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常見的幾種編碼(ANSI、GBK、GB2312、UTF-8、GB18030和 UNICODE)介紹

常見的幾種編碼(ANSI、GBK、GB2312、UTF-8、GB18030和 UNICODE)介紹

比特流 這一 數學 str odin 似的 英語 信息 繼續

轉載:http://blog.jobbole.com/30526/

編碼一直是讓新手頭疼的問題,特別是 GBK、GB2312、UTF-8 這三個比較常見的網頁編碼的區別,更是讓許多新手暈頭轉向,怎麽解釋也解釋不清楚。但是編碼又是那麽重要,特別在網頁這一塊。如果你打出來的不是亂碼,而網頁中出現了亂碼,絕大部分原因就出在了編碼上了。此外除了亂碼之外,還會出現一些其他問題(例如:IE6 的 CSS 加載問題)等等。我寫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徹底解釋清楚這個編碼問題!如果你遇到了類似的問題,那就要仔細的看看這篇文章。

ANSI、GBK、GB2312、UTF-8、GB18030和 UNICODE

這幾個編碼關鍵詞是比較常見的,雖然我把我們放在了一起說,但並不意味這這幾個東西是平級的關系。本部分的內容,引用自網絡略有修改,不知原文出處,故無法署名。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人,他們決定用8個可以開合的晶體管來組合成不同的狀態,以表示世界上的萬物,他們把這稱為”字節”。再後來,他們又做了一些可以處理這些字節的機器,機器開動了,可以用字節來組合出很多狀態,狀態開始變來變去,他們就把這機器稱為”計算機”。

開始計算機只在美國用。八位的字節一共可以組合出256(2的8次方)種不同的狀態。他們把其中的編號從0開始的32種狀態分別規定了特殊的用途,一但終端、打印機遇上約定好的這些字節被傳過來時,就要做一些約定的動作。遇上 00×10, 終端就換行,遇上0×07, 終端就向人們嘟嘟叫,例好遇上0x1b, 打印機就打印反白的字,或者終端就用彩色顯示字母。他們看到這樣很好,於是就把這些0×20以下的字節狀態稱為”控制碼”。

他們又把所有的空格、標點符號、數字、大小寫字母分別用連續的字節狀態表示,一直編到了第127號,這樣計算機就可以用不同字節來存儲英語的文字 了。大家看到這樣,都感覺很好,於是大家都把這個方案叫做 ANSI 的”Ascii”編碼(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國信息互換標準代碼)。當時世界上所有的計算機都用同樣的ASCII方案來保存英文文字。

後來計算機發展越來越廣泛,世界各國為了可以在計算機保存他們的文字,他們決定采用127號之後的空位來表示這些新的字母、符號,還加入了很多畫表格時需要用下到的橫線、豎線、交叉等形狀,一直把序號編到了 最後一個狀態255。從128到255這一頁的字符集被稱”擴展字符集”。但是原有的編號方法,已經再也放不下更多的編碼。

等中國人們得到計算機時,已經沒有可以利用的字節狀態來表示漢字,況且有6000多個常用漢字需要保存呢。於是國人就自主研發,把那些127號之後的奇異符號們直接取消掉。規定:一個小於127的字符的意義與原來相同,但兩個大於127的字符連在一起時,就表示一個漢字,前面的一個字節(他稱之為高字節)從0xA1用到 0xF7,後面一個字節(低字節)從0xA1到0xFE,這樣我們就可以組合出大約7000多個簡體漢字了。在這些編碼裏,我們還把數學符號、羅馬希臘的字母、日文的假名們都編進去了,連在 ASCII 裏本來就有的數字、標點、字母都統統重新編了兩個字節長的編碼,這就是常說的”全角”字符,而原來在127號以下的那些就叫”半角”字符了。

中國人民看到這樣很不錯,於是就把這種漢字方案叫做 “GB2312″。GB2312 是對 ASCII 的中文擴展。

但是中國的漢字太多了,後來還是不夠用,於是幹脆不再要求低字節一定是127號之後的內碼,只要第一個字節是大於127就固定表示這是一個漢字的開始,不管後面跟的是不是 擴展字符集裏的內容。結果擴展之後的編碼方案被稱為 GBK 標準,GBK 包括了 GB2312 的所有內容,同時又增加了近20000個新的漢字(包括繁體字)和符號。後來少數民族也要用電腦了,於是我們再擴展,又加了幾千個新的少數民族的字,GBK 擴成了 GB18030。從此之後,中華民族的文化就可以在計算機時代中傳承了。

因為當時各個國家都像中國這樣搞出一套自己的編碼標準,結果互相之間誰也不懂誰的編碼,誰也不支持別人的編碼。當時的中國人想讓電腦顯示漢字,就必須裝上一個”漢字系統”,專門用來處理漢字的顯示、輸入的問題,裝錯了字符系統,顯示就會亂了套。這怎麽辦?就在這時,一個叫 ISO (國際標誰化組織)的國際組織決定著手解決這個問題。他們采用的方法很簡單:廢了所有的地區性編碼方案,重新搞一個包括了地球上所有文化、所有字母和符號的編碼!他們打算叫它”Universal Multiple-Octet Coded Character Set”,簡稱 UCS, 俗稱 “UNICODE”。

UNICODE 開始制訂時,計算機的存儲器容量極大地發展了,空間再也不成為問題了。於是 ISO 就直接規定必須用兩個字節,也就是16位來統一表示所有的字符,對於 ascii 裏的那些”半角”字符,UNICODE 包持其原編碼不變,只是將其長度由原來的8位擴展為16位,而其他文化和語言的字符則全部重新統一編碼。由於”半角”英文符號只需要用到低8位,所以其高 8位永遠是0,因此這種大氣的方案在保存英文文本時會多浪費一倍的空間。

但是,UNICODE 在制訂時沒有考慮與任何一種現有的編碼方案保持兼容,這使得 GBK 與UNICODE 在漢字的內碼編排上完全是不一樣的,沒有一種簡單的算術方法可以把文本內容從UNICODE編碼和另一種編碼進行轉換,這種轉換必須通過查表來進行。UNICODE 是用兩個字節來表示為一個字符,他總共可以組合出65535不同的字符,這大概已經可以覆蓋世界上所有文化的符號。

UNICODE 來到時,一起到來的還有計算機網絡的興起,UNICODE 如何在網絡上傳輸也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於是面向傳輸的眾多 UTF(UCS Transfer Format)標準出現了,顧名思義,UTF8 就是每次8個位傳輸數據,而 UTF16 就是每次16個位,只不過為了傳輸時的可靠性,從UNICODE到 UTF時並不是直接的對應,而是要過一些算法和規則來轉換。

看完這些,相信你對於這幾個編碼關系等,了解的比較清楚了吧。我再來簡單的總結一下:

● 中國人民通過對 ASCII 編碼的中文擴充改造,產生了 GB2312 編碼,可以表示6000多個常用漢字。

● 漢字實在是太多了,包括繁體和各種字符,於是產生了 GBK 編碼,它包括了 GB2312 中的編碼,同時擴充了很多。

● 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幾乎都有自己獨立的語言系統,為了表示那些字符,繼續把 GBK 編碼擴充為 GB18030 編碼。

● 每個國家都像中國一樣,把自己的語言編碼,於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編碼,如果你不安裝相應的編碼,就無法解釋相應編碼想表達的內容。

● 終於,有個叫 ISO 的組織看不下去了。他們一起創造了一種編碼 UNICODE ,這種編碼非常大,大到可以容納世界上任何一個文字和標誌。所以只要電腦上有 UNICODE 這種編碼系統,無論是全球哪種文字,只需要保存文件的時候,保存成 UNICODE 編碼就可以被其他電腦正常解釋。

● UNICODE 在網絡傳輸中,出現了兩個標準 UTF-8 和 UTF-16,分別每次傳輸 8個位和 16個位。

於是就會有人產生疑問,UTF-8 既然能保存那麽多文字、符號,為什麽國內還有這麽多使用 GBK 等編碼的人?因為 UTF-8 等編碼體積比較大,占電腦空間比較多,如果面向的使用人群絕大部分都是中國人,用 GBK 等編碼也可以。但是目前的電腦來看,硬盤都是白菜價,電腦性能也已經足夠無視這點性能的消耗了。所以推薦所有的網頁使用統一編碼:UTF-8

關於記事本無法單獨保存“聯通”的問題

當你新建一個 文本文檔 之後,在裏面輸入 “聯通” 兩個字,然後保存。當你再次打開的時候,原來輸入的 “聯通” 會變成兩個亂碼。

技術分享

這個問題就是因為 GB2312 編碼與 UTF8 編碼產生了編碼沖撞造成的。從網上引來一段從UNICODE到UTF8的轉換規則:

UTF-8

0000 – 007F

0xxxxxxx

0080 – 07FF

110xxxxx 10xxxxxx

0800 – FFFF

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

例如”漢”字的Unicode編碼是6C49。6C49在0800-FFFF之間,所以要用3字節模板: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將6C49寫成二進制是:0110 1100 0100 1001,將這個比特流按三字節模板的分段方法分為0110 110001 001001,依次代替模板中的x,得到:1110-0110 10-110001 10-001001,即E6 B1 89,這就是其UTF8的編碼。

而當你新建一個文本文件時,記事本的編碼默認是ANSI, 如果你在ANSI的編碼輸入漢字,那麽他實際就是GB系列的編碼方式,在這種編碼下,”聯通”的內碼是:

c1 1100 0001

aa 1010 1010

cd 1100 1101

a8 1010 1000

註意到了嗎?第一二個字節、第三四個字節的起始部分的都是”110″和”10″,正好與UTF8規則裏的兩字節模板是一致的,於是再次打開記事本 時,記事本就誤認為這是一個UTF8編碼的文件,讓我們把第一個字節的110和第二個字節的10去掉,我們就得到了”00001 101010″,再把各位對齊,補上前導的0,就得到了”0000 0000 0110 1010″,不好意思,這是UNICODE的006A,也就是小寫的字母”j”,而之後的兩字節用UTF8解碼之後是0368,這個字符什麽也不是。這就 是只有”聯通”兩個字的文件沒有辦法在記事本裏正常顯示的原因。

由這個問題,可以發散出很多問題。比較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已經把文件保存成了 XX 編碼,為什麽每次打開,還是原來的 YY 編碼?!原因就在於此,你雖然保存成了 XX 編碼,但是系統識別的時候,卻誤識別為了 YY 編碼,所以還是顯示為 YY 編碼。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微軟公司弄出了一個叫 BOM 頭的東西。

關於文件 BOM 頭的問題

當使用類似 WINDOWS 自帶的記事本等軟件,在保存一個以UTF-8編碼的文件時,會在文件開始的地方插入三個不可見的字符(0xEF 0xBB 0xBF,即BOM)。它是一串隱藏的字符,用於讓記事本等編輯器識別這個文件是否以UTF-8編碼。這樣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了。對於一般的文件,這樣並不會產生什麽麻煩。

這樣做,也有弊處,尤其體現在網頁中。PHP並不會忽略BOM,所以在讀取、包含或者引用這些文件時,會把BOM作為該文件開頭正文 的一部分。根據嵌入式語言的特點,這串字符將被直接執行(顯示)出來。由此造成即使頁面的 top padding 設置為0,也無法讓整個網頁緊貼瀏覽器頂部,因為在html一開頭有這3個字符。如果你在網頁中,發現了由未知的空白等,很有可能就是由於文件有 BOM 頭造成的。遇到這種問題,把文件保存的時候,不要帶有 BOM 頭!

如何查看和修改某文檔的編碼

1,直接使用記事本查看和修改。我們可以用記事本打開文件,然後點擊左上角的 “文件” =》“另存為”,這時候就會彈出一個保存的窗口。在下面選擇好編碼之後,點擊保存就可以了。

技術分享

但是這種方式的選擇余地非常小,通常用來快速查看文件是什麽編碼。我更推薦使用下面的方法。

2,使用其他文本編輯器(例如:notepad ++)來查看修改。幾乎所有的成熟的文本編輯器(例如:Dreamweaver、Emeditor等),都可以快速查看或修改文件編碼。這一點尤其體現在 notepad++ 上面。

打開一個文件之後,會在右下角顯示當前文件的編碼。

技術分享

點擊上面菜單欄中的 “encoding” 即可把當前文檔轉換成其他編碼

技術分享

IE6 的加載 CSS 文件 BUG

當 HTML 文件的編碼 與想要加載 CSS 的文件不一致的時候,IE6 將無法讀取 CSS 文件,即 HTML 文件沒有樣式。就本人的觀察,這個問題從未在其他瀏覽器中出現過,只在 IE6 中出現過。只需要把 CSS 文件,保存成 HTML 文件的編碼即可。

常見的幾種編碼(ANSI、GBK、GB2312、UTF-8、GB18030和 UNICODE)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