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開源雲產業成熟度持續提升,迎接開放基礎設施浪潮

開源雲產業成熟度持續提升,迎接開放基礎設施浪潮

範圍 角色 images evo 構建 調查 部署 多個 AC

技術分享圖片
進入2018年,中國采用私有雲的企業中,80%以上已經應用開源技術。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於2018年3月發布的《中國雲計算開源發展調查報告(2018)》,85.3%被調研企業已經應用了開源技術;企業在選擇開源技術時,優先考慮的因素是技術成熟度和可持續性,其次是功能需求和技術人才儲備;而異構資源池管理平臺難以統一,這是企業應用開源技術面臨的最大挑戰。

2018年5月,作為全球開源雲技術風向標的2018 OpenStack溫哥華峰會召開,本次峰會的主題為“創造開放基礎設施的未來”。之所以有這樣一個主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 OpenStack 核心開源軟件技術已經達到了成熟的水平,OpenStack基金會有信心在OpenStack之外開辟新的並列開源主題分支:容器項目Kata和CI/CD持續集成持續開發項目Zuul。同時,OpenStack基金會也在所有開源組件之間進行整合。

從開源雲平臺到開放基礎設施,OpenStack基金會在2018年傳遞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即把OpenStack定位為一個企業開放基礎架構的集成引擎,作為核心框架去集成、對接和適配不同領域的開源技術,最終圍繞用戶需求形成兼容性強的解決方案。近日,浪潮在北京發布了新版本的雲數據中心操作系統——雲海OS 5.5,突出了“產品+解決方案”的雙輪驅動,推出四大融合場景和七大解決方案以及一系列強化落地舉措。

作為國內OpenStack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廠商,浪潮雲海OS 5.5的發布向國內市場傳遞了一個強烈的信號:開源雲產業成熟度已經提升、技術成熟期已經到來,在浪潮等廠商的持續投入基礎之上,一場開放基礎設施的大潮即將到來。

“產品+解決方案”雙輪驅動

技術分享圖片

(上圖為浪潮系統軟件總監張東)

“企業對於雲計算的關註已經從如何把業務搬到雲上,更多轉向關註怎麽把業務改造的能夠和雲貼得更緊,不僅用到雲、也會用到大數據、AI、物聯網、邊緣計算等不同的技術。”浪潮系統軟件總監張東在雲海OS 5.5的發布會上強調了浪潮雲的“產品+方案”雙輪驅動的思路,“浪潮希望雲平臺能夠通過不同場景的優化和支持,與合作夥伴和用戶一起共同推動整個雲平臺往前發展。”

首先,在產品方面,雲海OS 5.5是浪潮全雲策略的進一步升級——向下兼容浪潮自有的IaaS產品以及廣泛支持業界產品,整合物理服務器、存儲等資源;向上為浪潮PaaS提供內核平臺的支撐,為大數據、AI等提供高效、穩定的運行環境,為行業客戶提供一站式的最優融合雲平臺技術與產品解決方案。

技術分享圖片

雲海OS 5.5包含三大組件——具備大規模管理能力的InCloud OpenStack、穩定高效基於KVM的InCloud Sphere、與InCloud OpenStack深度融合的InCloud K8S容器雲產品。之前,在2018 OpenStack溫哥華峰會上,浪潮發布了Incloud OpenStack 5.5。Incloud OpenStack新版本更加強調敏捷交付與大規模部署,可滿足行業用戶對於大規模部署穩定運行、智能化運維、兩地三中心等訴求。InCloud K8S作為浪潮首款容器雲產品,實現了與機器學習的融合,可提供智能化資源編排調度功能,實現了安全增強及可信容器,可滿足高級別的安全準入要求。而InCloud Sphere則在虛擬機管理、監控告警、資源調度、業務安全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能夠更好的支持雲計算與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
技術分享圖片

其次,在應用需求的推動下,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的融合發展將更加明顯,雲物融合(雲與物聯網)、雲數融合(雲與大數據)、雲智融合(雲與人工智能)與雲網融合(雲與軟件定義網絡和網絡虛擬化),將成為未來雲計算最重要的四類應用場景。圍繞四類應用場景,浪潮本次也推出了七大融合基礎設施解決方案:包括大規模異構平臺雲化、雲+大數據+應用融合、IPaaS融合(金融業務安全上雲)、雲+AI、雲+安全、NFV網絡功能虛擬化、邊緣雲等,讓雲與企業用戶的企業更貼緊。

浪潮雲計算產品部總經理蔣永昌介紹:如果企業的規模只有20臺服務器,采用浪潮虛擬化產品即可;如果是50臺到100臺服務器規模,有的服務器采用了虛擬化而有的則沒有,而且存在不同品牌設備、不同操作系統、不同數據庫,需要跨平臺、跨業務、對異構資源進行管理的話,則推薦浪潮OpenStack平臺;面對更大規模的數據中心,包括金融企業在異地的災備中心,以及多個數據中心運維管理管控的要求,浪潮有更全面的面向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解決方案,特別是七大解決方案,可滿足不同業務場景的需求。

蔣永昌強調,浪潮為企業用戶提供了基於IaaS層的全棧產品,從最底層的基礎設施到上層的虛擬化平臺、雲操作系統平臺、雲管理平臺和業務創新平臺,構成了浪潮全雲的產品棧,可滿足從小型數據中心到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多層次應用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浪潮雲海OS做了大量優化工作。張東強調,浪潮雲的原則是要把OpenStack等開源技術轉換成用戶拿來能用而且好用的發行版:浪潮雲海OS集成盡可能多的模塊,包括InCloud OpenStack 5.5對虛擬機、容器、裸機、FPGA、GPU等多種異構計算資源的管理;在兼容性方面,浪潮InCloud Sphere 5.5也是目前OS兼容數量最多的國產虛擬化軟件,可適配260多種OS,而InCloud K8S與InCloud OpenStack則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兼容性測試及定制優化,InCloud Manager雲管平臺則可管理阿裏雲、AWS等多雲資源;在穩定性方面,InCloud OpenStack 5.5在客戶端部署試用累計4000+小時零故障運行,InCloud Sphere 5.5則通過斷電斷網(虛擬機遷移、克隆等業務過程中)等突發情況308項測試;而在易用性方面,浪潮雲的容器化部署可通過圖形化拖拽式進行資源編排,48小時部署300節點等。

浪潮雲還對開源技術不斷的優化,包括在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維、運營、配置管理、深度監控優化等領域對OpenStack進行深度補充:例如Pluto監控模塊,突破了開源社區版中的規模化瓶頸,可支持超過500個節點的系統監控;Cetus容器模塊,解決了容器鏡像、容器實例的統一管理;Skyline界面模塊,突破了Horizon數據量大卡頓等性能瓶頸;Leo業務流程模塊,則彌補了社區版的功能缺失,流程設計符合國內風格,支持多級審批、自動化流程等。

四大舉措強力落地雲平臺

技術分享圖片

(上圖為浪潮雲計算產品部總經理蔣永昌)

“到目前為止國內累計4千家以上的用戶選擇浪潮雲海OS,從互聯網行業到各傳統行業,凡是對私有雲有需求的地方,都有浪潮的身影。”蔣永昌介紹說,“最典型的是浪潮最近交付的一個1千個節點以上的OpenStack和虛擬化平臺,目前來看也是亞太地區單一集成規模最大的私有雲平臺。”

目前,浪潮雲海OS已成功應用於政府、能源、電信、環保、教育、企業等領域。在金融行業,浪潮參與實施了國內最大規模基於OpenStack部署的金融生產雲,創造了金融行業首個承接核心業務、規模最大的OpenStack應用案例;在公安行業,浪潮為某省部署的警務雲系統,成功實現基於OpenStack的警務雲平臺建設,首次實現了雲平臺+大數據+應用的融合,第一次實現了警務雲規模化部署;在能源行業,浪潮為中國石化某分公司建設的OpenStack雲平臺,支撐19個市分公司 20多個生產和管理系統,2000多個加油站及易捷便利店、加油卡和客服系統,成功實現集中式資源管理;在政府行業,浪潮連續三年蟬聯中國政務雲市場第一,已為全國200+省、市政府提供雲計算產品解決方案服務。

隨著浪潮雲海OS 5.5的發布,浪潮私有雲產品、技術與解決方案進一步成熟,特別是首次引入的Kubernetes技術InCloud K8S 1.0,讓企業用戶快速構建自己的DevOps流程,可以快速開發叠代上線應用的新版本新功能,依靠容器雲資源的彈性伸縮更充分利用計算資源,還可以構建測試雲的隔離環境。“OpenStack+Kubernetes+虛擬化”的組合,加上浪潮大數據、人工智能、存儲、服務器、網絡等周邊軟硬件以及擴展技術,讓浪潮具有了落地雲平臺最後一公裏的技術能力。
技術分享圖片

在已有的產品、技術與解決方案能力基礎上,浪潮通過四大方面的舉措,強力推進雲平臺的規模化落地:聚集業務場景、提升用戶體驗、發展生態以及專業支撐。其中,首先在聚焦用戶業務場景方面,前面就提到浪潮推出了七大解決方案來滿足金融、政府、通信、企業、醫療、教育等行業用戶的典型業務場景。

在提升客戶體驗方面,浪潮一直致力於生態建設,通過生態合作夥伴的能力,滿足大中型客戶和復雜場景的需求,包括在OpenStack系統之外還與VMware合作超融合系統;浪潮也會參與到客戶項目的定制中,從前期業務設計開始就直接參與,圍繞客戶業務場景與合作夥伴一起做聯合開發;在特別關鍵的行業,浪潮雲也會與客戶共享源碼。

蔣永昌強調,浪潮雲承諾不碰用戶的應用,但是也要懂應用,這是生態建設裏的關鍵。因為如果不懂應用場景,就無法知道適配什麽樣的平臺更合適。所以,浪潮雲也會有SA、SE、POC工程師,根據用戶應用的需求,建議相應的系統功能、節點規模、峰值規劃等。

面向中小規模的簡單應用場景,浪潮雲策略是繼續深化技術服務商體系。浪潮將在全國範圍內發展技術服務商,核心要求包括:必須要有足夠的POC產品、測試產品、方案產品、產品交付、產品運維和售後服務能力。蔣永昌認為,OpenStack在歐美市場下滑,除了亞馬遜、微軟、VMware等把私有雲和公有雲打通以外,OpenStack私有雲實施和運維的人工服務成本增高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用戶更願意把非核心業務放到公有雲甚至混合雲的托管服務上。而國內用戶則非常關註低成本、有價值、近距離的便捷高效服務,因此必須要在國內市場快速發展技術服務商,在標準化產品之上提供定制化,技術服務商要在第一時間到用戶身邊解決問題,從而極大提升中小企業用戶的體驗。

“浪潮信息是以渠道為主的公司,在雲計算產品線和方案線的建設方面,我們也會透過技術服務商拓展渠道,直接給用戶提供服務。我們訴求是每個省裏有一家技術服務商,能夠為用戶提供基於浪潮雲計算的價值服務,為浪潮的合作夥伴提供商務、方案、服務、售後等全方位的支持。”蔣永昌強調。

圍繞技術服務商,浪潮雲在2018年制定了三個計劃:雲圖計劃核心是提升技術服務商的能力,2018年的目標是認證300名以上的渠道技術服務商、500名以上渠道銷售工程師;藍海計劃是浪潮和技術服務商能夠在浪潮的財年裏為1500+客戶提供線上或現場的產品體驗,包括POC、業務數據遷移到浪潮的虛擬化平臺等;雲翔計劃,2018年至少舉辦10場以上客戶巡展、30家以上客戶研討會,讓客戶近距離體驗到浪潮雲的產品、方案和專業化技術支撐。

蔣永昌介紹,在整個浪潮雲生態建設中,分為產品技術合夥人、方案合夥人、服務合夥人,浪潮提供相應的產品、方案和專業服務支撐。其中,InCloud Lab平臺已經在北京、濟南、鄭州、臺灣、矽谷、西雅圖建立了六個分中心,投入上千套軟硬件資源,以及1000+架構師等專家團隊,基於OpenStack的雲平臺、大數據分析平臺以及人工智能平臺等,聚焦行業應用場景、面向客戶實際應用、基於行業應用趨勢開發行業雲解決方案。

最後,浪潮雲布局了多層次的專業支撐服務。在咨詢服務方面,浪潮去年從IBM、Oracle等公司請來資深架構師,專門幫助用戶提前做運維規劃;在技術支撐和服務體系方面,則有技術服務商、浪潮SA和POC、浪潮研發SE三級體系。“我們會配備不同專業化的隊伍,從客戶經理、產品營銷經理、SA架構師、POC工程師、定制交付工程師這五個角色到廣泛的技術服務商,透過專業化的服務與營銷體系,加強雲計算產品上線。”蔣永昌強調。

浪潮雲計算產品部副總經理劉曉欣強調,去年發布雲海OS 5.0的時候曾強調“FAST”,也就是OpenStack產品本身的差異化,而今天的雲海OS 5.5則更聚集產品化,把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入到具體的產品中。比如“雲+大數據”產品化解決方案更強調OpenStack與Hadoop的聯動,在一套基礎設施平臺裏支撐不同業務的需求,而不再是分割出的不同的隔離系統。而所謂產品化,就是解決方案的可復制性。以警務雲場景為例,在這個場景裏需要“雲+大數據+PaaS”,是一套可標準化落地的解決方案,可復制到全國各地的警務系統裏,“這個模式是浪潮未來場景化的方向,我們會把適合的產品組合強化後,再不斷復制”。

根據《中國雲計算開源發展調查報告(2018)》,超過2/3的企業認為完善開源解決方案技術標準和行業規範有助於促進開源技術發展。此外,還有43.7%的企業認為優化開源技術使用路線也有助於推動開源技術發展。因此,隨著浪潮雲海OS 5.5以及一系列完善的解決方案、優化路徑和最佳實踐的推出,以及國內開源雲生態的整體成熟,開放基礎設施的趨勢已經形成。從以產品為核心到以用戶需求為核心,這將是開放基礎設施時代的主旋律。(文/寧川)

開源雲產業成熟度持續提升,迎接開放基礎設施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