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堆棧的區別與聯系

堆棧的區別與聯系

大於 一個 col 內存 文字常量 blog int spa 配方

1、程序的內存分配

一個由C/C++編譯的程序占用的內存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 1、棧區(stack)— 由操作系統自動分配釋放,存放函數的參數值,局部變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類似於數據結構中的棧。
  • 2、堆區(heap) — 一般由程序員分配釋放,若程序員不釋放,程序結束時可能由OS回收。註意它與數據結構中的堆是兩回事,分配方式類似於鏈表。
  • 3、全局區(靜態區)(static) — 全局變量和靜態變量的存儲是放在一塊的,初始化的全局變量和靜態變量在一塊區域,未初始化的全局變量和未初始化的靜態變量在相鄰的另一塊區域。程序結束後由系統釋放。
  • 4、文字常量區 — 常量字符串就是放在這裏的,程序結束後由系統釋放 。
  • 5、程序代碼區—存放函數體的二進制代碼。

2、堆棧緩存方式

棧使用的是一級緩存, 它們通常都是被調用時處於存儲空間中,調用完畢立即釋放。

堆則是存放在二級緩存中,生命周期由虛擬機的垃圾回收算法來決定(並不是一旦成為孤兒對象就能被回收)。所以調用這些對象的速度要相對來得低一些。

3、申請方式

棧: 由系統自動分配。例如,聲明在函數中一個局部變量 int b; 系統自動在棧中為b開辟空間。

堆: 需要程序員自己申請,並指明大小,

在c中malloc函數,如p1 = (char *)malloc(10);

在C++中用new運算符,如p2 = new char[10];

但是註意p1、p2本身是在棧中的。

4、申請後系統的響應

棧:只要棧的剩余空間大於所申請空間,系統將為程序提供內存,否則將報異常提示棧溢出。

堆:首先應該知道操作系統有一個記錄空閑內存地址的鏈表,當系統收到程序的申請時,會遍歷該鏈表,尋找第一個空間大於所申請空間的堆結點,然後將該結點從空閑結點鏈表中刪除,並將該結

點的空間分配給程序,另外,對於大多數系統,會在這塊內存空間中的首地址處記錄本次分配的大小,這樣,代碼中的delete語句才能正確的釋放本內存空間。另外,由於找到的堆結點的大小不一定

正好等於申請的大小,系統會自動的將多余的那部分重新放入空閑鏈表中。

5、堆和棧中的存儲內容

棧:在函數調用時,第一個進棧的是主函數中後的下一條指令(函數調用語句的下一條可執行語句)的地址,然後是函數的各個參數,在大多數的C編譯器中,參數是由右往左入棧的,然後是函數中

的局部變量。(註意靜態變量是不入棧的)。當本次函數調用結束後,局部變量先出棧,然後是參數,最後棧頂指針指向最開始存的地址,也就是主函數中的下一條指令,程序由該點繼續運行。

堆:一般是在堆的頭部用一個字節存放堆的大小,堆中的具體內容由程序員安排。

6、經典例子

int  a = 0;                             //全局初始化區    
char* p1;                               //全局未初始化區    
int main()    
{    
  int  b;                              //
  char s[] = "abc";                    //
  char* p2;                            //
  char* p3 = "123456";                 //"123456\0"在常量區,p3在棧上。    
  static int c = 0;                    //全局(靜態)初始化區    
  p1 = (char *)malloc(10);    
  p2 = (char *)malloc(20);            //分配得來得10和20字節的區域就在堆區。    
  strcpy(p1,"123456");                /*"123456\0"放在常量區,編譯器可能會將它與p3所指向的"123456" 優化成一個地方。*/
  return 0;
}                                         

堆棧的區別與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