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雲計算為“一帶一路”協作共贏搭橋鋪路

雲計算為“一帶一路”協作共贏搭橋鋪路

安全 落地 彈性 架構 配置 時代 政府 傳統 科學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深刻影響國際經濟和產業分工格局調整,數字化、服務貿易和創新經濟正在重構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和競爭格局。“一帶一路”作為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倡議,打造了國際合作新模式,推動了投資、貿易、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實現了沿線國家的協作共贏,同時為全球經濟創新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一帶一路”促進協作共贏和創新

“一帶一路”涵蓋南亞、東南亞、西亞、北非、中東歐等世界大部分地區。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一帶一路”沿線64個國家GDP之和約為12.0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16.0%;人口總數約為32.1億人,占全球總人口的43.4%;對外貿易總額(進口額+出口額)約為71885.6億美元,占全球貿易總額的21.7%。“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具有以下重要意義:

協作打造互利共贏

“一帶一路”提倡以開放、包容、共享、均衡為理念,打造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通過與當地協作實現互利共贏已發展成為沿線國家合作的主旋律。“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正不斷提高沿線國家經濟、文化合作發展程度,各國合作共贏的局面正加快形成。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持“一帶一路”倡議;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了合作協議;30多個國家與中國攜手開展機制化產能合作;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逐步落地。

建設創新發展

“一帶一路”的協作共贏還推動了全球化創新的融合和發展。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先進科學技術作為科技創新的先鋒和橋梁,造就了“技創世紀數字絲綢之路”,推動“一帶一路”更好發揮“多元、多邊、多樣”的協同效應和全球效應。2016年商務部印發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科技創新合作專項規劃》,科技部還專門組織研究制定了《“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行動計劃》。《計劃》提出,在與相關沿線國家已有合作基礎上,中國政府將與沿線國家共享創新驅動發展經驗,帶動沿線國家不斷提升創新能力。截至2017年初,我國已經與158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簽訂了111個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加入了200多個政府間國際科技合作組織,這為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增添了新動力。

雲計算為“一帶一路”協作共贏鋪路搭橋

在“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既需要大量基礎設施的建設,也需要通過與當地以及跨境國家進行協作,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和服務,以實現共贏。在這一過程中,傳統IT響應速度慢、開支高成為“一帶一路”順利推進的業務瓶頸。雲計算作為新IT核心支撐,不僅能夠通過業務平臺化迅捷響應業務需求,降低業務成本,確保業務的持續穩定發展;同時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轉化為當地經濟增長的新動能,為“一帶一路”鋪就了實現協作共贏的信息化和數字化“道路和橋梁”。

迅捷可靠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橫跨亞歐板塊,由於具備不同的資源和制度特征,沿線國家的經濟模式和發展階段各不相同,業務需求也存在差異。雲計算的部署,能夠根據用戶資源屬性和業務發展不同階段,彈性進行IT資源配置,加快應用的開發、部署和服務交付周期;同時雲計算的迅捷響應,為業務創新突破提供可靠的支撐。

降低開支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經濟基礎薄弱,結構單一,自有資金缺口較大。采用傳統IT來支撐業務,不論是硬件還是軟件建設,成本居高不下,且IT運維成本,從長期來看,也是一筆高昂的開支。雲計算的部署,不僅能夠最大化IT資源利用率,降低IT開支;同時雲計算持續的技術升級能力和企業級得以驗證的參考架構,能夠在滿足中國企業和沿線國家對於雲個性化需求的同時,以最低的成本實現互利共贏。

全球化覆蓋

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最大痛點。目前中國企業承建的很多是跨境項目:如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項目、尼加拉瓜運河等。如何通過協作為跨境項目提供統一、標準的服務,並且服務能夠進行跨境無縫切換;同時通過全球化服務覆蓋,在滿足沿線國家個性化需求時遵從相關法規法律,成為“一帶一路”中國企業和沿線區域部署雲計算的考慮重點。

協作創新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為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都相對落後,IT基礎設施水平較低。數字化時代,如果不能通過迅捷IT服務部署和技術升級實現業務創新,硬件設施很難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例如,如果一條現代化鐵路缺少高度信息化鐵路調度指揮,鐵路運行的智能管控和安全就難以實現。雲計算的部署,不僅能夠加快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的承建,更是在國家之間、區域之間搭建了雲計算協作平臺,通過業務模式創新,打造全新的價值鏈和利益鏈,實現互利共贏。

雲計算為“一帶一路”協作共贏搭橋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