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杭州互聯網法院掀起網絡維權背後也迎來創業新機遇

杭州互聯網法院掀起網絡維權背後也迎來創業新機遇

高端 情況 習慣 無間斷 fin 新技術 img 電商 線下

技術分享

在這個被互聯網浪潮席卷的時代裏,有這樣一批活躍在網絡上,緊跟時代潮流的法律人,他們既源源不斷利用移動互聯網來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又把自身擁有的法律行業知識與互聯網工具相結合,造福於有需求的同行或者大眾。

中國正在進入產業升級的大潮,法律服務的在線化即是大勢所趨

當一個傳統產業擁抱互聯網之後,人們就會看到一種全新行業形態和運作模式,例如傳統的商品買賣在線化遷移後形成電子商務;傳統的本地化服務在線化遷移後形成O2O,傳統的電視臺黃金廣告位招標在線化遷移後形成競價排名;原來的鄰裏交往在線化遷移後成為社交工具;原來的紙幣在線化後演化成電子支付;甚至於傳統的犯罪行為都在積極學習往在線化遷移,而在法律界也同樣如此。

舉個例子,傳統的法律服務都是本地化的,如果杭州的律師要到北京去調取檔案,以前只能自己跑,而現在通過互聯網法律,可以在線上完成下單,從而聯系到當地的律師,代理調檔,大大縮減查檔的勞務成本。同時,如果客戶可以對服務提供者打分,並客觀地在互聯網上展示出來,客戶便更好地選擇律師。

可以看到互聯網以其無與倫比的便利性,成為了新一代從業者的主流通路。而隨著多種服務互聯互通的020消費體系逐漸完善,越來越多的當事人習慣遇到法律問題上網找答案,網上咨詢解決糾紛模式成為一種潮流。

近日世界首個杭州互聯網法院的設立,也在向我們釋放了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雖然法律或立法具有滯後性,但法律服務創新必將成為今後大勢,那些落後的行業模式只會成為互聯網新型法律糾紛的填埋場,甚至成為阻礙社會和科技進步的枷鎖。

行業風險猶在,法律服務創新之路道阻且長

2016年下半年,互聯網+法律服務的行業新聞堪稱驟減。一方面是因為2015到2016上半年行業發展過快,需要自身的縮緊和內部調試,另一方面是因為資本寒冬的襲來令這個剛剛開始火爆的產業猝不及防:整體經濟緩行導致B端客戶的流量大幅下降,而面對雷同度極高的新創項目,資本也表現出了謹慎和放緩。

不難看到,在法律擁抱互聯網的過程中,許多人陷入了溺死在法律服務網店化的漩渦,例如紅極一時的綠狗網曾以電商模式主打各類法律服務,後其試圖將服務“產品化”,推出“還錢吧”、“離婚快”等法律產品,而今卻圍繞公司註冊、財稅社保等打造了許多法律周邊服務產品,量大卻顯得專業度不夠。

另外在互聯網+法律的大浪潮下雷同模式噴湧而出,如同一場聲勢浩大的煙火,耀眼但轉瞬即逝。律師行業本身就有比較高的進入門檻,服務結果直接影響用戶利益,所以用戶對於律師服務的要求更為嚴苛。

在從律師的角度來說,由於律師行業的既得利益其實相當高,很少有律師真的希望通過在線開放的方式來打開新的客源渠道。很多創業項目,確實可以通過平臺模式大力附能消費者,但卻觸及了律師行業和事務所的利益線,因此得不到專業支持,結果只能功虧一簣,可見法律服務升級之路仍道阻且長。

技術分享

敢於嘗試便有先機,許多從業者已經冒出了成功的步伐

據了解“互聯網+法律”的創業項目,現在存續的有400家以上,而且還在不斷增加,但目前大概只有30家左右拿到A輪融資,而且這30家裏頭大部分也是舉步維艱。不過擁抱互聯網潮流是法律服務業必須面對的客觀現實,許多先行者已經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一、打造特色模式

在當下很多行業中,如果想在模式上創新上取勝,集中精力在某一專業領域精耕細作,提供更專業、更優質服務的可能性更大,這種轉變的實現難度也較小,並且更容易做出品牌。

例如互聯網法律平臺“贏了網”首創律師競標模式,通過競標幫助用戶選擇最合適的律師,將法律與互聯網結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普通百姓和企業客戶法律服務交流,數據顯示自2014年10月上線至今不足一年,贏了網已積累全國7000多名專業律師,超過100名法學專家,服務超萬名個人用戶及企業客戶。

無獨有偶,易法客在電商模式下,重點突出了合同服務的主題,其從合同出發,單點突破,現在業務類型已經覆蓋到智能生成、合同審閱、合同起草等方面,並上線了各種打包法律服務,大有從“單點”向“百貨商店”發展的趨勢。

知果果是一家在線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其專註於意見流程性強、重復性高的服務,以低價換取巨大的業務量,數據顯示其企業用戶註冊量已超過五萬家......這些平臺在大量雷同的運營模式下,做出了不同的嘗試,給法律行業註入了新鮮的血液。

二、發力創新技術

技術嵌入對法律行業的發展顯然意義重大,例如文件自動組裝、無間斷互聯、電子學習、法律開源、只能法律檢索等都曾對法律產生深刻影響,目前國內不乏發力法律創新技術的平臺。

例如iCourt以法律從業者為服務對象,借助技術驅動法律的理念,幫助律師提高職業能力,如可視化、大數據等技能已被諸多律師運用到實務當中,據悉迄今已有六千多為律師走進iCourt法學院,其公開課已覆蓋多名法律人。

再有法大大,基於數字簽名和雲儲存技術,提供在線電子締約、電子合同管理、證據托管的第三方雲服務平臺。更有甚者愛合同平臺,其用機器人代人工進行租賃類、股權類等多項常見合同缺失條款和風險的提示等,可以看到這些年借助創新技術而崛起的法律平臺已經是行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勢力。

三、選取獨特定位

安盾網與知果果一樣關註知識產權,但其以“打擊侵權假冒產品”為關鍵點進行切入,在全國律師及調查員網絡,同時建立面向公眾的有獎舉報平臺以擴大信息來源。據其官網顯示該公司已服務於華為、海爾、騰訊、小米等知名公司。

牛法網則定位於高端受眾,其致力於打造高端法務平臺,是我國少有的小時咨詢費率可達數千元的服務機構。

以上皆為具有特色切入點的平臺,除此之外我國還有很多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它們正在這場浪潮中盡情的狂歡,並用獨特的視角制造行業更多的發力點和創造巨大財富的機會。

互聯網顛覆持續進行,法律服務行業未來的機遇何在?

從本質上看,互聯網真正帶給行業的,其實是減掉了溝通障礙(成本)、減掉了中間渠道、減掉了多余的層級架構、減掉了一切可以外部化的低效內部交易。於此,法律服務最理想的發展方式便有三:

其一,深耕細分領域。由於法律服務的流程很長,種類也花樣繁多,因此創造的空白痛點也就不計其數。大而全的平臺所需要成本與資源過多,但小巧有針對性的法律服務平臺,尤其是反向針對法律從業者的平臺會比較受到歡迎。找到垂直入口,是如今創業的不二法門。尤其是結合自身優勢找到垂直入口,是最高效的創業方法。

其二,進行新產業、新技術創新服務,服務於新產業、新技術類。人工智能、物聯網、fintech等新技術產業,以及soho、眾包眾籌等新企業組織模式,都帶來了大量的司法服務需求,針對這些需求架設項目,一方面盈利空間大,一方面也可以搭載風口講一些新故事。互聯網+法律服務的大數據,一直都是行業重點需求的一環。也有很多企業致力於這個環節,但大數據提供者+行業分析者依舊帶來了很多機會。

其三,聯盟化發展。在共享思維與平臺戰略思想的指引下,不可否認,聯盟化的管理結構是一個好的發展方向。在這種聯盟當中,共享思維的體現,是跨界整合、資源的聚合、優化、再分配,以及到重復使用,形成規模效應。平臺戰略需要統一的價值理念、多樣化的品牌營銷、多元化的案源拓展,輔以互聯網的技術和系統支撐,最終形成高效互通的協作平臺。

可以想象,法律服務勢必因為有互聯網的加入而變得更加專業化、透明化。這種專業化應該是法律服務過程的流程化,各個流程節點的標準化,以及全部流程的可視化。即法律服務的過程不會因為辦案律師的不同而產生太大的差異,也不會因為客戶的監督嚴格與否而有太大的差異。客戶在購買法律服務產品之前就可以通過產品手冊了解到核心產品的基本情況,而不用通過各種方式去試圖猜測律師及法律服務的好壞。

綜上看來,互聯網+法律”目的在於打造專註於法律垂直領域的知識分享與共建的平臺。將線上線下結合,線上可以采取法律服務商城、律師講堂、雲端律所和人工智能等線上版塊,為法律人量身打造標準化法律服務產品,學習實務技巧,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提高律師工作效率。因此線下法律服務目前應當著力進行業內資源高效整合,結成聯盟,方能走向共贏發展局面。附上互聯網,未來法律行業形態將擁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杭州互聯網法院掀起網絡維權背後也迎來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