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長預警,美的變陣奔向數字化
作為中國營收最高的家電企業,美的集團(000333.SZ)在2018年前三季刷新歷史最好業績,營收首次在三個季度內突破2000億元,達到2057.6億元,同比增長10.1%;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9.3%,達到179億元。
但成績之下,也潛藏危機。美的集團2018年第三季的營收僅同比增長1%。巨集觀經濟增長放緩、房地產市場疲軟、中美貿易摩擦等外部因素疊加,拖慢了家電業的增速。
去年年底,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在美的臨時股東大會上表示:“自我否定是美的的基因”,美的的思維、戰略方向、組織結構、團隊和業務模式“會根據外部環境來調整”。
事實上, 美的現在就在進行新一輪的變革,半年之內,事業部從10個精簡為8個,打造以使用者需求為中心的組織,同時起用大批有網際網路思維的年輕人。
調整架構整合資源
第一財經記者近日到美的集團順德總部大樓採訪時發現,四樓有一間很大的辦公室,裡面有一排排的辦公桌和電腦,工作人員在忙碌著,門口的牌子上 “國際632”幾個字十分醒目。
2012年方洪波接任美的集團董事長,同年美的集團完成整體上市。當時美的推動“戰略轉型”,通過“632戰略”(構建六大運營系統、三大管理平臺、兩大門戶和整合技術平臺,全面重構系統),打造“一個美的”。
如今,美的再次用“632戰略”的思維,建立一個覆蓋全球15個海外生產基地、24個銷售運營機構、20個研發中心的資訊化系統,在全球範圍實現“一個美的”的資源協同與共享。
2016年,美的接連收購了世界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的德國庫卡集團和東芝白色家電業務,從家電企業向科技集團轉型。
美的集團2017年的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25.88%,比2016年下降一個百分點,收購庫卡、東芝白電後的整合拉低了其收益率。美的集團2018年半年報顯示,以庫卡為主體的美的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當期營收同比下跌8.11%,至125億元。
美的希望與庫卡、東芝之間發揮更大的協同效應。庫卡(KUKA)、東芝家電最近都換了帥。近十年來一直擔任庫卡執行長的Till Reuter博士2018年12月卸任,原任庫卡CFO的Peter Mohnen接任臨時執行長。而美的集團副總裁王建國將接替石渡敏郎,成為東芝家電的新一任董事長。
美的的整合不僅限於近年收購的企業。
自1997年推行事業部制以來,美的集團不斷裂變。放權經營、靈活管理的事業部制,成為美的迅速成長的“利器”。不過,當市場增長放緩,各事業部之間資源協同不足的問題又突現出來。
2018年6月中旬,美的集團合併廚電與熱水器兩大事業部,將煙機、灶具、洗碗機、消毒櫃的產、研、供、銷職能整體併入熱水器事業部,成立美的廚房和熱水事業部。原熱水器事業部總經理徐旻鋒被任命為新事業部總經理。
半年內,美的事業部的整合仍在延續。2018年12月,美的將生活電器與環境電器事業部合併,新的生活電器事業部由李國林任總經理。第一財經記者獲悉,最近美的清潔電器事業部與微蒸烤(微波爐、蒸箱、烤箱)事業部也進行了合併。經過上述整合後,美的集團的事業部由十個精簡為八個。
奧維雲網副總裁郭梅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調整後美的集團八大事業部為:高階品牌事業部、冰箱事業部、洗衣機事業部、廚衛事業部、嵌入式廚電事業部、生活電器事業部、家用空調事業部和中央空調事業部。
其中,高階品牌事業部力推的,便是美的集團2018年10月釋出的高階子品牌COLMO。方洪波在美的股東會上說,COLMO品牌的定位是由人工智慧技術驅動,將覆蓋全系列產品。事實上,這是美的首次讓高階品牌業務獨立運營,希望藉此補上高階品牌缺失的“短板”。
在郭梅德看來,美的這次變革把小事業部合併成大事業部,裁掉部門冗員。事業部選拔的領導都是網際網路基因的領導,非傳統渠道的領導。這次調整的目的是:“徹底改變美的過去市場運作手段,採用全新的粉絲經濟模式。”
美的集團副總裁王金亮向第一財經記者確認,美的調整後變為8個事業部,不會再有任何調整,這是正常的組織優化,每年阿里、騰訊等企業都會有類似的組織架構優化。他說,準確地講,美的不是轉型粉絲經濟,而是增強使用者思維,“建立以使用者需求為中心的敏捷型組織”。
中怡康總經理彭煜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預計2019年國內家電市場的零售額增速將只有1%,2019年將是行業真正的低谷。消費分級、新興品類和整體解決方案是低谷裡的機會點。他認為,美的等家電龍頭的架構調整更多是屬於提升“組織經營效率”的一種舉措。
珠海泰鋒電器的總經理邊廣學也認為,消費需求在變化,商業模式也要相應變化。現在消費者買電器,越來越多想買成套產品,比如全屋熱水方案、全屋採暖方案。“美的各個事業部也不宜再單兵作戰,而要形成合力,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連線使用者
對比2012年把美的2000多個型號的產品砍掉三分之二、停掉所有新開工的基建專案,方洪波在新一輪變革中,需要拿出更大的決心。
他2018年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如果美的被顛覆,顛覆者一定不是格力和海爾。我們的競爭對手絕對不是他們。海爾和格力的競爭對手也不是美的。”
事實上,5G通訊將帶來萬物互聯的時代,小米、華為等網際網路、通訊、IT企業都加快佈局智慧家居。它們紛紛跨界而來,成為傳統家電企業潛在的競爭對手。
而對於美的來說,原來的家電業務主要是“穩住大盤”,美的的增長點更多是新興業務和全球市場的拓展。新興業務一是智慧家居,二是智慧製造。智慧家居需要美的原來各家電業務形成合力、產品互聯互通,高階子品牌COLMO是試驗田。智慧製造方面,美的已推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M.IoT。
方洪波說,美的必須建立與使用者直接溝通的能力。“傳統中國製造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你說我們是做2C的,做消費品的,但實際上做的是2B的業務,都是把產品賣給代理商、大賣場。”“你做消費品,沒有連線就不知道使用者想什麼。”
“我想一定有方法可以解決的。”方洪波說,特斯拉已經摸索出來了,蘋果也是,傳統制造業已經看到一線曙光,這就是數字化。
從智慧家庭、智慧零售、智慧物流,到智慧工廠和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美的希望打通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價值鏈條,提升全價值鏈的運營效率。
方洪波說:“展望2019年我們保持謹慎樂觀。”美的國內、海外市場比較均衡,營收佔比分別約為53%、47%。預計美的集團2019年的銷售收入增速可以達到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