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1年6億美元!Uber小費功能或引行業變革

1年6億美元!Uber小費功能或引行業變革

釋放 images 早就 評價 出行 image ces text 沒有

技術分享圖片
當一個行業由稚嫩走向成熟,必然要在大方向上面對兩個選擇——一是繼續在行業內深挖,二是不斷向外圍擴張。就像電商行業原本只是純粹的交易中介形態,現在既不斷深挖垂直電商新模式,又繼續拓展新業務試圖玩轉跨界。歸根結底,不考慮變革只會讓自身的發展呈現疲軟態勢。而對於日漸成熟的共享打車行業來說,也面對著同樣的問題。

 比如以Uber、滴滴、Lyft等為代表的共享打車企業,既在向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前沿領域拓展,又在深挖出行本身的潛力。而近日Uber宣布小費打賞功能上線一年後,全球Uber司機累計獲得超過了6億美元的小費。別看只是一個簡單的舉措,但成功是具有指向性質的,共享打車行業或將由此發生變革。

1年6億美元,小費功能可不“小”

在去年6月份之前,Uber的態度很堅決,始終堅持不在應用中增加小費打賞功能。從Uber的立場來看,它認為司機只是獨立合同工而不是自己的員工。因此,司機不僅不能享受到帶薪休假及假期等眾多福利,還必須自己承擔汽車維護等成本。但隨著司機工資的下降,Uber和司機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張。畢竟司機認為,小費能夠填補工資下降的“漏洞”。

 在經過多方權衡後,Uber終於在應用中開放了小費打賞功能。這意味著,Uber的司機也終於得到了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去年6月,Uber宣布允許司機通過應用收取小費,並最終在7月底將這一功能推廣至整個美國。

技術分享圖片

而小費打賞功能上線後的成功是顯著的,僅在去8月Uber司機就獲得了超過5000萬美元。六個月後,2億美元的小費就流入到司機的口袋中。一年以後,在這個數字達到了6億美元!這一功能的成功,無疑證明著Uber對司機的態度發生了大轉變。當然,其也屬於Uber作出廣泛努力的一部分,旨在改善與司機存在爭議的關系。或許Uber是這樣想的,反正不用自己掏錢就能讓司機“樂開懷”,何樂而不為呢?

小費功能早已有之,Uber通過優化將其做成大生意

 事實上,Uber並不是最早推出小費打賞功能的共享打車企業。早在2012年,Lyft就推出了這一功能。而在今年4月份,Lyft宣布達成小費打賞功能的裏程碑——已幫助司機多賺了5億美元。但Lyft花費6年左右時間達成的裏程碑,卻被Uber用一年的時間超越。不得不說,Lyft是“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

 當然,Lyft的體量比Uber小是不爭的事實。但更關鍵的是,Uber不斷針對小費打賞功能進行優化。比如Uber基於乘坐的預設提示量、中途旅行加入小費提醒選項等,讓人們更加樂於給司機掏小費。Uber產品經理Dhruv Tyagi在一篇博客中就透露,自從在今年5月引入中途評價和旅行小貼士功能後,乘客的打賞增加了30%!

  看來,任何一個深挖出來的功能其實都有著巨大潛力。關鍵就在於能不能將其潛力釋放出來,而這與產品運營理念、對消費者行為的深度洞察等有著直接關系。Uber顯然已經做到了這一點,將小費打賞做成了一項大生意。

技術分享圖片

引發行業變革?小費或成下一個突破口

就國內共享出行領域來看,滴滴此前早就開放了打賞功能。而滴滴的初衷很簡單,既是為了讓司機賺得更多,也是想激勵司機去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但是不像美國等國家小費很常見,國人付小費的意識很淡薄。也因此,導致滴滴的打賞功能並沒有受到重視。其更像是一個雞肋,上不了大臺面。

 但Uber對打賞功能的優化和所取得的效果,或許能讓滴滴看到全新的可能。如果滴滴能夠根據國內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對小費打賞功能進行優化,或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畢竟現在滴滴司機賺得越來越少了,小費打賞功能或許能夠成為下一個突破口,讓滴滴變得更加強大。

 話說回來,人們是不在乎滴滴有著多麽遠大抱負的。人工智能、無人駕駛似乎還很遙遠,人們現階段只是希望滴滴能夠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務。如果連最基本的服務都做不好,滴滴又何談未來呢?(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1年6億美元!Uber小費功能或引行業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