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混亂中的ICO平臺,會不會是下一個P2P的重災區?

混亂中的ICO平臺,會不會是下一個P2P的重災區?

ico平臺

技術分享

當眾多巨頭和創業者還在為共享打車、共享單車、VR、IP化、互聯網金融沈迷時,一種全新的“眾籌”正在造就一個又一個暴富神話。其名為ICO,即首次代幣眾籌,一般指區塊鏈初創項目在眾籌平臺上發行項目代幣,投資者使用指定數字貨幣購買代幣為項目進行眾籌行為。而近段時間以來,國內外ICO市場井噴式爆發。

今年初至5月17日,全球區塊鏈的VC投資為1.07億美元,ICO募資則達到了1.25億美元!但這樣的狂飆態勢讓人心驚,讓人不由得想起此前P2P剛開始時的火爆。值得註意的是,目前ICO並無監管介入,處在監管盲區。一旦未來監管插手,ICO是否會像後來的P2P那樣,“跑路”頻現呢?

資質的魚龍混雜,千奇百怪

ICO的特點就是足夠“隱形”,區塊鏈創業公司不以公司股票或債券為融資工具,而是直接發行自己的數字代幣,交換比特幣、以太幣等較為流行的數字貨幣,以達到融資創業的目的。簡單來看,就是拿自己制造的錢,去換真正的數字化“真金白銀”。

不要以為ICO看起來似乎非常簡單,會讓很多人謹慎對待,實際上其火爆之勢已經超越大眾想象。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7月25日發布的《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已完成的ICO項目共計65個,累計融資規模26.16億元,累計參與人次達10.5萬!

這樣的暴利和斂錢速度,讓很多創業者為之眼紅,由此產生的亂象與投機者也層出不窮。最典型的現象,就是“草臺班子”泛濫。很多團隊規模小到只有幾個人,不需要花錢去制造一個公司,也不需要有具體的產品,只要創造一個區塊鏈的概念,就能找到所謂的業內“大牛”、“大佬”展臺,然後以全面發散的營銷方式進行宣傳、造勢。只要自己制造的新數字貨幣暴漲,就能吸引眾多“韭菜們”入局。然後,就可以坐等“收割”。

技術分享

洗腦般的傳播手段

國內的ICO團隊非常善於“洗腦”,他們的傳播手段總結起來很簡單,就是“全面撒網、重點撈魚”。QQ群、微信群、小密圈、行業網站、路演等,幾乎就是他們全部的洗腦傳播渠道。QQ群、微信群等吸引那些“韭菜們”的註意,通過小密圈繼續發酵,而在行業網站上發表高大上且艱澀難懂的文章,證明自己的正規性和美好前景。

最終則是進行各種路演,邀請業內“大佬”來站臺,瘋狂炒作自身新幣的前景,成功構建出一個有著極大潛力的ICO投資形象。效果顯然是很顯著的,某ICO第一天最高價格66.66元,漲幅33倍;另外一個ICO從最初的一股幾毛,翻了90多倍;甚至還有的ICO,一年漲了1500倍……

“韭菜們”無法去甄別這些ICO的真假,只能是通過ICP團隊給出的項目信息進行自己的判斷。但在ICO團隊精心的包裝下,不是真正的金融界專業人士根本難以分辨,“韭菜們”只有任人宰割。

技術分享

未受到監管的ICO會不會是下一個P2P的重災區?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ICO都存在問題。就像P2P平臺,“跑路”的雖然有很多,不過也有一部分正規的。但是從ICO行業目前的形勢來看,其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風險揭示不完整。

大部分ICO 項目處於初創階段,參與ICO前也沒有像IPO、VC等傳統融資前完善的盡職調查。項目是否合規,不是專業人員難以甄別。而對於法律、政治、經營風險,很多項目避重就輕,甚至不予披露。ICO自以為不觸犯法律,但其中卻存在著極難以把控的風險。未受到監管的ICO,很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成下一個P2P重災區。

不過,ICO並非真的能夠“縱情狂歡”。在國外,已經有政府監管部門開始對ICO進行關註並且進行嚴格的監管。而在國內,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在一次研討會中直言,“從制度建設出發,我們應該盡快在法律上給予ICO一個說法,一個完整的監管框架,對於促進整個區塊鏈行業健康發展非常重要”。

未被陽光照射的土地,比你想象中的還要失控和毒辣。而當陽光照射進來後,迷障退散,妖魔鬼怪也就該現出原形了。(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khxx-wk

科技新發現官方微信公眾號:kejxfx


混亂中的ICO平臺,會不會是下一個P2P的重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