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給孩子的博物學

給孩子的博物學

分析 經驗 全部 一個人 框架 高質量 方法 真情 過去

給孩子的博物學教育是什麽?


是給孩子灌輸知識嗎?不是。


孩子不是比我們晚出生的人,而是比我們活得更長的人,我們無法預知他要面對的世界,所以過去的知識和經驗都可能失效。

需要給孩子的博物學的小夥伴加我薇信:13286845104


愛因斯坦曾經說,“所謂教育,就是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後,剩下的東西。”


剩下的是什麽?是研究事物的能力。

你好,我是果殼網總編徐來,接下來一年裏,我在“得到”訂閱專欄要做的就是幫你的孩子建立這種研究力。

每個人都是幼稚的科學家

前幾天,我跟羅輯思維CEO脫不花聊天時,她說了一個對自己兩歲女兒的觀察:“她在遇到“新發現”時,總會有模有樣的“研究”一番,然後對這個“新發現”做一個分析和解釋,哪怕這個解釋與事實相去甚遠。”


我說,這就對了,“研究”是人類的本能。認知資源匱乏時,世界是個黑洞——黑魆魆,怎麽看都看不透。我們依靠經驗一點點向前拱,有時並無偏差,有時卻錯得離譜,美國心理學家海德(Fritz Heider)稱之為“幼稚的科學家”。


大部分人會永遠停留在“幼稚的科學家”階段,而真正具有研究力的人,則變成各個領域的拓荒者,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


把研究力視作教育的核心,會帶來很多變化。或許這就是為什麽一個美國小學生可以寫出長達34頁的論文——美式的精英教育體系,更註重培養研究力。




我們近幾年看到的“學區房戰爭”,往深裏想想,不過是在爭奪優質的教育資源。優質的教育資源代表了什麽?其實就是提升孩子研究力的可能性。所以,即使你錯過了學區房,你依然可以從這個專欄裏抓住你想要的研究力。

打開雙眼,打破幼稚態

“開眼看世界”是培養孩子研究力的關鍵。看得越早越好,你需要在孩子的認知初期帶他去看世界。


可是,城市裏的孩子被鋼筋水泥包圍,你能做的事情很有限。你給他買了厚重難讀的科普書,帶他去郊區體驗農家樂,去博物館參觀流水席式的展覽——好像很難找到更好的位置看世界。


既然無法把孩子帶到世界的面前,不如把世界帶到孩子的面前。


你需要博物學。


博物學是研究世界的入口

我小時候最喜歡的遊戲,是把媽媽收著的一大袋各種各樣的扣子倒在床上,然後按照顏色、形狀、圖案分門別類。這也是人類的本能——歸類。小到身邊的一針一線,大到復雜世界的一切,都應該被歸類,博物學也由此而來。


孩子每天都在接觸新鮮的世界,各種新東西撲面而來,他們也需要分門別類的工具,所以,應該有一種博物學叫做“給孩子的博物學”。


更重要的是,博物學展示了這樣一個過程:古代的知識如何變成現在的科學。


這個過程是人類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的集合。循著這條線索,孩子也能像科學家一樣思考,潛移默化地掌握研究的方法。

《給孩子的博物學》簡介這周我們繼續來講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今明兩天為你介紹17世紀法國音樂界的情況,今天這位作曲家叫做呂利。
呂利:芭蕾舞音樂奠基人
1. 呂利(1632-1687)是法籍意大利作曲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宮廷裏作曲。從整個音樂歷史的角度來看,呂利的貢獻在於為法國音樂搭建了框架。他是法國歌劇的創始者,對芭蕾舞曲及芭蕾舞藝術的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
2. 呂利,原名喬萬尼·巴蒂斯塔·呂利(Giovanni Battista Lulli)出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的一個磨坊主家庭,1652年進入路易十四的宮廷中服務,被任命為宮廷作曲家,後來加入法國國籍,被路易十四封為貴族,改名為讓-巴蒂斯特·呂利(Jean-Baptiste Lully),還曾擔任皇家音樂舞蹈學校首任校長。
3. 呂利一生服務於路易十四的宮廷,這位法國歷史上權勢最大的國王,被稱為“太陽王”。在他執政期間,法國的昌盛程度類似於我國的乾隆時期,路易十四和乾隆皇帝在熱愛藝術這一點上,也非常相似。路易十四將法國的政治中心從巴黎遷移到了凡爾賽,著名的凡爾賽宮(Palace of Versailles)也是在這一時期建立起來的。路易十四用吃喝玩樂來控制和麻痹貴族階級,從而達到自己的集權統治。夜夜笙歌的凡爾賽宮當然需要音樂,因此這一時期宮廷中的音樂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其中最著名的音樂家就是呂利。
4. 呂利在音樂史上的最大貢獻是確立了法國歌劇,這是一種與意大利正歌劇相對的歌劇形式。當時的意大利正歌劇發展成熟,已經形成了套路化的寫作方式,故事情節都是偉光正的英雄主義,充滿陳詞濫調。演唱方式缺乏感情色彩,以飆高音為炫耀,犧牲了真情實感的藝術表達。呂利啟蒙了法國歌劇,讓歌劇擁有了打破意大利正歌劇八股的新形式。
涵蓋26門學科(下拉可見詳細課表):全年訂閱專欄,通過解讀260個博物學研究課題。為孩子構築起一套研究力啟蒙課程。涵蓋了生物學、行為學、物理學、生態學、演化學等26門學科。

有趣,不簡單:視角宏大並不等於內容沈重。作為香港青年文學獎小說組冠軍,我格外註重把握“故事感”。把最有趣的部分拆解給孩子看,引導他們主動探索。我才屆學齡的女兒是所有課題的第一位聽眾,這將保證,所有內容都是這個階段的孩子能聽和願意聽的。

親子互動:每一篇文章的結尾,我都做了互動設計,讓父母與孩子一起做實驗,幫助孩子搜集信息和形成結論。而且,每一個互動環節,我都會親自跟我的孩子去完成一次,以確保環節設計的安全、簡單、可行。相信我,你一定會在完成那一刻,收獲孩子燦爛的笑容。這對每天疲憊忙碌的你來說,或許彌足珍貴。
成長的禮物:我們能帶給孩子的是高質量的課外陪伴,你可以把專欄當作禮物,送給朋友的孩子。這樣一份別致的早教禮物,遠遠好過一個蛋糕、一只玩偶。《給孩子的博物學》詳細課表
專欄主理人
徐來,果殼網總編,擁有130萬粉絲的微博大V(@拇姬),國內科學傳播界重要的意見領袖之一,也是果殼網所代表的國內最有影響力的科普寫作流派的倡導者,身後有上百位科學家組成的科學團隊。出版有小說集《想象中的動物》和《碎前故事》。
適宜人群
擁有探索欲和好奇心的孩子;兒童家長;兒童教育工作者;對博物學研究感興趣的人。

給孩子的博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