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與博弈論
前言:加密貨幣的構建體系中隱含了博弈論的機制,比如比特幣的設計背後有自我強化的納什均衡機制,以此激勵參與者為網路貢獻正向的行為。而新的加密貨幣或區塊鏈專案的設計也必須深入考慮博弈論,設計出鼓勵正向行為的自執行機制。最終而言,區塊鏈專案的持續存在依賴於其背後的機制設計。本文是對博弈論的最簡單介紹,適合於初學者閱讀,本文所介紹的博弈論並無深入闡述,感興趣的同學可自行查閱資料,深入學習,也歡迎發表你在研究區塊鏈專案過程中發現的博弈論的應用。本文作者Michael Karnjanaprakorn,來源於medium.com,由藍狐筆記公眾號“realthinkbit”翻譯。
“ 終有一天,每本博弈論教材都會有一個章節講述區塊鏈。”
——Naval Ravikant
對於理解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策略以及決策來說,博弈論都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博弈論研究的是人們如何在競爭環境下做決策,為何作出這樣的決策,並且考慮競爭對手的出招。你可以把博弈論看作是關於戰略決策的研究。
但博弈論不僅僅是關於博弈的,在任何兩個人必須考慮其決定可能帶來的獎勵和後果時,博弈論都是適用的。其終極目標是發現特定博弈的是否存在“最佳”策略。
撲克遊戲是博弈論的一個很好例子,因為其他玩家的選擇會影響你的出牌策略。比如,當你的對手打得鬆時你應當緊嗎?(譯註:鬆/緊是指打牌風格的術語)你應不應當詐唬?你應當加註還是棄牌?
為了更多理解博弈論,以下是一些比較重要的基本概念:
1. 囚徒困境——指兩個完全理性的個體可能會選擇不合作,即使合作符合兩者最佳利益。這是自我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間的經典選擇。
2. 協調博弈——博弈雙方通過合作獲益。任何一方都沒有作弊動機,因為不合作會導致比合作更糟糕的結果。例如:司機選擇在道路右側行駛。(譯註:僅限於靠右走國家或地區)
3. 搭便車問題(公地悲劇)—— 每個人都試圖從給定資源中獲取最大利益,這將損害所有人的利益。例如:環境汙染,過渡捕撈,海洋垃圾。
4. 零和博弈—— 指個人或團體的獲益只能來自於其他個人或團體的損失。例如:撲克和賭博。
5. 委託-代理 問題—— 允許代理人代表委託人做出決定。這種情況下,代理人往往不會從委託人的長遠最佳利益考慮,而會追求自己的目標。例如:有任期的代理人各種決策。包括職業經理人、政客等的決策。
6. 納什均衡——當考慮到對方選擇時,參與者沒有動機去背叛他已經選擇的策略,此時達到的最佳結果。例如:紅綠燈。
7. 嚴厲觸發—— 這是在重複的非合作博弈中會採用的策略。只要每個人都選擇合作,鑑於大家合作的歷史,會持續選擇合作。但是,一旦有人背叛,那麼你的策略是永遠不再合作。
8. 謝林點——當人們缺乏溝通情況下通常的選擇方案。因為這個選擇看起來更自然,特殊或者和人們相關。例如:兩個人相約中午在紐約某地見面,謝林點是中央車站。(譯註:中央車站是兩個人完全沒有溝通情況下最有可能選擇的地點。在這裡,中央車站代表了某種非事先約定的最大共識。)
9. 選美競猜—— (譯註:凱恩斯選美大賽,它的意思是說為了最終得獎,選美大賽中大家會傾向於猜其他人心目中的美女,而不是選擇自己心目中的美女。)在投資中也有類似的現象,投資者會去猜測其他投資者如何思考,而不是隻是他們自己心目中想法。(譯註:這也是為什們意見領袖對市場價格會產生影響力的原因。)
10. 有限理性——在給定的選擇中,人們通常會遵從簡單路徑或自己已經習慣的方案,即使那不是最優選擇。(譯註:這就是絕大多數人的路徑依賴或者偏見,很難有人能打破,能打破的都不是一般人,是有機會成大事的人。)
11. 拜占庭將軍問題——為了避免整體失敗,所有參與者必須同意統一策略,但其中部分參與者是腐敗的,要麼散播錯誤資訊或者有其他不可靠行為。(這個問題是通過假想將軍需要決定統一進攻或者撤退,並且必須將決定傳達給它的副手。這些副手中有一定數量的叛徒,他們可能不會正確傳達命令。)
那麼博弈論是如何應用在加密幣上的?比特幣的設計是一種自我強化的納什均衡。它激勵參與者維護協議,並避免拜占庭將軍問題。
礦工被激勵在網路上做好事。如果他們想要獲得獎勵,就必須遵守規則。否則,礦工損失了時間、電力和算力(成本)。這是因為挖礦是遞迴的懲罰系統。
舉例來說,礦工控制的節點是可以自由選擇作惡併產出無效區塊,礦工不會選擇這樣做,因為遵循相同的策略的其他節點會被懲罰和排除出系統。
如果礦工產出了無效區塊,其他礦工將簡單忽略這些無效區塊並繼續在主鏈上挖礦。作為結果,礦工將選擇最穩定的狀態(納什均衡)。由於大多數礦工協作維護了最穩定的網路狀態,因此係統是具有拜占庭容錯能力的。
博弈論和共識機制成功地產生了激勵,以此協調人們作出對網路最好結果的決策。這僅僅才是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