萬餘名個人會員。
注:本文由資料觀報道,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玉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