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我不是一名UX設計師,你也不是

我不是一名UX設計師,你也不是

交互設計

以下內容由Mockplus團隊翻譯整理,僅供學習交流,Mockplus是更快更簡單的原型設計工具



最近幾年,用戶體驗這個術語開始出現。而且隨著它的發展,我們也見證了用戶體驗設計師的崛起。

每隔幾個月,就會有人在twitter上曬出一組圖片。一張是標有“UI”字樣的餅幹,而另一張則是有人得意洋洋吃著標有“UX”字樣餅幹的畫面。幾周後,又會有一個真心帖出現在媒體上,反駁辯稱到UI的正確定義應該是浸有餅幹的茶杯。

而這些隱喻都集中強調了,UX設計已經成為我們試圖定義設計過程的一個全面的術語。

用戶體驗無法設計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用戶體驗是可以設計的。

例如,過山車設計師的工作也可以說是一種驚險體驗的設計。當坐過山車時,你很少會註意到重力,平衡,聲音以及氣壓等因素的急劇變化,通常註意到的只是前座的後背而已。因為過山車體驗的變量是有限的,所以它是可以設計的。但是,即便如此,也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例如:坐過山車的人數,天氣,以及坐在你旁邊孩子之前喝過的奶昔量等等,並不能涉及到所有的因素。

你也可以說,電影導演也是一名用戶體驗的設計師。因為觀眾坐在電影院觀看電影時,都會被吸引到導演設置的情節裏。而且,如果期間不被突然想起的手機鈴聲打斷的話,整個電影院的觀眾都將經歷兩個多小時相似的感情波動。

我還記得聽說過的第一個關於UX和UI對比的比喻,它是一個關於自行車的隱喻。UI 被比作自行車,車架,車把和輪胎等,而UX則被比作騎車下山時自由流暢的體驗。然而,除非我們為此次旅行事先制定好路線,或者我們是專門從事自行車路線規劃的城市工作者,否則我們不可能設計一個騎手的體驗,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控制交通,地形以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情況。

我們可以設計一個能夠在不同情況下運行的用戶界面(即自行車),卻不能設計使用者的體驗(即騎手的騎車體驗),那應該是由用戶自己決定的。

用戶體驗從來都不是單一的

用戶體驗並不是一種幻想,它在每一個網站和應用程序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錯誤的認識常常在於,人們相信單一的用戶體驗是可以被設計。

我們可以為了更好的用戶體驗而設計。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創建簡潔的功能性界面,集中設置微交互,強調界面內容等方式創建一個可以供用戶體驗的框架平臺,但是卻不能直接設計用戶體驗。

最初在學校,我們通過學習,了解到五感: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開始更加模糊的定義感官,饑餓,平衡和溫度都可以是非傳統的感官。 這也是為什麽一些心理學家甚至認為人類有超過20種感官。

打印設計可能涉及幾種傳統感官:視覺,觸覺或許還包括嗅覺。而網站設計一般只涉及一兩種:視覺和聽覺。所以,我們最多也就設計了五分之二的用戶體驗。而且如若我們考慮到非傳統的感官因素的話,我們可能只是影響到實際用戶體驗的5%而已。

用戶訪問網站時,我們不可能知道網站將會播放哪一首音樂,也無從知道他們從哪來,要到哪裏去。而且我們更沒辦法控制用戶體驗的持續時間和用戶的專註度。所以,用戶體驗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不僅對每個用戶而言是獨有的,而且每次用戶所面對的情境變化也都是獨一無二的。

響應式設計通常側重於不同的視區大小,但它卻遠不止於此:連接速度,屏幕分辨率,環境影響(如光照水平)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因素。響應式設計的核心原則是接受這種變化,而不是作為一種限制,而是作為媒介的內在特性。

響應式網頁設計的自然擴展是一種反應靈敏的用戶體驗,在這種體驗中,用戶體驗設計不是用來設計用戶體驗的,而是創建一個用戶體驗的框架。其實質是:為了用戶的體驗而設計,而不是設計UX本身。我們正在為用戶構建一種工具,以便用戶能夠自己開發體驗。通過將這一過程交給用戶,我們可以讓他們充分參與其中,並根據自己的條件定義與產品或服務的關系。

通過避免直接的設計用戶體驗, 我們創建了一個更加開放、平等和引人入勝的網頁。

用戶體驗與人體工程學對比

排版更多的是關註書籍本身的可讀性和易讀性。換句話說,就是更易於信息吸收和獲取。然而,閱讀一本書籍的用戶體驗卻遠遠超出了排版,它延伸到註重書籍的重量,翻閱紙張時的感覺,以及書本裝訂余味等等,它涵蓋了使用書籍時的所能涉及到的各個方面。

我們不會印刷一本字體只有2pt的書籍,因為它太小,無法閱讀。當然,我們也不會印刷一本字體200pt的書籍,因為它太大,頁面所能顯示的文字又會太少。

為人類設計的行為找到一個以人為本的落腳點,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人體工程學。它一直都是設計的一部分。

但是,為人類而設計,並不意味著設計人類的行為。用戶體驗應該是設計的一個最終結果,而不是過程。

請勿踐踏草坪

用戶體驗設計最經典的比喻之一就是將它比看作是一條草原小徑。小徑變化,有時是因為門的出現,有時僅僅只是因為右直轉彎的出現。總之,所有情況下,小徑被看做是設計,而穿過草原長達幾百英尺的泥濘路徑則被看做是用戶體驗設計。

和餅幹隱喻一樣,小徑比喻重申了UI設計是限制用戶,而UX則是關於用戶使用產品時的自由和享受的事實。

為人類而設計,並不意味著設計人類的行為。

小徑比喻忽略的部分就是:雖然走在草地上可能留下痕跡,但走在混泥土的草原小徑上卻不會。如此,全觀所有走過草原的人,其中可能會有一萬個人則不會留下痕跡。

而關於用戶體驗的錯誤敘述是認為用戶體驗是獨特的,通過用戶采購我們的設計決定,一條“正確”的設計小徑就出現了。

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嘗試控制用戶的使用情境。因為網站和應用不是電影,也不是事件,沒辦法控制。並且真正成功的用戶體驗是不能通過設計實現的,而是通過提供用戶可以根據自身條件與所提供的的網站或app界面框架的互動實現的。

例如,電影史上最成功的電影之一是《星球大戰》,它之所以成功,不是因為電影本身,而是因為它同時出售的玩具。《星球大戰》傳達的不只是幾個小時的線性情節敘述,而是一個更廣闊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影迷們也在講述著自己的故事。要是沒有這方面的擴展,喬治盧卡斯也有可能做最後的星際戰士。

我不是一名UX設計師,你也不是

優秀的設計是能夠實現互動。作為設計師,你可以要求用戶參與,卻不能強制他們參與。因為用戶體驗是個人的事,是用戶大腦對於網頁或App刺激的自然反應。

我們不是電影導演,過山車設計師,甚至小說家。我們只是推動者:完成類似清理影院爆米花,按下“啟動”按鈕,設置軟件或網頁類型等工作。這些工作可能並不光鮮亮麗,但卻實際有用。

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講,我不是一名UX設計師,你也不是。

作者:BEN MOSS

地址:https://www.webdesignerdepot.com/2016/08/im-not-a-ux-designer-and-neither-are-you/

學習工具,但不受限於某種工具。Mockplus做原型,更快更簡單,現在下載Mockplus,免費體驗暢快的原型設計之旅。

我不是一名UX設計師,你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