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1.1計算機發展歷程

1.1計算機發展歷程

tro 機器 延遲 也有 c++ 現在 compute add 語言

一、計算機硬件的發展

1、計算機的四代變化

  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問世;

  (1)第一代計算機(1946-1957年)——電子管時代

      特點:邏輯元件采用電子管;

      使用機器語言進行編程;

      主存用延遲線或磁鼓存儲信息,容量極小;

      運算速度較低,一般只有每秒幾千到幾萬次。

  (2)第二代計算機(1958-1964年)——晶體管時代

      特點:邏輯元件采用晶體管;

      運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幾萬到幾十萬次;

      主存使用磁芯存儲器;

      軟件開始使用高級語言,如FORTRAN,有了操作系統的雛形。

  (3)第三代計算機(1965-1971年)——中小規模集成電路時代

      特點:邏輯元件采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

      半導體存儲器開始取代磁芯訊存儲器;

      高級語言發展迅速,操作系統也進一步發展,開始有了分時操作系統。

  (4)第四代計算機(1972-現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

      特點:邏輯元件采用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並產生了微處理器;

      諸如並行、流水線、高速緩存和虛擬存儲器等概念也用在了此代計算機中。

2、計算機元件的更新換代

  (1)摩爾定律

      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會提升一倍。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和18個月後花同樣的錢買到CPU,後者的性能是前者的兩倍。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進步的速度。

  (2)半導體存儲器的發展

      1970年,仙童公司生產了第一個較大容量的半導體存儲器,至今,半導體存儲器經歷了11代:單芯片 1KB、4KB、16KB、64KB、256KB、1MB、4MB、16MB、64MB、256MB和現在的1GB。

  (3)微處理器的發展

      自1971年Inter公司開發出了第一個微處理器Inter4004至今,微處理器經歷了Inter8008(8位)、Inter8080(8位)、Inter8088(16位)、Inter80286(16位)、Inter80386(32位)、Inter80486(32位)、Pentium(32位)、Pentium pro(64位)、PentiumⅡ(64位)、Pentium Ⅲ(64位)、Pentium 4等。參考資料: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E%AE%E5%A4%84%E7%90%86%E5%99%A8/104320?fr=aladdin#4

二、計算機軟件的發展

  計算機語言的發展經歷了面向機器的機器語言和匯編語言、面向問題的高級語言。其中高級語言的發展真正促進了軟件的發展,它經歷了從科學計算和工程計算的FORTRAN、結構化程序設計PASCAL到面向對象的C++和適應網絡環境的Java。

  與此同時,直接影響計算機系統性能提升的各種系統軟件也有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微機的操作系統,從DOS發展到目前的視窗與網絡操作系統(代表分別是Windows與UNIX)。

三、計算機的發展方向

  計算機的發展趨勢正在向著“兩極”分化:一極是微信計算機向更微型化、網絡化、高性能、多用途方向發展;另一極則是巨型機向更巨型化、超高速、並行處理、智能化方向發展。

  

1.1計算機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