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linux網絡配置命令

linux網絡配置命令

top ati 169.254 普通用戶 統計 manage 網絡路由 otp onf

網絡地址分類:
  主機位全0:網絡地址
  主機位全1:廣播地址
A類: 以0開頭,8位網絡位
  0.0.0.0~127.255.255.255
  127的用於回環地址
  容納多少個主機:2^24-2
B類:以10開頭,16位網絡位,
  128.0.0.0~191.255.255.255
  容納多少個主機:2^16-2
C類:以110開頭, 24位網絡位
  192.0.0.0~223.255.255.255
  容納多個少個主機:2^8-2
D類:以1110開頭,用來做組播地址
  224.0.0.0~239.255.255.255
E類:以1111開頭,保留地址
  240.0.0.0~255.255.255.255

私有地址:
  A類:10.0.0.0/8
  B類:172.16.0.0/16-172.31.0.0/16
  C類:192.168.0.0/24-192.168.255.0/24

此外,還有一些IPV4中特殊用途地址:
0.0.0.0/8 :本地網絡中的主機,僅作為源IP地址使用
127.0.0.0/8 :回送地址,通常只用127.0.0.1
169.254.0.0/16 :“鏈路本地”地址,只用於一條鏈路,通常自動分配
192.0.0.0/24 :IETF協議分配(IANA保留)
192.0.2.0/24 :批準用於文檔中的TEST-NET-1地址,不會出現在公共Internet中
192.88.99.0/24 :用於6to4中繼(任播地址)
198.18.0.0/15 :用於基準和性能測試
198.51.100.0/24 :TESE-NET-2地址,用於文檔中
203.0.113.0/24 :TESE-NET-3地址,用於文檔
255.255.255.255/32 :本地網絡(受限的)廣播地址

如果要想將一臺主機接入網絡,需要配置的信息:
IP地址,子網掩碼,網關,主機名,DNS服務器地址(一般配置2個,備用)

在Linux中,網絡屬於內核的功能,如果有多塊網卡,不管從哪個網卡進入,只要幾個網卡中有這個地址,就可以接收到。

在linux中網絡接口的識別:
lo:本地回環接口
eth#:#表示數字,以太網網卡接口
ppp#:點對點連接

ifconfig以及ip命令
ifconfig用法:
  ifconfig [eth#] : 顯示接口的配置信息
  ifconfig eth#:xxxx IP/NETMASK:為網卡設備設置別名
  ifconfig eth# 【IP(ip地址)/MASK(子網掩碼)】 【up|down】 :開啟或關閉網絡接口
配置的地址,立即生效,但重啟網絡服務或主機,都會失效

網絡服務文件:可以通過帶後面的參數進行操作
RHEL5: /etc/init.d/network {start|stop|restart|status}
RHEL6: /etc/init.d/NetworkManager {start|stop|restart|status}


配置網關:
  route命令:常用的選項add,del
      add: 添加
        -host: 主機路由
        -net:網絡路由
route add -net或者-host DEST gw(關鍵字) NEXTHOP(下一跳地址)
route add default gw(關鍵字) NEXTHOP(下一跳地址)
      del:刪除
        -host
        -net
route del default(0.0.0.0)
查看:
route -n: 以數字方式顯示各主機或端口等相關信息

沒有寫在配置文件中,所做出的改動重啟網絡服務或主機後失效,所以可以通過下面的配置文件進行永久生效,但它們不會立即生效,需要重啟網絡服務或主機都會生效;因為配置文件只會在主機開啟的那一刻才讀取

網絡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

網絡接口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INTERFACE_NAME
DEVICE=: 關聯的設備名稱,要與文件名的後半部“INTERFACE_NAME”保持一致;
BOOTPROTO={static|none|dhcp|bootp}:引導協議;要使用靜態地址,使用static或none;dhcp表示使用DHCP服務器獲取地址;
IPADDR=: IP地址
NETMASK=:子網掩碼
GATEWAY=:設定默認網關;
ONBOOT=:開機時是否自動激活此網絡接口;
HWADDR=: 硬件地址,要與硬件中的地址保持一致;可省;
USERCTL={yes|no}: 是否允許普通用戶控制此接口;
PEERDNS={yes|no}: 是否在BOOTPROTO為dhcp時接受由DHCP服務器指定的DNS地址;


路由的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route-ethX,沒有的話可以創建一個,ethX要和網卡的名稱一樣
添加格式一:
DEST(主機或網絡(要帶掩碼)) via(關鍵字) NEXTHOP(下一跳)

添加格式二:#代表組號,1,2,3。。。。
ADDRESS#(目標地址)=
NETMASK#(子網掩碼)=
GATEWAY#(下一跳)=


配置主機名:
  hostname HOSTNAME
立即生效,但不是永久有效;
配置配置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
格式:
HOSTNAME=


DNS服務器指定方法只有一種:通過配置文件/etc/resolv.conf
格式:一般配置兩個以上
nameserver DNS_IP_1
nameserver DNS_IP_2


當沒有DNS服務器的時候又需要主機名訪問的話,可以自己指定本地解析:
配置文件/etc/hosts:
格式:
主機IP 主機名 主機別名

當輸入一個主機名的時候,會先在/etc/hosts下查找,如果沒有找到就會去DNS服務器找


iproute2軟件包中的ip命令:可以配置ip地址,路由,路由管理,策略路由等
格式:
  ip:
    link: 配置網絡接口屬性
      show:查看網絡接口的地址
          -s:顯示統計信息
            ip -s link show
      set:設置網絡接口的地址屬性
        ip link set DEV(網卡) {up|down}

    addr: 配置協議地址
      add:添加
        ip addr add ADDRESS(地址) dev DEV(設備)
          如果DEV中已經有了IP地址,那麽配置的地址就會成為非主要地址,一樣可以ping通
        可以使用label選項來使用別名:
          ip addr add IP/NETMASK dev(關鍵字) eth1 label(關鍵字) eth#:xxx
        用ifconfig也可以創建別名:
          ifconfig eth#:xxxx IP/NETMASK
          配置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xxxx
            DEVICE=eth#:xxxx,關聯的設備名稱,要與文件名的後半部“INTERFACE_NAME”保持一致;
      del:刪除
        ip addr del ADDRESS dev(關鍵字) DEV(設備)
      show:查看
        可以使用to來顯示符合條件的
          ip addr show dev(關鍵字) DEV(設備) to PREFIX(匹配字符)
      flush:清除
        可以使用to來清除符合條件的
          ip addr flush dev(關鍵字) DEV(設備) to PREFIX(匹配字符)
    route: 配置路由
        route add -net IP/NETMASK gw IP
        ip route add to IP/NETMASK dev(設備) 設備名 via(下一跳) ip地址

linux網絡配置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