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列表與元組的區別

列表與元組的區別

poi mos tdi lin insert 使用 ack use bsp

相同點:都是序列類型

回答它們的區別之前,先來說說兩者有什麽相同之處。list 與 tuple 都是序列類型的容器對象,可以存放任何類型的數據、支持切片、叠代等操作

>>> foos = [0, 1, 2, 3, 4, 5, 6, 7, 8, 9]
>>> foos[0:10:2]
[0, 2, 4, 6, 8]

>>> bars = (0, 1, 2, 3, 4, 5, 6, 7, 8, 9)
>>> bars[1:10:2]
(1, 3, 5, 7, 9)

兩者的操作如此相似,Python 為什麽還要設計一種叫 tuple 的類型出來呢?這就要從它們的不同之處來尋找答案。

不同點一:不可變 VS 可變

兩種類型除了字面上的區別(括號與方括號)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tuple是不可變類型,大小固定,而 list 是可變類型、數據可以動態變化,這種差異使得兩者提供的方法、應用場景、性能上都有很大的區別。

列表特有方法:

>>> foo = [2,3,1,9,4]
>>> foo.sort() # 排序
>>> foo.insert(5,10) # 插入
>>> foo.reverse() # 反轉
>>> foo.extend([-1, -2]) # 擴展
>>> foo.remove(10) # 移除
>>> foo.pop() # 彈出最後一個元素
>>> foo.append(5) # 追加

所有的操作都基於原來列表進行更新,而 tuple 作為一種不可變的數據類型,同樣大小的數據,初始化和叠代 tuple 都要快於 list

>python -m timeit "[1,2,3,4,5]"
10000000 loops, best of 3: 0.123 usec per loop

>python -m timeit "(1,2,3,4,5)"
100000000 loops, best of 3: 0.0166 usec per loop

同樣大小的數據,tuple 占用的內存空間更少

>>> foo = tuple(range(1000))
>>> bar = list(range(1000))
>>> foo.__sizeof__()
8024
>>> bar.__sizeof__()
9088

原子性的 tuple 對象還可作為字典的鍵

>>> foo = (1,(2,3))
>>> d = {foo: 1}

>>> bar = (1, [2,3]) # 非原子性tuple,因為元組中包含有不可哈希的list
>>> d = {bar: 1}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TypeError: unhashable type: ‘list‘

不同點二:同構 VS 異構

tuple 用於存儲異構(heterogeneous)數據,當做沒有字段名的記錄來用,比如用 tuple 來記錄一個人的身高、體重、年齡。

person = ("zhangsan", 20, 180, 80)

比如記錄坐標上的某個點

point = (x, y)

而列表一般用於存儲同構數據(homogenous),同構數據就是具有相同意義的數據,比如下面的都是字符串類型

["zhangsan", "Lisi", "wangwu"]

再比如 list 存放的多條用戶記錄

[("zhangsan", 20, 180, 80), ("wangwu", 20, 180, 80)]

數據庫操作中查詢出來的記錄就是由元組構成的列表結構。

因為 tuple 作為沒有名字的記錄來使用在某些場景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又有了一個 namedtuple 類型的存在,namedtuple 可以指定字段名,用來當做一種輕量級的類來使用。

列表與元組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