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口蹄疫,牛口蹄疫吃什麼藥,牛口蹄疫能自己恢復嗎
口蹄疫是由FMDV病毒引起的偶蹄類動物共患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又稱口瘡熱或流行口瘡。特徵是口空粘膜,蹄部及乳房皮膚髮生水泡和潰爛。口蹄疫因其擴散快,流行廣,引起動物生產力下降。發病後,只要護理得好,治療及時,死亡率基低,若不加強護理,常誘發其它疾病而死亡。
預防和治療牛口蹄疫,就用東方健的牛疫健,東方牛疫健治療牛口蹄疫效果顯著。
病學流行,口蹄疫能侵害多種偶蹄類動物,如牛,豬,羊,駱駝等等,牛最容易感染,不同動物口蹄疫往往不互相感染,新疫區發病率高大百分之百,老疫區百分之五十以上。病蓄是主要傳染源,康復蓄也有的長期帶毒,排毒。傳播方式主要是接觸性傳播,消化道,呼吸道,及破損面板粘膜是感染的門戶。各種病蓄的分泌物,排洩物,汙染物及來往的人員和非易感動物都是重要的傳播源。病毒還能空氣帶毒傳播,並能隨風跳躍式傳播五十之一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因此空氣是快速傳播,大面積傳播的主要原因。該病在秋末,冬季,春季是最易流行的季節。
症狀,牛的潛伏期為2-7天,多達14天,個別家蓄也有21天的。病初體溫高大40-41度,流涎,感染後很快就在脣內,齒齦,舌面,蹄趾間及乳房面板上出現水泡,水泡破裂後形成爛斑,病蓄流涎嚴重的舌面粘膜脫落,之後爛斑逐漸癒合,也可能發生潰敗病瘍,癒合後形成瘢痕。病蓄大量流涎,少食或不食,蹄部疼痛造成跛行,甚至蹄殼脫落。本病在成年牛一般死亡率不高,但犢牛由於繼發心肌炎和出血性腸炎死亡率高。
臨床診斷,根據本病傳染速度和典型症狀,口空,乳房和蹄部出現水泡和潰爛了初步診斷。
鑑別診斷,本病與水泡性口炎相似,不易區分,故應鑑別。方法是採集典型病變的水泡皮,研細,以PH值7.6的磷酸鹽緩衝液PBS製成1:10的懸液,離心沉澱,去上清液接種牛,豬,馬,如果權馬不發病,其它動物都發病,即是口蹄疫。
未發生口蹄疫時,保持牛床,牛舍的清潔,衛生,糞便及時清除,定期用百分之二苛性鈉對全場及用具進行消毒。保證牛群健康,不從病區引進牛,不把病牛引進牛場。嚴禁與豬,羊,貓,犬混養。按本地區曾流行口蹄疫的型號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