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第0次軟件工程作業

第0次軟件工程作業

nbsp 小時 accep 經驗 重要 流程 應該 智能手機 找到

項目git地址: https://git.coding.net/fang-xin/First.git

隨筆雜談

賴活二十二年,我最大的感觸,可歸為一句話:命運給你的一切事物,早已在背後標好了價格。跟小時的朋友相比,我最大的優點便是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懂得利用自己的努力去贏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這讓我來到了這裏。但不幸的是,我並沒有在大學貫徹自己的覺悟,而是選擇了隨波逐流,得過且過。如今回首,少不得自危自懼,只希望為時未晚。

問題一 你為什麽選擇計算機專業?你認為你的條件如何?和這些博主比呢?

我會進入計算機的圈子,出於偶然。報考誌願時,在家長的建議下,我嘗試著選報了一門計算機專業的學校,卻正好被師大錄取,也是緣分。因沒有心理準備,來到了學校後又諸多不適應,大一一年,沈淪眾人。直到了大二,才開始主動學習,自己去網絡上尋找可用的學習資料,或利用學校給予的資源深入學習,也深深的意識到了自己錯過了什麽。如今的話,跟博主們這也經驗豐富的人士是沒法比得,也許唯一的優勢便是還算年輕吧。

問題二 你理想的大學應該是什麽樣子?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已故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在我理想中,大學應該是個老師不僅授業解惑,更應傳道授德的地方;是個同窗為知己,彼此交流思想的地方;是個充滿著先人留痕,墨香風韻的地方。

問題三 對於你未來在it行業的發展,你有什麽樣的夢想或者未來想從事什麽樣的工作?你準備怎樣來規劃你的技術道路,職業道路和社會道路?

也許我不會從事it行業,但我不會落下我在這方面的技術了解與學習,未來是計算機的世界,我會利用各種時間,從網絡,書刊,友人等途徑跟進it行業的發展。時刻保持自危自懼之心,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想法來源:

. http://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5/16/2048044.html(大學裏的師生關系應該是什麽樣?)

https://www.cnblogs.com/xiaozhi_5638/p/4485805.html(大一一年,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方法,那便是“多實踐,多上網看資料”。這種方法後來被證明完全是對的。)

閱讀《構建之法》後的疑問

1)在第四章兩人合作中,展現了結對編程的方法,一人進行編程,一人負責復審監督,兩者不停互換角色,以此提高代碼的適用性。但問題在於,兩個人的習慣不同,代碼編寫方式不同,上一個人如何判斷斷點,下一個人如何立刻承接,兩人不會因不同傾向而出現矛盾嗎?這種方法是不是太考驗兩人默契了?

2)第六章敏捷流程中,提出了沖刺,將整個產品的實現分成了幾個互相聯系的沖刺,分步解決。但問題往往是整體的,各部分有著實際條件聯系的,在時間先後上有著隱性要求的,如果在沖刺途中發現問題陷入沖突,無法分開解決時該怎麽辦?放棄的話豈不可惜?

3)第十三章軟件測試中,展現了多種測試方法,用於清除bug,其中驗收測試Acceptance是將系統在理論上目前支持的所有場景都列出來,一一測試,如果通過,及可用。在我看來,只需要這種方法就夠了啊,軟件不就是為了滿足用戶需求嗎,有必要開發者吹毛求疵的去尋找極端情況的問題嗎?如Ad hoc Test這樣的測試法意義何在?風險大的領域不應更擴大軟件的基本功能覆蓋領域而不是關註極端情況嗎?

4)第十六章it行業的創新中,迷思之三:好的想法會贏,舉了QWERTY鍵盤和Dvorak鍵盤的例子,體現了先入為主,習慣的力量。但問題在於,好的一定會代替壞的,人們曾經習慣於諾基亞,但最後紛紛選擇了智能手機,為什麽沒有人推出新型鍵盤呢,最後一定會成功啊?

5)第十七章人,績效和職業道德中,講解了領導力的意義,在第九章項目經理中,也對領導者的義務有所講解,那麽我想知道,一名現代普遍意義上的好領導,應該最關心項目呢還是團隊?應該做一名引導者還是鞭策者?是否應在關鍵時刻為了項目進程放棄團員?

第0次軟件工程作業