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Python中級 —— 02函數式編程

Python中級 —— 02函數式編程

... while 註意點 實現 惰性 函數的參數 return 並且 post

函數式編程

函數是Python內建支持的一種封裝,而函數式編程通俗說來就是把函數本身作為參數傳入另一個函數,允許返回一個函數。

函數名其實也是變量,也可以被賦值。如果函數名被賦值為其他值,則不再指向原來函數。

高階函數:既然變量可以指向函數,函數的參數能接收變量,那麽一個函數就可以接收另一個函數作為參數,這種函數就稱之為高階函數。

此時就可以學習幾個 高階函數

- map/reduce

可借鑒Google論文[MapReduce: Simplified Data Processing on Large Clusters](http://research.google.com/archive/mapreduce.html)

map(func, Iterator)

第一個參數即為函數名,第二個參數即為一個列表,map將傳入的函數依次作用到序列的每一個元素上,並返回一個新的列表Iterator。
def abc(x):
    return x * x

r = map(abc, [1, 2, 3, 4, 5, 6, 7, 8, 9])
list(r)

結果: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註意: 循環也可以得到相同結果,但是會生成多個list。

reduce(func ,Iterator)

reduce把結果和序列的下一個元素做累積計算。
reduce(f, [x1, x2, x3, x4]) = f(f(f(x1, x2), x3), x4)

綜合例子:str 轉 int


from functools import reduce

DIGITS = {‘0‘: 0,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def char2num(s):
    return DIGITS[s]

def str2int(s):
    return reduce(lambda x, y: x * 10 + y, map(char2num, s))

print(str2int("124432"))

結果:
124432

- filter(func, Iterator)

用於過濾序列(篩選)。fifter把傳入的函數作用於每個元素之後,根據傳入函數的返回值是True還是False決定保留還是丟棄該元素,最終還是返回列表。

例子:用filter求素數
計算素數的一個方法是埃氏篩法,它的算法理解起來非常簡單:

首先,列出從2開始的所有自然數,構造一個序列: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取序列的第一個數2,它一定是素數,然後用2把序列的2的倍數篩掉: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取新序列的第一個數3,它一定是素數,然後用3把序列的3的倍數篩掉: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取新序列的第一個數5,然後用5把序列的5的倍數篩掉: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不斷篩下去,就可以得到所有的素數。

用Python來實現這個算法,可以先構造一個從3開始的奇數序列:

def _odd_iter():
    n = 1
    while True:
        n = n + 2
        yield n

註意這是一個生成器,並且是一個無限序列。

然後定義一個篩選函數:

def _not_divisible(n):
    return lambda x: x % n > 0

最後,定義一個生成器,不斷返回下一個素數:

def primes():
    yield 2
    it = _odd_iter() # 初始序列
    while True:
        n = next(it) # 返回序列的第一個數
        yield n
        it = filter(_not_divisible(n), it) # 構造新序列

這個生成器先返回第一個素數2,然後,利用filter()不斷產生篩選後的新的序列。

由於primes()也是一個無限序列,所以調用時需要設置一個退出循環的條件:

# 打印1000以內的素數:
for n in primes():
    if n < 1000:
        print(n)
    else:
        break

註意到Iterator是惰性計算的序列,所以我們可以用Python表示“全體自然數”,“全體素數”這樣的序列,而代碼非常簡潔。

- sorted()

排序算法:排序也是在程序中經常用到的算法。無論使用冒泡排序還是快速排序,排序的核心是比較兩個元素的大小。如果是數字,我們可以直接比較,但如果是字符串或者兩個dict呢?直接比較數學上的大小是沒有意義的,因此,比較的過程必須通過函數抽象出來。   


sorted(list, key=func, reserve=False):按key接收的函數作用在list的每個元素上之後的返回值進行排序, * 而返回的是對應原來的元素*,reserve為反向排序。

返回函數

函數作為函數的返回值。

def lazy_sum(*args):
    def sum():
        ax = 0
        for n in args:
            ax = ax + n
        return ax
    return sum

f = lazy_sum(1, 3, 5, 7, 9)
f()
結果:
25
註意點:即使傳入相同的參數,返回的也不是同一個函數。

Python中級 —— 02函數式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